解局 | 華潤、招商們的“淡馬錫式”改革

解局 | 華潤、招商們的“淡馬錫式”改革

觀點網過去一星期,國企改革成為資本市場聚焦的熱門方向之一。

6月17日,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過去十年來,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就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據瞭解,2013年起,推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建和組建一直是國企改革的重點。

三天過後即6月20日,國資委官網披露,近日已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進行調整優化,據此將中國寶武、國投、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和中國建材5家企業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這批企業往往是資本運作的佼佼者。

正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令人樂觀的是,5家央企的改組已經釋放了一些積極的信號。

將視角放到更宏大的歷史洪流之下,並不難發現,在中國近二十多年發展進程中,國企改革一直沿着“資本運營管理”的主線探索。

在這個進程中,新加坡淡馬錫扮演了重要的對標角色作用。

淡馬錫模式

資料顯示,1999年,朱鎔基總理曾在訪問新加坡之際聽了淡馬錫的介紹,李榮融當時陪同訪問。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正式成立,李榮融成為第一任主任;次年他帶團考察淡馬錫,學習淡馬錫的成功模式。

許多年之後,李榮融仍會想起陪同總理聽報告的那個日子:“淡馬錫報告的一句話是底下的企業無一虧損。朱總理指着我説,你聽聽。我知道總理的意思,我相信路走對就有希望。”

按照李榮融的説法,向淡馬錫學習的第一條是政企分開,第二條是認真學習公司治理以及公司治理結構,並與時俱進。

在券商的研報中,“淡馬錫模式”一般指淡馬錫所採取的經營方式。比如安信證券的概述説法是:新加坡這種國家管控、市場化競爭、公司化運作、集團化管理的國有資產管控模式。其中政企分開普遍被認為是該模式的最大特點,保障了企業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權。

時間行至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管資本為主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企改革的重點之一便是推動國資監管機構從“管資產”過渡至“管資本”,這被解讀為對“淡馬錫模式”的借鑑學習。

2014年7月,國資委宣佈對央企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其中中糧集團、國投被列入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2016年,中國寶武、招商局集團、保利集團等七家企業進入第二批試點;2018年,華潤集團、中航、中國建材、中國機械工業等進入新一批試點,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名單增至19家。

國金證券曾點評稱,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更多的是從事股權投資,以參股形式為主,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經營方式更加多元化,包括兼併或分立,成立合資公司、公司制改建、培育上市公司、產權轉讓置換等。

其續稱,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是針對於競爭類企業而言,主要進行產業投資,通過成立“國資委——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企業”三級架構,有效實現政企分開,由第二級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進行國有資本運作。

簡單來説,這一輪國企改革基本是組建“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治理結構,打造以“市場化”為核心的現代化企業。而在麥肯錫7S模型中,戰略、結構及制度是企業成功的“硬件”。

反觀國企改革對標的淡馬錫,截至2021年3月底財年,這家新加坡國企的投資組合淨值3810億新元,同比增加750億新元;自1974年成立以來的47年間,複合年化股東總回報率為14%。

資本運作

在國企改革的過程中,招商局集團2017年曾披露,成為試點企業後,集團進一步釐清了董事會、黨委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的關係;在二級公司層面發展混合所有制和上市,引入投資者;內部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與激勵約束機制,人才考核評價也以市場為主要依據。

對內加快整合,對外兼併收購則成為招商局資源配置的典型模式,包括2015年招商地產、蛇口工業區重組上市,中外運長航整體併入招商局集團;2016年招商局公路吸收合併華北高速,次年以“招商公路”上市;2018年底,招商局將全球港口資源注入招商港口,後者實現整體上市。

2019年1月,長航油運更名為招商南油,並重新登陸上交所;同年底,招商物業注入上市公司平台“中航善達”,後者更名為招商積餘。招商局累計推動了數個平台整合上市,這年該集團高管以代表身份出席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政策吹風會,並做發言。

熟悉招商蛇口的人士對觀點新媒體表示,招商局是改革開放排頭兵,要不斷尋求改革。

保利內部人士也指,其所在的業務平台自2017年開始堅定走市場化道路,並有意識強調規模發展。資料顯示,2017年以來保利集團整合了中輕集團、中國工藝集團、中絲集團、華信郵電等企業,2018年將保利地產更名為保利發展,2019年保利發展還成功分拆保利物業。

而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度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的決策部署,此後國資委出台以管資本為主加快國有資產監督職能轉變的文件;2020年9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出台,提出在形成以管為主的國資監管體系上取得明顯成效。

據國資委6月17日披露,十年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深入實施,有力破解了一批體制機制障礙,有效解決了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許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湧現出一批活力競相迸發、動力更加充沛的現代新國企。

比如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從法律上、制度上進一步釐清了政府與企業的職責邊界;央企數量從十年前117家調整至97家,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央企和地方國企混合所有制企業户數佔比分別超過了70%和54%,活力和效力顯著提高。

具體到19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2021年累計營業收入9.5萬億元,同比增長22.1%,實現淨利潤6900億元,佔全部中央企業的40%;國家能源、中國遠洋海運、招商局集團和華潤集團淨利潤超過500億元。

最終,經國務院國資委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情況的全面評估,中國寶武、國投、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和中國建材正式轉為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這部分獲批改組企業,在資本運作、佈局結構調整等方面更為出色。比如除了招商局,華潤於上一個五年期通過上市及上市後再融資累計獲取逾1300億港元,並實現大消費、大健康、城市建設與運營等領域上市。

因而,如今改組更像是一種肯定,更何況作為先頭部隊,它們在激發其他國企活力、複製推廣成功經驗的同時,本身也會得到國資委更多的放權。

其餘包括保利、中糧在內,12家企業繼續深化試點,後續根據試點成效進一步調整優化。國資委表示,將指導推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穩步實施綜合性改革,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內,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1 字。

轉載請註明: 解局 | 華潤、招商們的“淡馬錫式”改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