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陸續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
最近,不少銀行紛紛調整人民幣存款利率。
6月8日,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6大銀行率先宣佈,下調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以及部分定期存款利率。
6月12日,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浙商銀行等股份制銀行跟隨6大銀行下調了人民幣存款利率。
隨後,包括江蘇銀行、上海農商銀行、桐鄉農商銀行等多家城商行、農商銀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也陸續下調了人民幣存款利率。
不同銀行存款利率有差別
那麼現在各家銀行的人民幣存款利率大概是一個什麼水平呢?
記者選取了幾家不同類型銀行,對比了它們的最新利率。
目前,6大銀行的人民幣存款利率保持一致,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存款利率略有區別,但差別不大,總體看略高於6大銀行。各家城商行和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則是高低不同,有的接近股份制銀行的利率水平,但也有部分農商銀行、村鎮銀行依舊有年利率在3%及以上的存款產品。
同一家銀行存款利率也可能不相同
記者調查還發現,各家銀行網站公佈的均為掛牌利率,而實際上,即使是同一家銀行,各地分行實際執行的利率也可能有所不同。對此,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廷辰表示,同一家銀行出現地域間的存款利差,主要是受三個因素影響。一是與不同地區居民儲蓄工具的豐富程度有關。如果某地居民可選擇的理財、基金、信託等工具不足,過於依賴存款,就會增加存款供給,導致該地區各銀行利率普遍偏低。二是與不同地區金融機構競爭程度有關。如果某地金融機構競爭相對激烈,可能加劇“高息攬儲”,導致當地各銀行存款利率普遍偏高。三是與金融機構在不同地區的紮根深度有關。同一家銀行,可能在某些地區網點數量較多、儲户認可度更高,而在其他地區的客户基礎薄弱,就可能導致該行在不同地區需以不同的利率吸儲。
“跨省存款”只是個別現象
此外,近期部分地區還出現了“跨省存款”的現象。有一些對於存款利率變化比較敏感的客户,將現金從原來的銀行取出,選擇周邊地區甚至是跨省選擇利率更高的銀行去存款。對於這種現象,趙廷辰認為,“跨省存款”的出現,本身反映了資金在更大範圍內的自由流動,與中國構建“統一大市場”的政策導向並不違背,也並不違紀違規,因此這種現象本身並無可厚非。但是對於儲户而言,跨省存款會產生交通費用、誤工成本。進行大額現金轉移,還存在安全隱患。如果存款金額較小,則可能不夠經濟。因此,“跨省存款”應該只是個別現象。
銀行為何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
我們存款,一般都會選擇利率高的銀行,那麼為什麼這麼多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呢?
首先,銀行也是企業。作為金融企業,淨息差是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貸款、債券投資、同業資產等都屬於銀行的生息資產,一家銀行淨利息收入和全部生息資產的比值就叫淨息差。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商業銀行淨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勢,年末淨息差為1.91%,同比下降17個基點,而2023年一季度淨息差僅為1.74%,較2022年四季度下降0.17個百分點,再創歷史新低。
商業銀行淨息差變化趨勢
△圖表來源: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根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此前發佈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淨息差的評分“警戒線”為1.8%(含),低於1.8%將被扣分,銀行已到了必須打響息差保衞戰的時刻。因此各家商業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以滿足自身淨息差管理需求。同時,在市場貸款利率整體已明顯下降的情況下,商業銀行靈活調整存款利率,也是商業銀行存款利率市場化環境下的正常應對機制。
對於各家銀行調整後利率水平的不同,曾剛認為,中小銀行資金成本高、融資渠道窄,大幅調降存款利率會導致負債業務出現困難,流動性趨緊,所以中小銀行保持存款利率略高於大型銀行,可以保持一定的吸儲競爭力。
人民幣存款利率下降影響幾何?
專家指出,存款利率的下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貸款利率下行的影響,但存款利率的下行也會反過來影響貸款利率水平。20日公佈的6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和5年期以上均下降10個基點,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存款利率下行有關。就在20日當天,上海地區已經有多家銀行宣佈下調房貸利率,首套房的貸款利率從4.65%下調至4.55%,二套房的貸款利率從5.35%下調至5.25%。需要買房的儲户可以節省不少貸款利息了。
當然,銀行存款利率下調之後,最直接的影響是居民的存款利息收入降低了,不過,降低的幅度並不大。以工商銀行為例,三個月、六個月、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都沒有調整,調整幅度最大的是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由2.65%降低到2.5%,下調了15個基點。相當於1萬元的存款,一年利息減少了15元。
當然,存款利息減少了,我們應該可以優化資產配置。
對儲蓄情有獨鍾或者風險承受能力極小的居民,銀行存款無疑還是最優選擇,當然,銀行的大額存單是更優的選擇,它們的利率水平有可能比調整前的定期存款還要高一些。此外,國債也是一個安全的選擇,它的收益率也要比普通定期存款要高一些。
此外,對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居民來説,銀行理財和保險產品也是分散投資的選擇。記者從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瞭解到,今年4月末,銀行理財總規模比3月末增加了1.26萬億元,5月末總規模繼續增加。同時,今年以來各月份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最低為2.95%,最高達到了4.36%,相比存款利率要高了不少。説明已經有部分儲户增加了銀行理財方面的投資。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銀行理財市場規模的增量基本可以認為是存款的“迴流”。
這裏有一點提示:投資理財產品之前,一定要認真對待銀行的風險承受能力測試,不要購買超過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產品。
當然,如果是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的居民,也可以參與基金、股票市場、黃金投資等投資。不過,投資有風險一定不能忘記,資金的安全永遠比可能獲得的收益率更重要。
(總枱央視記者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