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則傳聞“血洗”醫藥股,CRO概念成重災區,還是熱門賽道嗎?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財經

近期醫藥股遭遇到集體大跌,香港市場市值達3000億港元的藥明生物股價狂跌,A股市場藥明康德、皓然醫藥、泰格醫藥、康龍化成等全線暴跌。

此番醫藥股暴跌或與美國那邊有關。據英國《金融時報》15日引述兩名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財政部將八家中國企業列入投資黑名單。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商務部預計將在16日把2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包括部分涉及生物技術的企業。

被列入實體清單,這意味着這些企業面臨出口管制,在沒有美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特定商品、技術和服務不得提供給清單上的企業。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美國第一次出手打壓中國企業。早在12月初,美國SEC就公佈海外上市公司新規,其中就要求在美上市公司審計的審計機構需向美國證監會部門通報審計細節、工作底稿,否則可能3年內被勒令退市。

彼時,受此消息影響,中概股集體大變臉,有聚焦中概股的ETF產品中概互聯因不斷下跌被網友稱為“中丐互憐”,直至目前中概股還處於調整狀態。

不過,此前的制裁對象一直都是高科技製造業,但這次添加了一些生物技術公司,這個消息對於醫藥生物企業確實是未提前預料到的。因此,市場對此較為恐慌,受此消息的影響,醫藥板塊集體的變臉。

然而就在整個醫藥板塊都受此影響集體大變臉之際,醫藥龍頭藥明生物卻出手了,發佈公告稱擬不超5億美元回購,並稱不知任何重大不利監管變動。這也就意味着藥明生物看好自家的股票。

此消息一出,股吧也炸鍋啦。有投資者表示,這才是好公司啊,反應快,而且直接上大招"回購"!

不過,也有投資者表示,五億不夠啊!

醫藥震盪調整的主因

事實上,今年下半年以來,醫藥板塊一直處於調整狀態。數據顯示,醫藥生物(申萬)指數年初至今跌8.74%;醫藥基金下半年來淨值平均下跌接近20%,年內平均淨值跌幅也達到7%。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任何一個板塊都不能保證一直踩在熱點之上。醫藥板塊此番調整主要還是前期的漲幅過大,導致核心資產嚴重偏離估值,今年醫藥主基調就是消化估值。

其次是受政策等表觀原因的影響。此前多地發文釋放了醫療設備和藥品集採的信號,集採使投資者對醫藥行業發展和醫藥股業績產生擔心,市場情緒低落影響股價表現,因此今年的醫藥很難像前幾年一樣氣勢如虹。

最後還有CXO行業發展或放緩。過去幾年,政策大力支持行業的發展,在此背景下行業內部得到快速的發展,眾多的創新藥企業紛紛得以在A股和港股上市,因此市場上對CXO相關概念股相對樂觀。

而今年在CDE政策下,創新藥企業面臨轉型壓力,CXO的野蠻生長時期也過去了,因此行業的發展或將放緩,市場也對CXO的未來業績有個降低預期的動作,那麼股價就相應的下滑。

相對於醫藥板塊持續調整的原因,投資者可能更想要知道:在醫藥板塊大調整之下,CXO邏輯到底破了麼?

醫藥行業長期邏輯不改

“成長”是醫藥的主題,醫藥行業是一個長期穩健增長的行業。當前受制於估值相對較高和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行業內處於調整狀態。

隨着國內老齡化加深,可支配收入提升,在不同的時代週期內,醫藥健康行業投資的底層邏輯不變,仍有大量的優質公司受益於產業週期與時代週期共振,穿越階段週期成為牛股。

儘管今年以來,醫藥板塊一直處於調整狀態,但市場仍然普遍認為,針對醫藥板塊,尤其是CXO(醫藥研發外包)板塊仍具備長期投資邏輯。

過蓓蓓認為,醫藥和消費板塊一樣,是機構重倉的一個板塊,而遇到極致化行情時,機構重倉板塊回調較明顯的,但醫藥的整體成長性要高很多。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歐醫療健康在三季度大手筆逆市增持440萬股“牙茅”通策醫療。對此,葛蘭表示,三季度總體維持高倉位運作,在長期看好的創新藥產業鏈、醫療服務、高質量仿製藥的龍頭企業等方向進行了着重佈局。

創新藥是未來發展方向

但在這一輪反彈之中,可以看到創新藥企業是未來醫藥行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

事實上,中國的CXO企業在過去十幾年間抓住了全球研發體系的變局,即新藥研發創新以過去跨國公司主導演變為小型生物科技類公司主導的變局,同時中國企業發揮出工程師紅利,使得CXO這個產業在中國得到快速發展,並且具備了全球競爭力。

從國家政策到國內企業近年來的創新與積累,都使得國內的創新產藥產業鏈長期維持在高景氣度的狀態。CXO的國際地位和研發實力也是跟國外頂級醫藥企業最接近的。雖然當前相關企業受集採等因素的影響,產品的價格會下降。

但與此同時,醫藥集採等也為醫藥企業提供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據悉,2021年醫保談判創新藥從獲批到納入醫保週期縮短為6-12個月。創新藥獲批後快速納入醫保有望加速創新藥行業進入良性循環週期,促進本土創新藥行業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快速崛起階段。

另一方面,當前CXO企業訂單需求旺盛,產能擴張趨勢穩定。國內需求驅動的CRO公司,增長驅動方面有量也有價,醫藥行業也會現出強者恆強的態勢。

政策驅動的創新能力提升或帶來板塊向龍頭集中度增強,而CRO公司不斷增強的一體化能力有望帶來未來業績增長及盈利能力提升的超預期。

總得來説,創新藥企業是未來醫藥行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雖然今年醫藥板塊一直處於調整狀態,但CXO企業的長期邏輯仍然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