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費目標明確 個人消費貸款利率頻“打折”
促消費目標明確 降利率成本可控
個人消費貸款利率頻“打折”
本報記者 郭子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消費回升。據此,商業銀行在個人消費貸款領域頻頻發力,部分個人消費貸款年利率不斷下調。
“我行已下調您的個人信用貸款(融e借)年利率至4.35%,利率有效期至2020年6月30日,支持按期付息一次性還本。”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耿欣欣告訴記者,這已是她近期第三次收到來自中國工商銀行的推送短信。
耿欣欣回憶,今年2月份,她曾通過工商銀行“融e借”貸款,那時的年利率還是10.08%,如今已降至4.35%。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也加入了個人消費貸款利率優惠的行列。其中,中國銀行主攻各類消費分期,貸款年利率在4.2%至4.8%不等,但申請人需為中國銀行“白名單”客户,具有一定的准入門檻。
業內人士表示,從擔保方式看,個人消費貸款通常可分為兩類,一是純信用貸款,二是抵質押貸款,後者以汽車抵押貸款為代表;從授信渠道看,又可分為純線上、純線下、線上線下相結合三種。具體到此次參與利率折扣的工行“融e借”、招行“閃電貸”等,均屬於純信用貸款,而且從申請到放款均通過全線上渠道辦理。
個人信用消費貸款為何成為多家商業銀行的發力重點?下調貸款利率的原因又是什麼?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監管政策鼓勵;二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經營出現一定困難,對於商業銀行來説,個人零售業務的“利潤穩定器”作用再次得到凸顯;三是與互聯網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相比,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在資金成本、獲客成本和風控成本方面仍具優勢,有下調利率的空間。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個人消費貸款大幅萎縮。來自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更多體現消費意願的居民短期貸款,今年1月份至4月份僅新增1771億元,同比大幅少增3614億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要多措並舉擴消費,適應羣眾多元化需求。
此外,今年4月份,發展改革委、工信部、中國銀保監會等11部門聯合發佈通知,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汽車消費信貸等金融業務,適當下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延長還款期限。
在各項政策激勵下,加之國內疫情形勢逐步平穩,居民短期貸款有所恢復。今年5月份,居民短期貸款當月增加2381億元,同比多增433億元。
從商業銀行內部經營角度看,在經濟存在下行壓力時,個人零售業務的“利潤穩定器”作用往往會凸顯。比如,工商銀行已於2019年啓動了“第一個人金融銀行”戰略。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工行將圍繞市場競爭力、價值創造力、經營質態、品牌和客户滿意度四大目標,從資源配置、渠道轉型、場景建設、獲客活客、產品創新、風險控制等多維度發力。
銀行“低利率”的底氣何來?業內人士表示,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做個人信用消費貸款的優勢有三,即相對較低的資金成本、獲客成本和風控成本。
從資金成本看,銀行資金主要來源於成本較低的存款,對於螞蟻金服“借唄”“京東白條”等產品背後的互聯網企業來説,其主要資金來源則是小貸公司資金、自有資金、資產證券化產品等,資金成本相對較高。
從獲客成本角度看,銀行的優勢在於支付鏈條上沉澱的巨大存量信用卡用户、網上銀行客户,潛在貸款羣體龐大,因而以信用卡帶動消費貸款成為商業銀行的普遍做法。
與此同時,龐大的存量客户數據也為商業銀行提供了風險控制基礎,進而降低其風控成本。“授信放款需要多維度信息交叉驗證,但目前與徵信相關的龐大數據仍分散在不同的金融機構裏,對於銀行以外的機構來説,數據獲取成本高,風控成本也隨之上漲。”某中部省份消費金融公司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