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峯》報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應地,中國的資產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國家發改委消息顯示,我國總資產已經超過1300萬億元。
這則消息一發出就立刻引起網友熱議,1300萬億元按照我國目前人口基數來計算,每人平均接近100萬元資產,按一家三口去計算,户均資產300萬。這個總資產究竟是怎麼得出的?和普通老百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看到1300萬億這個數字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是“不太可能”。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解釋説,總資產是全社會資產總和,不全是居民家庭資產,“包括居民財富、企業財富和政府財富,是整個國家的財富,現在有人將其誤解成個人方面的資產,而非整體的。一個國家的總財富,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態。”
換句話説,這個數據其實是表明整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數據。我國資產負債表由非金融企業部門、金融機構部門、廣義政府部門和住户部門分別核算資產和負債,其中資產又分為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因此,國家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是4個機構部門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的總和,而不僅是居民的家庭資產。而且,國民經濟核算中的住户部門還包括個體工商户,所以住户部門資產只能作為居民家庭資產的“近似”。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杜子芳進一步澄清:“我們經常説,知識是一種財富,但除非是在專利形式或者是知識產權形式下,否則知識沒有定價。資產也是藉助一些東西能夠產生利潤,產生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一些商品或者服務。總而言之,在理論上,資產和資本非常像,靠它可以盈利。”
同時,這個1300萬億元“總資產”是在沒有除去負債情況下的。在我國,大多數家庭的主要資產都是房產。央行數據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擁有一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58.4%,擁有2套住房的家庭佔比為31.0%,擁有3套住房及以上的家庭佔比為10.5%。對擁有房產的家庭來説,資產達到100萬元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不過數據同樣顯示,目前,大多數家庭在買房的時候需要貸款,除去負債,剩下的資產可能也就剩下一半。
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是一種流量核算,它衡量一段時間內國民經濟生產的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價值,而對生產這些貨物或服務的各種生產要素,比如企業房屋和機器設備等資產的核算就是存量核算。GDP增長率則是增量核算的結果。這樣看來,總資產是否與我們普通百姓關係很遠呢?當然不是!
姚景源説,總資產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因為資產是生產活動的基礎,各國總資產規模與其GDP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一般而言,GDP高的國家也對應較高的總資產,比如根據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2019年美國總資產超過360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近2600萬億元。因此,有了總資產數據,對經濟發展,特別是“摸清家底”、搞好經濟普查至關重要。他認為:“提出總資產這個概念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們今年要完成‘十三五’規劃,明年要啓動‘十四五’規劃,下一個百年目標是到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今後可以把總資產這個很重要的指標放進去,讓其在2050年的時候成為體現社會主義強國的重要指標和內容。”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