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受理企業不斷擴容。6月28日晚間,第四批34家獲受理企業集中亮相。其中,26家企業申請IPO,8家企業申請再融資。
截至6月29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4批受理企業共有89家,申請IPO的企業有76家,申請再融資企業有13家。首發企業中,從行業板塊領域來看,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為主,共計15家。此外,專業技術服務業5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家、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3家。從地域來看,來自廣東省的企業數量居多,共有22家。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創業板註冊制擬IPO企業“含金量”較足。深交所定位創業板“三創四新”,即企業符合“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或者是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屬性。“含金量”足一方面通過受理企業的擬募資投向體現,另一方面通過不少企業在招股説明書中披露了發行人自身的“三創四新”特徵體現。
76家擬IPO企業募資投向大部分都提及研發中心建設。以第四批受理企業為例,投向研發項目的募集資金達到上億元的企業有:安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水海納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瑞捷工程諮詢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募資投向大部分都提及研發中心建設外,不少企業更是在招股説明書中披露了發行人自身的創新、創造、創意特徵。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新舊產業融合亮點彰顯。
隨着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方案落地,一系列完善退市機制的舉措受到資本市場各方關注。簡化退市流程、優化退市標準、完善退市風險警示制度,退市指標更趨完善,註冊制改革有利於實現市場化機制下的風險出清。
“這會提升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含金量’。”北京理工大學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冀認為,創業板新規下並不意味着上市難度降低,在退市制度趨嚴背景下,信息披露和違規追責較之前更為嚴格,“寬進嚴出”的機制在市場中充當了均衡器的作用,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開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長孫金鉅表示,在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下,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優質企業可以通過創業板的助力實現快速做大做強。隨着“寬進”的推行,上市公司數量增多,創業板上市公司將進一步走向分化,優質公司獲得投資者認可,藉助資本市場快速做大做強;而業績不佳公司的流動性和融資功能將逐步喪失,最終會被資本市場淘汰。(記者 温濟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