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節前最後一個交易周,A股僅有3個交易日,各大股指以温和上行為主。假期,外盤表現不太好,國內旅遊、消費等方面的相關消息亦無利好,這些內外因素有可能對節後A股構成壓制。
外盤方面,在週三A股收盤之後,周內美股仍有3個交易日,即上週三至上週五,而這3天道瓊斯指數總共大跌4.36%,納斯達克綜指累計大跌3.69%。當外盤殺跌時,A股並不必然總是會受壓制,但如果外盤下跌涉及我國因素,那麼在這種情況下A股相對更易承壓。
美股上週後3天的利空消息大致包括:美國疫情反彈及11個州宣佈暫停或推遲“重啓計劃”;蘋果重新關閉美國32家零售店以及中美關係等。在這些因素作用下,上週美債收益率下滑,美元因避險情緒濃重而走強,華爾街已有人開始憂慮美股或“二次探底”。
外部壓力雖然不輕,但我覺得A股也許只是短暫調整,可能不會過度下跌,重要原因之一是A股流動性有望階段性寬鬆,且銀行理財資金有可能加速流入A股。另外,吸引外資方面的一些有利政策亦為股指構成支撐。
資金方面,金融機構的結算壓力將緩解,近期有不少消息顯示銀行一些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出現負收益,這就有可能驅動龐大的銀行理財資金流入股市。
如果銀行理財資金流入股市增加,低市盈率品種及市盈率較高的科技股或有機會。科技板塊總市值仍相對有限,若龐大的銀行資金來臨,就極易誘發“正反饋”效應,即科創基金擴張使科技股被動性買盤大增,進而促使股價上漲,使得科創類股票基金成績靚麗,勢必誘使“不明就裏”的銀行理財資金進一步購買成績靚麗的科創型基金。
在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方面,有助於內資競爭力提升,也有助於投資及就業,最終有利於經濟總量擴張,對股市也構成深遠利好。
綜上所述,我覺得節後A股若受外盤衝擊而跌,投資者不必過分跟風殺跌,持幣者甚至可以看成逢低補貨良機。在品種方面,在確保業績不踩雷的前提下,保守的投資者可考慮配置些低市盈率藍籌股,激進者可考慮配置些科創類個股。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