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距離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僅一個月後,首家外資全資控股基金公司身影隱現。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5月9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信息顯示,上投摩根基金的中資方股東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擬轉讓旗下持有的49%的股權。根據今年4月美國摩根大通集團旗下的摩根資產管理與上海信託初步達成的商業共識來看,此筆股權或將由摩根資管收入囊中。若這一交易後續完成並獲核准,則上投摩根有望成為國內首家外資獨資的公募基金公司。
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預披露項目信息顯示,5月9日,上海信託擬轉讓旗下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49%的股權,信息披露期滿的日期為6月4日。雖然目前受讓方的資格條件及詳細信息並未披露,不過,今年4月,北京商報記者獲悉,摩根資管已與上海信託初步達成商業共識,將擬收購取得上投摩根基金股權至100%。彼時,摩根資管亞太區首席執行官Dan Watkins曾就相關事項表示:“摩根資管深耕中國市場已久,並且不斷強化在這一市場的廣度和深度,我們很欣慰達到今天這一重要里程碑。我們非常歡迎中國加速開放外資股比限制,也因此可以進一步深入參與上投摩根的發展,並且和緊密合作逾15年的合資企業夥伴尋求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實現100%股權的路徑。”
對於此次股權掛牌轉讓的受讓方是否就是摩根資管,以及此前2%股權交易的最新進展,北京商報記者試圖進行採訪,但摩根資管相關負責人表示拒絕回應。
公開信息顯示,上投摩根基金由上海信託和摩根資管於2004年合資組建,註冊資本2.5億元,當前的股權結構為中資方上海信託持股51%,外資方摩根資管持股49%。不過,2019年8月,摩根資管已成功競拍上海信託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2%股權,目前仍處於交易過程中。換句話説,若前後兩次轉讓交易成功並獲監管核准,則上投摩根基金有望成為國內首家外資獨資的公募基金公司。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投摩根基金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達到10.97億元和2.9億元,較2018年的11.53億元和3.36億元,分別下滑4.86%和13.69%。另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上投摩根基金累計管理公募基金規模約1229.01億元,其中包括貨幣基金規模756.03億元,非貨幣基金規模472.98億元。
事實上,今年4月1日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後,眾多外資機構都在加速跑馬圈地。例如,曾在2019年獲准股權轉讓、股權比例增至44%併成為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第一大股東的摩根士丹利國際控股公司,近日也完成工商登記,正式擁有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51%的股權。
另外,據證監會審批進度詳情顯示,外資巨頭貝萊德與路博邁提交的公募基金設立資格審批申請材料已在4月1日獲接收,兩家公司還在4月9日提交了補正通知。
對於海外資管巨頭快速在國內佈局並謀求全資控股的情況,滬上某第三方基金機構研究員認為,這將加劇國內公募市場的競爭和馬太效應。在他看來,國內公募基金公司將重新審視自身的投研框架和團隊搭建,不足之處向成熟的國際機構對標。隨着時間的推移,同類機構數量增多,綜合實力強的機構勢必會積累更多的資源和品牌影響力,而管理、募資能力相對較弱機構的生存處境或也會受到更大影響。
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也表示,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從行業角度來看,未來國內公募基金市場“內部競爭”局面有望被打破,隨着海外專業資管機構的加入,競爭的壓力必然加大,同時,也將推動國內公募基金公司提升自身實力。然而,從對行業整體帶來的影響看,短期內仍有待觀察。“更為了解歐美市場,但對中國A股市場及國內投資者行為理解相對欠缺的海外資管機構,想要在國內迅速紮根並開拓市場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且,也不排除部分機構在成立後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該內部人士如是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