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近在眼前,市場呈現“日曆效應”,即國慶前A股普遍震盪微跌。從歷年平均累計漲跌幅看, 國慶前5個交易日,除深圳成指和滬深300,其餘寬基指數往往小幅下跌。而在國慶節後,A股則呈現比較明顯的反轉效應,各寬基指數均上漲。
申萬宏源表示造成節前日曆效應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國慶假期時間較長,A股無法交易,部分投資者會投資其他資產;二是出於對國內以及全球市場重大新聞的不確定,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選擇“持幣過節”。
2021年的節前市場風格略有不同。今年9月,市場持續刷新萬億成交額時長紀錄。機構對於今年應該“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產生了新的激辯。
十一長假前後,有哪些重要因素在影響市場?
先説外部,國金策略團隊首席艾熊峯表示,回顧過去三年國慶期間海外股市的走勢以及節後A股的走勢,只有2018年美股和A股都呈現下跌行情,一方面是因為中美關係的再度緊張,另一方面是美聯儲在美國經濟向好的環境下貨幣政策表態偏鷹。
總體而言,長假期間外部事件能否對國內市場造成明影響仍取決於是否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比如中美貿易關係的變化、美聯儲政策態度的變化。前瞻今年的國慶長假,隨着華為CFO重返國內,中美關係方面短期內或難有負面事件,且不排除短期出現向好跡象。而美聯儲政策態度方面,不確定性存在,但相較於9月下旬FOMC會議的態度有大逆轉概率不高。
從內部看,轟轟烈烈資源品漲價的背後是政策預期,驅動因素是國內雙控之下產業政策對供給端的影響。但隨着拉閘限電情況在各地的普遍化造成的經濟民生問題,自上而下的政策糾偏或會陸續出台。總體而言當前資源品漲價的趨勢難有持續性。
今年國慶七天假,持幣過節還是持股過節?
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機構觀點幾乎清一色地表達了對持股過節的認同。但在配置方向和倉位上出現一些分歧。
東吳證券方面昨日表示,市場仍是結構化特徵明顯。十一長假前市場會偏謹慎,但週一大跌後,繼續調整的壓力就會小一些,後幾天震盪的可能性略大,此時不宜盲目割肉,但半倉以下過節仍更為合適,以規避長假外圍市場波動風險。
開源策略首席牟一凌表示,全球市場出現波動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投資者更應該關注的是當下市場是否出現了需要規避的“回撤風險”。如果節前這一週整體出現了明顯的市場回撤,其將堅定認為“持股過節”變得必要,正如今年2月時“持幣過節”的必要性。配置上推薦關注黃金、銅、原油、券商、房地產、鋼鐵、船舶製造、煤炭。指數/風格/主題上繼續推薦上證50/中證紅利/中字頭/大盤價值。
華泰證券張馨元表示將持“出能方”和“低能耗”板塊過節。日曆效應顯示國慶假期持股過節的勝率較高,但過往年份機構通常在四季度進行調倉,今年三季度或已在進行較高頻率的調倉,歷史經驗有效性降低。能耗壓力較大的當前時點,推薦“出能方”的電力股,其中當前階段更建議關注核電股;並建議階段性配置“低能耗”的上證50和科創50,其中上證50更建議關注建築與地產,科技股更建議關注受電力、運力影響小的計算機。
國泰君安方面表示,7月下旬以來,A股市場既有指數中樞的顯著抬升,又有連續48個交易日的萬億成交表現。行情至此,新的動力與範式正在醖釀。建議持股過節,靜待金秋十月的拉昇行情。行業配置建議景氣優先,推薦券商、新能源、老能源。
東北證券的觀點相對保守,其表示。歷史上國慶節後A股大概率上漲,今年預計難大跌也難大漲。2005年以來,國慶節後只有3次下跌,其中2008、2018年這兩次大跌的三個特徵當前不符合;國慶後5次節後大漲的三類特徵也不符合。建議低倉位可持股過節,高倉位關注風格擴散下高低切換。政策導向的大眾消費,估值性價比高的電力、半導體以及調整後的週期、新能源等值得關注。另外,日曆效應上,國慶節前後食品飲料、醫藥等消費表現較好。
十一之後,關注哪些變化?
艾熊峯表示,後續關注的重點仍在內生因子驅動的板塊。拉長來看,新能源板塊仍是長期主線,消費和醫藥存在超跌反彈機會。消費板塊整體仍處在景氣回落的階段,短期內難有大的邊際變化,但部分個股性價比或逐步顯現。如果三季報消費和醫藥板塊業績低於預期,大概率是消費和醫藥板塊的最後一跌,年底或有超跌反彈的機會。新能源為代表熱門板塊的存量資金切換行情短期告一段落,增量資金的推動或有望在年底演繹。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視角,新能源板塊投資邏輯均難以證偽。
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