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期貨節節攀升,監管頻下“黃牌警示”。自12月14日交易時起,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針對鐵礦石期貨I2105合約交易限額舉措將落地,這是繼12月3日後第二次針對該期貨合約下達的交易限額令。10月末以來,國內大宗商品價格一路上行,由於波及產業規模大、鏈條長,鐵礦石波動最為矚目,其期貨主力合約價格漲超1000元/噸並創下過去7年以來歷史新高。
然而,偶然異動的背後是諸多積年累月待解的行業困局。業內人士指出,這輪漲價行情是需求增長、國外壟斷以及資本市場炒作等共同助推的結果。未來,行業去產能仍要尊重市場規律,國產鐵礦石也需加強自主供給意識;而當務之急,則是嚴查違規資金的炒作行為,完善期貨市場交易規則,警惕交易風險的發生。
單月漲價超3成引集中監管
12月11日,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從11月初的772.5元/噸一度漲至1042元/噸,漲幅近35%。
根據萬得數據顯示,當前臨近交割月的鐵礦石I2101期貨合約相較其在4月創造的511元/噸的價格水位,年內漲超1.1倍,並創下過去7年價格新高;表現同樣激進的還有鐵礦石期貨2105合約。12月11日,前述期貨合約曾創造999元/噸的價格高位,較年內低點的569.5元/噸,漲幅超75%。
“當前交易價格已背離供需關係,暴漲後存在暴跌和劇烈波動風險。由於期貨是保證金槓桿交易,價格波動過大會帶來強制平倉風險,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也背離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初衷。”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指出。
12月3日,大連商品交易所宣佈對鐵礦石期貨I2105合約實施交易限額,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10000手,大幅下調鐵礦石交割倉庫出庫費用最高限價;12月9日,前述機構再度發文,自12月14日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户在鐵礦石期貨I2105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5000手;同期,鐵礦石期貨I2105合約投機交易保證金水平調整為15%。
胡麒牧認為,關於交易限額的規定意在防止大資金炒作帶來的風險,給市場降温。但限倉和限制交易額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後期仍需警惕投機資金通過分倉來實現炒作拉漲。“目前,多頭資金預計空頭資金手中沒有足夠的鐵礦石現貨用於交割,所以瘋狂拉漲。空頭要麼高價平倉認虧出局,要麼從市場上購買現貨交割,但無論如何難改虧損局面。”
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12月,大商所已連續五次推出鐵礦石相關監管措施。除前述交易限額舉措外,12月4日,大商所針對鐵礦石發佈《市場風險提示函》,提醒客户理性合規參與期貨交易;12月6日,其再發公告稱,將落實“零容忍”要求,啓動“五位一體”監管協作機制。
“事實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不僅是鐵礦石,銅、鋁及煤炭價格也在全面上行,其深層原因是疫情之下全球印鈔大潮帶來的投資狂熱,而鐵礦石也因其涉及到的產業鏈條長、規模大而受到廣泛關注。”佛山市金屬材料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李強表示。
多重因素推高交易價格
“據測算,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已上漲60%,但鋼材價格漲幅不到10%,鐵礦石的漲價是不合理的,也不可持續。”12月1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屈秀麗在2020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指出,鐵礦石價格上漲的背後,是需求增長、國外壟斷和資本市場炒作等因素共同助推的結果。
隨着國內疫情防控逐步進入常態化,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加快。前10月國內製造業PMI指數也一度以52.1%創過去3年以來最高值,原材料補庫存需求也在不斷增強。據統計,前10月,全國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3%、5.5%和6.5%。但由於我國鐵礦石對外依賴度較大,在此期間,我國進口鐵礦石同比增11.2%,連續五個月份鐵礦石進口量均突破1億噸以上,進口均價也同比漲3.8%。
進入11月,由於我國鐵礦石主要進口來源國發貨量出現下行,抬高了鐵礦石的交易價格。據發貨統計數據顯示,澳洲每週鐵礦石發貨量平均為1283.4萬噸,明顯低於10月1405.3萬噸;同期,巴西每週鐵礦石發貨量平均為632.3萬噸,低於10月的717萬噸。
西南期貨研報指出,鐵礦石發貨量在11月確實出現下降,或跟中國以外的需求增加導致貨物分流有關。而發貨量的降低也是導致鐵礦石價格上漲的一大誘因。胡麒牧認為,對於鋼鐵企業而言,由於鐵礦石價格漲幅大於鋼材漲幅,提高了鋼廠生產成本,擠壓了利潤;同時,當前鐵礦石價格高位已積累了價格風險,鋼廠不敢大規模購進原材料,以防崩盤後的暴跌。鐵礦石不論是暴漲還是暴跌,都不利於鋼廠控制生產成本。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鋼鐵產業盈利下行態勢已相對明顯。據Mysteel研報顯示,我國鋼材自2018年四季度至今,利潤水平呈現階梯式下降趨勢,以唐山鋼坯為例,其鋼坯年度平均淨利潤已從2018年的843元/噸降至今年10月的38元/噸,鋼坯重回盈虧邊緣。“影響鋼材利潤的成因複雜,但從宏觀方面而言,政策干預對市場利潤變化影響深遠,甚至起到決定性影響。”
繼續漲價支撐有限
鑑於我國鐵礦石存在高度依賴進口,缺少定價權,高礦價擠壓鋼廠利潤並降低其投資回報率的情形,李強指出,未來國產鐵礦石仍需加強自主供給的意識。去產能不宜用力過猛,未來需讓市場發揮更多效能。
截至目前,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在2015年漲破80%大關後仍居高不下。在去產能的改革背景下,我國鐵礦石原礦產量也經歷了從下行觸底到逐步回調的波動。梳理歷年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中國鐵礦石原礦產量分別達到138129萬噸、128089萬噸、122937萬噸、76337萬噸和84436萬噸。
關於未來鐵礦石價格走勢,李強表示,從資金面看,隨着新冠疫苗上市,全球各國“無底線印鈔”的大潮將過,此前過度刺激的貨幣政策將逐漸迴歸正常,炒作資金面將逐步收窄;從需求面來看,隨着國內房地產市場由年初逐步迴歸平穩,在政策端“房住不炒”的持續定調下,明年國內鋼鐵需求很難大量上漲,鐵礦石價格上漲缺乏支撐。
“目前鐵礦石期貨價格處於意外炒作高點,眼下交割月臨近,價格面將不排除急跌的可能。”李強提醒,未來鐵礦石價格仍面臨隨時回調,銀監會等部門需嚴查違規資金流入帶來的炒作行為。胡麒牧也認為,即便是考慮到明年全球復工需求,鐵礦石也沒有理由維持在高位,“目前,其價格已背離供需邏輯,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和供不應求是兩碼事,當務之急還是要完善期貨交易規則,規範現貨市場的交易秩序,避免炒作資金興風作浪”。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網站消息,12月10日,鋼鐵協會組織中國寶武、沙鋼、鞍鋼、首鋼、河鋼、華菱鋼鐵和建龍等鋼鐵企業召開鐵礦石市場座談會。
與會企業達成共識,當前鐵礦石價格上漲已偏離供需基本面,大幅超出鋼廠預期,資本炒作跡象明顯。當前,鐵礦石市場定價機制已失靈,鋼鐵企業呼籲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和證監會採取有效措施,及時介入調查,對可能存在的違規違法行為,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劉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