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漲價作為改善供需矛盾的市場行為,本是沒有對錯。但是,資本借勢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漲價就會成為作妖的工具,這對市場來説不得不引起高度警惕。
華亭|撰文
家電近來醖釀漲價潮,推動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以銅材、鋼材、鋁材、塑料顆粒等原材料的大幅漲價,推升了家電製造成本的提升。關鍵是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齊漲,幅度又比較大,遠遠超出家電製造企業能夠消化漲價的能力。
以最為直觀的鐵礦石為例,我們來看一下漲價的軌跡,以及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這輪鐵礦石漲價,不僅是鐵礦石現貨價格漲,期貨價格漲,二者形成你追我趕之勢頭,形成火乘風勢、風助火威之態勢。
我國是全球鐵礦石需求大國,每年從海外進口10多億噸鐵礦石,鐵礦石價格每波動1元,就會增減10億多元之巨。在11月以來的短短一個月內,鐵礦石價格已上漲250多元,年化就是2500億元的差距。
涉及如此之大的金額,對相關方利益影響巨大。對於供貨方來説,無疑是天上掉下來的鉅額收益;而對於我國來説,則是被割了韭菜。其中是否有機構操縱趁火打劫,還要等待相關機構調查結果。但不論如何,對國內家電產業的影響深遠。
管理層已經開始關注並介入
作為行業機構,中鋼協對鐵礦石價格飆升早已有所動作。中鋼協近期針對鐵礦石價格上漲有過三次新聞發佈,其中兩次是表態價格上漲太快,懷疑有人操作,呼籲監管部門介入,一次是詢問礦商漲價原因。
在12月11日下午的中鋼協召集組織寶武、沙鋼、鞍鋼、首鋼、河鋼、建龍等國內鋼鐵主流企業召開鐵礦石市場座談會,就近期市場運行等問題進行了研討,統一各個鋼鐵企業的立場。
與會企業認為,當前鐵礦石價格上漲已偏離供需基本面,大幅超出鋼廠預期,資本炒作跡象明顯。市場定價機制已經失靈,鋼鐵企業一致呼籲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和證監會採取有效措施,及時介入調查,對可能存在的違規違法行為,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不可忽視的是,在12月6日中鋼協表示強硬態度之後,鐵礦石價格並沒有停止上漲,主力期貨隔日上漲4.22%,截至11日累計上漲12.9%。最近兩個交易日仍有加速上漲之態勢。另一方面,鐵礦石現貨價格也在上漲,10日已突破千元。
而從長遠來看,鐵礦石從今年年初的80美元一噸的價格,一路飆升到現在的160美元上下,幾乎整整是翻了一番,對國內鋼鐵企業形成巨大的成本壓力。
漲價原因既有需求又有炒作
不可否認,中國是全球鐵礦石的需求大國,來源主要是依賴進口。據統計,2020年1-10月全國粗鋼產量87393萬噸,同比增長5.5%。正是看到我國巨大的生產能力,國外礦石供應商才會有漲價的衝動,以換取更多的利潤。
而國內今年粗鋼冶煉開工一直維持在高點,進口鐵礦石數量增長了10%以上,而同期海外鐵礦石企業因為疫情影響,供給能力很難有大幅的提高,供需矛盾是顯而易見。恰恰是看到這一點,國外供應商才有了漲價的底氣。
不可忽視的一點是,期貨市場的投機炒作也是鐵礦石價格持續走高的另一重要原因。由於鐵礦石期貨持倉量太大,進入交割月的量也太大,越是無法平倉,價格越是上拉。這樣就形成了期貨和現貨價格形成互拉局面,晚上鐵礦石期貨價格上漲,就會影響第二天現貨價格,現貨價格上漲,又會引起期貨價格上行。
加上全球貨幣處於寬鬆環境,流動性充沛也是推動漲價的推手。自疫情以來,全球主要是財政和貨幣政策釋放力度較大。特別是美國開動印鈔機加速美元氾濫,促使了資金流向了期貨市場,助長了期貨的大幅度炒作。
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促動之下,鐵礦石豈有不漲價的道理嗎?鐵礦石漲價必然帶動粗鋼漲價,繼而再帶動鋼鐵漲價,最終又傳導到家電製造業,推升了家電品的漲價。這一些列的推動,像似多米諾骨牌,形成漲價的連鎖反應。
據專業分析師認為,鐵礦石的漲價牛市才剛開始,未來還有漲價的空間,時間上可以延續到2025年前後。對原材料的漲價,家電企業不可掉以輕心。短期原材料漲價,可以通過內部管理等方式化解壓力,但是長期持續漲價就不可能。對此,家電企業必須要有所準備,制定出應對的預案。
成本壓力下家電業何去何存
家電業這次面臨的,不僅僅是鐵礦石漲價帶動的鋼鐵原材料漲價。實際上,涉及大宗商品的銅材、鋁材、塑料顆粒等一系列的家電料原材料,甚至連帶到物流成本也在增長,這給家電業形成了似乎全面漲價的基礎。
確實,在家電市場上不難發現,很多廠家已經接到了諸如鋼鐵板材、銅材、銅管、壓縮機、電機、塑料件的漲價通知。成本的壓力已經不是一兩個零配件,而是一次普遍價格的上漲。
對於漲價而言,家電行業企業的承受能力明顯不同。規模企業不僅對上游有議價能力,自身對成本漲價的消化能力也比較強,對終端產品漲價並不急迫。有位冰箱頭部企業的高管就認為,原材料漲價的壓力是顯而易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內部效率的提升來消化,短期還沒有漲價的打算。
相對而言,中小企業沒有規模化的支撐,對原材料基本上是現用現賣,原材料漲價會直接傳導到生產經營上,提出終端產品漲價就顯得十分自然。可見,中小家電企業漲價的衝動就更為直接和迫切。
面對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家電行業已經做出了反應。包括大家電、廚電、生活電器、小家電,都有企業向終端發出漲價通知。當然,有些企業是藉機試探市場的反應,也有的企業是不得不為之的舉措。不同企業會有各自不同的應對策略。
不過,現在才是開始,如果原材料漲價勢頭依舊,不斷積累的成本壓力必然會體現在終端產品上,漲價就不再是試探那麼簡單,必然會在市場上兑現。何時真正漲價,怎麼個漲法,都值得去觀察和探討。
古人云:有備則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