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連續虧損,關店千家,昔日“超市一哥”跌落神壇。
作者:黃曉韻、梁耀丹
1991年,上海聯華超市商業公司成立,同年9月第一家門店開業。
2003年,聯華超市赴港上市,此後開始瘋狂“買買買”,大舉攻城掠地。
2007年,粗放式擴張拖累財報表現,全年大賣場業務鉅虧2.43億元。
2017年,迎來“金主爸爸”,阿里巴巴成為聯華第二大股東。
2019年,鹹魚難翻身,5年連續虧損,關店千家,昔日“超市一哥”跌落神壇。
清流Plus,資本是本故事書。
在今天隨意買買買的年代,你們大概想不到,曾幾何時,隨意進出百貨大樓會是身份的象徵。
比如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廣州,只有那些擁有護照、華僑證、外籍工作證的人,才能進入友誼商店愉快地剁手。而大多數人只能隔着櫃枱,卑微地張望。普通老百姓有了點錢,想買點好東西,也只能走到大商場裏,看中什麼再請營業員拿下來看一看。
在這樣的背景下,1991年,上海第一家“聯華超市”開業,敞開的貨架,讓老百姓終於可以自由選購,第一次有了自己是上帝的feel,因此“聯華超市”也可以説是中國連鎖超市的鼻祖。
本期視頻,我們就來講講聯華超市的故事。它將近三十年的發展,非常曲折和坎坷。同時,與它息息相連的,還有一個上海灘風雲人物的命運浮沉。
1
鹹魚翻身,獨佔行業龍頭十餘載
1991年9月,聯華超市曲陽店在上海曲陽路玉田路開業,據説此後連續兩個星期,客流天天爆滿,剁手的羣眾在門口排起一條長長的隊伍。
然而,好景不長,在初創階段的1991年到1995年,聯華超市開出41家門店,銷售2個億。表面風光,錢卻沒掙着:公司累計虧損560多萬元。
誰能救聯華超市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時候,一個關鍵的人出現了,此人叫王宗南。
王宗南可不簡單。出生於1955年的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寧”,在不惑之年以前,一直在官場浮沉。他曾擔任黃浦區組織部副部長,之後歷任黃浦區商委主任、區長助理、副區長,一路平步青雲。1995年,王宗南離開政府機關到國企任職,擔任上海友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兼任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接下來的差不多十年裏,王宗南把聯華超市這個虧損的“爛攤子”,收拾得妥妥帖帖。
首先,他用了兩年時間,讓聯華超市在全國連鎖超市中位列第一名。此後又過了兩年,聯華超市取代上海第一百貨,躍居中國零售業銷售排行榜第一名。
當年聯華連年虧損,不少人認為公司應該收縮,通過減少網點,降低成本。王宗南則認為:公司虧損的原因恰是經營規模太小。他説,對於連鎖超市,網點就是市場,聯華必須擴張網點。
結果證明他是對的,這一步險棋,贏來了聯華的“鹹魚翻身”。通過大規模擴張,聯華迅速甩掉了虧損的帽子。1996年底,聯華的門店達到108家,銷售也從2個億上升到8個億,也就是一年利潤就填了前面四年半虧損的坑。
王宗南帶領聯華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也讓他的事業扶搖直上。
2003年4月,上海一百、華聯、友誼和物資這幾個上海四大商業集團,組建成年銷售收入近千億元的商業“巨無霸”百聯集團,而王宗南改任百聯集團第一任總裁。
2003年6月,聯華超市在香港主板市場掛牌上市,開創了多個第一:香港聯交所第一家以連鎖零售業為概念上市的公司、第一家帶有國企背景和上海地方企業色彩的上市公司、SARS後第一家走出國門海外上市的公司。
根據媒體報道,時任上海商委主任張廣生對這一成績頗感自豪,稱“王宗南改變了上海商業在全國商業中的地位”。
2006年,光明食品集團成立,王宗南又改任光明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在主政光明集團後,王宗南復現了聯華超市的傳奇:集團銷售規模從2006年的659億元,增至2012年的1393億元。
先後統帥上海兩大企業航母,王宗南收穫了“紅頂企業家”、“商業教父”等稱號,一時成為上海灘的風雲人物。
2
生跑步向前,大手筆“買買買”擴張商業版圖
而此時的聯華超市,一樣無比風光。上市後,聯華的步子邁得更大。“財大氣粗”的聯華繼續在全國“買買買”大舉擴張。對於聯華來説,錢能解決的問題從來都不是問題。
2002年,聯華併購了杭州華商集團。“家友是千家萬户的朋友”,杭州的朋友如果記得這句廣告詞,恭喜你,暴露年齡了。華商集團旗下的“家友超市”是當時浙江最大本土超市品牌。在華商集團被併購後,“家友超市”直接改名換姓為“世紀聯華”。
2004年,聯華又收購了大連友嘉集團在瀋陽的2家大型綜合超市;接着併購杭州解百超市53%的股權;還收購了家得利超市位於臨安的7個網點。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彷彿已經成了一個定律,聯華自然也逃不過。瘋狂的擴張沒有為聯華超市帶來預期的盈利,反而為日後艱難經營埋下了伏筆。
2005年,聯華超市在收購了廣西最大的連鎖超市廣西佳用51%股權後,停止了大手筆“買買買”的節奏。
隨後,聯華超市把目光轉移到了別處,開始以合作、自營加收購的方式在哈爾濱、瀋陽、北京、天津等地廣泛佈局自己的大賣場“世紀聯華”。
然而,這新開展的業務是個倒貼錢的玩意兒。2007年財報顯示,聯華在當年雖然營業收入有所增長,但全年大賣場業務卻鉅虧2.43億元。
其實,大賣場業務的虧損,跟聯華超市高管的頻繁變動也脱不開關係。在王宗南之前,世紀聯華總經理張琳琳和執行總經理美國人白爾曼先後離職。這兩個高管,一個是老聯華出身,一個曾是家樂福中國北方區總裁。插一句,家樂福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超市,雖然現在江湖地位不太行,但剛進來中國的時候大殺四方,令同行聞風喪膽。王宗南原本想着這倆人可以中西合璧,強強聯手。可惜,人還沒來得及施招,就離開了。
不難發現,這時候的聯華在發展上已經漸漸出現了一些問題,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2005年至2009年,聯華超市一直穩坐中國快消品連鎖百強的龍頭位置,直到2010年才被華潤萬家超過,但當時兩者的年銷售額實際上相差不大。
3
落日殘陽,沒落的昔日王者
大浪淘沙,中國零售業混戰持續打響。2013年,聯華超市排名跌出中國快消品連鎖百強前三。掉到了華潤萬家、大潤發和沃爾瑪之後。當時,華潤萬家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千億元級別,而聯華超市不過才688億元。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2014年,儘管聯華在業內排名不變,但銷售額不升反降,同比降幅達到了10.3%,當年銷售額為617.5億元。2015年,公司開始虧損。
也是在這一年,聯華被永輝盯上了。永輝購入聯華超市21.17%的股份。這樁交易被外界視為“零售黑馬”抄底“過氣一哥”。然而聯姻不到兩年,永輝超市與聯華超市就分道揚鑣了。
2016年12月,易果生鮮以8.5億元的價格收購永輝所持聯華超市21.17%的股份,成為聯華第二大股東。但是好景不長,不過半年,易果便出手聯華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交易的聯華超市股份屬於平價轉讓,應了那句歌詞“就像是一場夢”。
永輝、易果的慌忙離場後,真正的大佬登場,聯華終於抱到了大腿。2017年,“金主爸爸”阿里巴巴向易果生鮮收購聯華超市18%的內資股股權,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
阿里入局,有一個背景。2016年雙十一前夕,馬雲爸爸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此後阿里就接連入駐蘇寧,收購銀泰、三江。阿里的加入,明顯是要對聯華超市開展新零售佈局和改造。
新零售改造能否成為拯救聯華的最後一根稻草?現實似乎很殘酷。近年來,聯華超市新零售改造、關店止損、成本優化多管齊下,業績已經有所改善,但仍未能摘掉虧損這頂大帽。
聯華超市公佈的2019年業績報告顯示,聯華全年關閉門店335家,這已經是聯華超市連續虧損的第五年。
其實不只是聯華超市,曾經家喻户曉的人人樂也已經在退市的邊緣,前面提到的家樂福,在2019年也以48億元“賣身”蘇寧。
所以説,商場上沒有永遠的王者,在互聯網的大潮下,傳統的零售業態都被顛覆重造,無一倖免。沒跟上歷史發展進程的,只能被遺忘、被拋棄。
不過,與聯華超市的沒落相比,一手締造聯華超市輝煌的上海灘“商業教父”——王宗南的結局,更為令人唏噓。
2013年,就是聯華超市排名跌出中國快消品連鎖百強前三的這一年,已經主政光明集團的王宗南,於當年11月27日卸任光明集團董事長一職,最初的對外解釋是“因病辭職”。
但到了2014年,上海檢察網發佈通告稱,王宗南“涉嫌在友誼(集團)有限公司、聯華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任職期間挪用公款、受賄”。
2015年,王宗南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根據法院的結論,2001年至2006年,王宗南在上述兩家企業期間,夥同聯華超市原來的4位高管,利用職務便利,先後十餘次共同挪用公款共計1.95億餘元。這些款項被用於相關公司的經營活動,並謀取個人利益。
聯華這塊助他成長的沃土,最終也成為了滋生腐敗的温牀。
創投內參「ichuangfubang」
創業 | 投資 | 模式| 品牌| 營銷
創投內參(ichuangfubang):創業者的方法論;為創投人士提供有料、有用、有感的價值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