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經濟宿命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9月7日文章,原題:給將軍們的忠告——中國是我們的經濟宿命 如今,關心澳大利亞經濟未來的人們納悶,這個國家的國防和外交事務專家在搞什麼?前儲備銀行董事會成員約翰·愛德華茲在為洛伊研究所撰寫的文章中,精闢地表達了許多商界人士的擔憂。
他表示,即使在大國競爭時代,澳大利亞也不必在美中之間做選擇。澳早就作出選擇,“它選擇了所在地區——包括地區最大成員中國,作為自己歸屬的經濟共同體。它也早就選擇美國作為防務盟友,支持領土獨立和行動自由”。這兩種選擇之間存在很大張力,但沒有改變的可能性,“像許多長期的外交政策問題一樣,它無法解決,只能加以管理。”然而,只有澳政府對本國利益有明確統一的認識,並執行與這種認識相一致的政策,才能管理好。
數十年來,澳與東亞的貿易增長一直快於其國內GDP及整體貿易增長。目前,對東亞的出口佔澳大利亞GDP總量的1/6以上,其中一半銷往中國,是對美出口的10倍。澳與中國經濟息息相關,不僅因為中國是我們的出口大市場,中國還是我們其他重要市場的主要貿易伙伴。
如今,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形成區域經濟共同體,就成員之間的貿易和投資而言,一體化程度僅比歐盟低一點,但遠高於北美。愛德華茲説:“(就算)澳把所有能賣的東西都賣給日韓,也不會找到新的鐵礦石和煤炭市場來取代目前賣給中國的哪怕一部分。也不可能輕易替代葡萄酒、肉類、乳製品和製成品的對華出口。外國遊客中的最大份額來自中國,外國留學生最多的亦來自中國。”“若無對華貿易,澳生活水平就會降低,經濟規模就會縮小,支付軍事防務的能力就會減弱。”“很難想象在什麼合理情況下,澳政府能主動減少對華出口。就像日韓或東南亞一樣,澳不能也不願與中國經濟脱鈎。”
因此,澳對中美競爭的立場須基於一種認識,即損害中國繁榮的東西也會損害澳繁榮。北美或歐洲與中國經濟“脱鈎”,不符合澳大利亞利益。但目前為止,澳越發需要的聰明才智在處理對華關係上表現並不明顯。拒絕在中美貿易和科技競爭中站隊,這是澳宣稱的政策——它被明智地採納,但執行得並不巧妙。(作者羅斯·吉廷斯,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