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身邊的銀行網點越來越少?7月1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查閲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信息平台發現,今年上半年(2020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已經有1318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宣佈關張,7月1日-7月3日又有63家網點退出市場。
聚焦
六大行關停網點佔總量三分之一
據北青報記者統計,上半年國有六大行關閉網點的數量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具體來看:中國農業銀行125家、中國銀行88家、中國建設銀行82家、交通銀行76家、郵政儲蓄銀行68家、工商銀行48家,總計487家銀行網點,佔比36.95%。
從區域上來看,上半年北京關停商業銀行網點27家、上海關停11家。關停數量最多的為以下幾個省份:廣東103家、山東83家、浙江省84家、江蘇省49家,廣東、山東、浙江、江蘇關停319家,佔全國商業銀行關停網點總量的24.2%,接近四分之一。
從網點類型來看,社區支行是各銀行瘦身的重點。上半年,一共有318家社區支行退出市場,其中民生銀行就有59家,興業銀行26家,光大銀行18家。
發現
上半年退出的276家網點屬於包商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關停的網點有276家都屬於原包商銀行。今年4月30日,在被依法接管近一年的時間點,包商銀行的風險處置迎來最後關鍵一步。新設立的蒙商銀行將收購承接包商銀行總行及內蒙古自治區內各分支機構的相關業務、資產及負債;內蒙古自治區外的各分支機構由徽商銀行承接。
由於銀行系統切換和標識、憑證、印章的更換等工作尚在進行中,原包商銀行的客户仍可繼續至包商銀行分支機構的營業網點辦理業務。
剔除包商銀行的網點,今年上半年全國商業銀行一共有1042家分支機構終止營業,而去年同期為1177家,可以看出銀行網點關停速度有所放緩,並不像有些媒體所説的有所上升。
分析
去年銀行平均離櫃率接近90%
對於銀行業物理網點的顯著縮減,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銀行業務的電子化。由於絕大部分業務都可以通過電子渠道線上辦理,客户不再需要親臨網點。
評價銀行電子渠道辦理業務情況的關鍵量化指標是銀行離櫃率。它是指客户離開櫃枱辦理的業務量與銀行總業務量的比率,比率越高説明通過網絡、移動支付和電子自助渠道辦理業務的客户越多。銀行業務離櫃率的顯著提高,充分説明我國銀行業務對營業網點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
中國銀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離櫃率達到89.77%,相較2018年的88.67%提高1.1個百分點,而2013年銀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則是63.23%。多家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櫃面交易替代率已經超過90%,部分銀行甚至超過95%。
離櫃業務率的不斷走高,最直觀的表現是電子銀行交易額的增長迅猛。數據顯示,2019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網上銀行交易筆數達1637.84億筆,同比增長7.42%,交易金額達1657.75萬億元;手機銀行交易筆數達1214.51億筆,交易金額達335.63萬億元,同比增長38.88%;電商平台交易筆數達0.83億筆,交易金額達1.64萬億元;全行業離櫃率為89.77%。
隨着銀行網點數量的減少,銀行員工數量也隨之變化。年報顯示,2019年工行、農行、交行、中行的員工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四大行員工數量共減少16319人。其中,農業銀行員工減少人數最多,達9680人;次之為工商銀行,減少4190人。據瞭解,截至2019年年末,農業銀行減少了1.6萬餘個櫃麪人員崗位,這些員工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轉崗到了其他崗位。
趨勢
傳統服務與金融科技有機結合
聯訊證券的研報指出,網點是銀行最為昂貴的渠道資源。能否實現有效回報將決定銀行的整體績效水平。不過,明顯可以看出,上市銀行吸收存款的能力明顯下降。另一方面,網點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硬件維護成本和設備更新投資需求也在競爭的壓力下大幅被動上升,進一步加大網點的盈利壓力。這些都是銀行調整網點佈局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認為,隨着金融科技深入應用,網點綜合化轉型的步伐會加快,除了網點數量的減少,網點進一步將銀行的傳統服務與金融科技有機結合也將成為趨勢。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行傳統網點規模收縮是趨勢,但不會消失。傳統網點應該利用線下渠道客户接觸時間多、互動效果好、銀行參與度高的特性,發揮營銷、諮詢和服務職能。
長三角一家城商行的資深人士向北青報記者強調,雖然現在大家都着力發展線上業務,但線下網點的價值依然不可忽視。特別是小銀行,線上獲客沒有優勢,需要網點作為物理載體更近距離地接觸客户,建立關係。不一定是拉存款,指導客户下載APP、開通網銀等業務都很方便。再比如,銀行需要經常開展一些客户活動,在自己的網點肯定比借酒店或會所更放心更安全,也更能體現銀行特色。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