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長動3月24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觸及深交所終止上市條款,自3月25日開市起停牌。專家表示,*ST長動很可能是2022年首隻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公司。同時,今年首隻“1元退市”公司基本鎖定。*ST艾格股價3月24日報收0.72元,將觸發交易類退市規定被終止上市。
除*ST長動外,至少還有*ST中新等14家公司存在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而被強制退市的可能性。此前,*ST新億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成為2022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
專家表示,“史上最嚴退市新規”施行一年多來,常態化退市預期增強,在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預期下,風險類公司出清將進一步提速,從而有效增強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穩定運行。
多家公司或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
*ST長動3月24日晚間公告稱,其2021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負,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負,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其2021年度財務報告出具的意見類型為無法表示意見,公司股票觸及深交所終止上市條款,自3月25日開市起停牌。專家認為,其很可能成為2022年首隻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公司。
專家表示,根據退市新規財務類退市流程,第一年財務情況不達標的公司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第二年任一財務指標不達標將被直接退市。這意味着“空殼”“殭屍”公司從被識別到退市只需要兩個會計年度。
除*ST長動外,*ST中新、*ST明科、*ST易見、*ST拉夏、*ST中天、*ST遊久、*ST綠庭、*ST中房、*ST艾格、*ST東電、*ST華訊、*ST邦訊、*ST騰邦、*ST金剛14家公司均發佈了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存在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而被強制退市的可能性。
“在退市制度取消暫停上市環節後,2022年財務類強制退市的公司數量可能較以往顯著增加。”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表示,退市新規精簡了退市流程,將退市時間從原來的4年縮短至2年,而2020年年報是退市新規首個適用年度,若是2021年年報再觸及退市標準,將直接被終止上市,因此2022年可能是退市大年。
多元化退市漸成常態
分析人士認為,退市新規實施以來,各類型退市案例不斷增多,多元化退市步入新階段。
除上述財務指標類退市案例外,交易類指標退市案例也開始增多。截至3月24日,*ST艾格股票收盤價為0.72元,已連續第15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根據測算,即便後續5個交易日每天均實現漲停,*ST艾格股價仍低於1元,從而觸及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1元的退市規定,意味着*ST艾格基本鎖定退市。
此外,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彰顯威力。上交所3月22日晚間公告稱,對*ST新億作出終止上市決定。根據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ST新億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財務造假,追溯調整後,公司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營業收入均低於1000萬元,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成為2022年A股首家退市公司。
“交易類指標退市、財務類指標退市公司數量增加,這是退市制度不斷優化的結果。A股退出渠道愈發暢通,投資者‘用腳投票’,將進一步倒逼公司優勝劣汰,完成市場自我淨化。2022年將有多家上市公司或因觸發財務類、交易類或重大違法類指標而被退市。”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説。
確保“退得下”“退得穩”
專家分析,在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的背景下,只有退市“出口”暢通,A股市場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才能加速形成。“應退盡退”已成市場共識,“退得下”“退得穩”的局面正在形成。
目前,相關退市機制還在進一步完善。證監會2月25日就《關於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後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公開徵求意見,旨在適應註冊制改革和常態化退市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後監管工作。“退市新規實施以來,我國資本市場退市率低的情況已經有了改善,不過距離成熟的資本市場結構還有不小的距離。”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建議,堅守“零容忍”底線,提高監管與處罰力度,持續進行信息披露與公司治理規範化監督,提高違法犯罪成本,清理粉飾報表等“保殼”行為。
專家還建議,在“應退盡退”基礎上更要做到“應保盡保”,切實保護好投資者合法權益。“近年來,普通代表人訴訟和特別代表人訴訟案例紛紛落地,證券糾紛示範判決機制廣泛應用,投資者維權渠道不斷拓寬,為‘應退盡退’提供了一系列制度支撐。建議進一步完善民事賠償制度,健全法律法規與司法保障體系,配套使用先行賠付、欺詐發行責令回購等手段,最大限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説。
當然,退市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退得下”“退得穩”更要凝聚多方合力。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為增強退市剛性,證監會將會同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退市過程中出現的對抗監管、不正當維權甚至煽動羣體性事件等惡劣行為,嚴厲打擊、嚴肅追責,確保改革平穩推進,積極營造良好市場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