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29日盤中最低的28.2港元,到7月31日盤中最高的38.6港元,整個7月份,信達生物(01801)股價累計上漲了36.9%。
不過7月末,醫藥市場監管事件引發了二級市場一陣情緒波動,也加速了資金在醫藥板塊抽離,信達生物股價更是在短短6個交易日後,股價回撤至最低27.3港元,回吐了7月以來的全部漲幅。
不過就在盤中股價觸及區間新低的8月8日盤後,信達生物發佈公告披露了其今年第二季度產品收入情況。公告顯示,信達生物在第二季度三個月內產品收入同比增長35%。
數據重拾信心的效果在次日表現明顯。8月9日開盤,信達生物股價跳空高開,並在盤中重返30港元大關,最高回到33.3港元,最終以32.2港元收盤。但在接下去4個交易日,隨着市場監管帶來的影響逐漸退去,信達生物的股價也在短暫波動後回重回平穩節奏。
短暫波動難撼基本盤
從上文覆盤不難看到,此輪市場監管對整個醫藥行業影響較深,但信達生物在披露二季度業績的次日便實現了股價的跳空反彈,一定程度説明在業績支撐下市場信心迴歸明顯。
從公告來看,今年第二季度,信達生物實現總產品收入約14億元,同比增長35%。若加上第一季度收入,信達生物上半年總產品收入約25億元。這主要得益於產品組合整體銷量的持續擴大,包括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強勁的銷售表現;二季度疫情對銷售活動的影響亦已消散。
參考上季度業績,信達生物第二季度收入環比增長了約27.3%,季度收入整體呈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累計收入也達到約25億元。
從產品管線來看,信達生物目前有包括達伯舒®、達攸同®、蘇立信®、達伯華®、達伯坦®、耐立克®、希冉擇®、睿妥®和福可蘇®等9款產品獲批上市。在研產品方面,公司則有2個品種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審評中,6個新藥分子進入3期或關鍵性臨牀研究,另有約20個新藥品種已進入臨牀研究。
從披露信息來看,達伯舒®的持續放量是信達收入持續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胃癌適應症領域,信迪利單抗與雷莫西尤單抗構成的胃癌一二線治療產品組合,顯然成了信達當前的基本盤。
在晚期胃腺癌一線治療的3期臨牀研究Orient-16中,信迪利單抗聯合XELOX化療的療效顯著優於安慰劑聯合XELOX:在全人羣中,聯合信迪利單抗可顯著延長OS(15.2 vs 12.3個月,HR=0.681,P<0.0001);在CPS≥5的人羣中,聯合信迪利單抗的OS療效更佳(19.2 vs 12.9個月,HR=0.587,P<0.0001)。
目前,信迪利單抗不僅憑藉其優異療效被納入最新的2022年國家醫保目錄,同時也在2022年CSCO指南中被作為一線胃癌患者用藥的1級推薦。此外,信達的雷莫西尤單抗作為國內首個且唯一獲批的二線胃癌靶向藥,也在進一步填充信達在胃癌適應症的佈局。
除了在胃癌適應症,信達也在持續擴展達伯舒的適應症序列。今年5月該產品獲批第7項適應症,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用於經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治療失敗的EGFR陽性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的PD-1抑制劑。
PD-1一枝獨秀,還有哪些增長“備選項”?
不難看出,信達在公告中主要強調了其PD-1產品的進展和不斷增長的業績,但值得一問的是,9款獲批產品為何只強調PD-1?
實際上,儘管信達生物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線不斷豐富,但其盈利情況卻並未得到改善。從此前披露的2022年年報也能看出,2022全年,信達總收入達到 45.56 億元,繼續向 200 億元營收目標邁進,但在營收同比增長6.7%的情況下,其當期毛利潤卻同比下滑3.69%,毛利率下滑8.1個百分點,整體盈利能力出現下滑。
從合作方禮來披露的Q2財報得知,信迪利單抗在第二季度的銷售額為1.04億美元,摺合7.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相較Q1季度的6100萬美元銷售額環比增長69.8%。該數據從側面説明,信達生物業績對PD-1產品的依賴度極高,介於國內PD-1市場競爭的日益白熱化,當前形勢顯然不利於信達後續估值的增長。
不過,美股市場禮來、諾和諾德股價大漲或許能給信達後續的增長提供一些參考。
近日,諾和諾德公佈了其2023年上半年財報,上半年總收入1076.67億丹麥克朗(約合159.61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亮眼業績主要得益於兩大業務板塊——糖尿病與減肥版塊業務顯著增長。這兩個板塊合計2023年H1銷售額增長36%,銷售額達到989.77億丹麥克朗(約146.72億美元)。其中,糖尿病板塊當期銷售額808.29億丹麥克朗,同比增長23%;減肥板塊銷售額181.48億丹麥克朗,同比增長158%。
在此業績背後,是減肥神藥給諾和諾德帶來的估值支撐。自“減肥神藥”司美格魯肽2021年6月推出以來,諾和諾德股價漲幅已經超過140%,市值超過3400億歐元,成為歐洲市值僅次於LVMH的第二大上市公司。
今年6月3日,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注射液減重適應症的上市申請正式獲藥監局受理。不過司美格魯肽想靠國外贏得的“減肥神藥”名號佔領國內市場,其即將面臨的市場競爭並不輕鬆。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藥企開發的GLP-1類減肥藥物有66款,其中25款已在中國進入臨牀階段,2款正在申報上市。其中信達生物的瑪仕度肽是國內研發速度最快的雙靶點減肥藥物,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兩大關鍵適應症上均已進入III 期臨牀,其他在研產品大多處於I期和II期臨牀。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今年5月11日,信達生物宣佈瑪仕度肽高劑量9 mg在中國肥胖受試者的II期臨牀研究中24周主要研究終點達成。
在接受治療 24 周後,IBI-362 6mg 組相較於安慰劑組體重可下降 12.6%,9mg組的減重效果達到15.4%。與之對比,2.4mg(最高劑量)的司美格魯肽在 44 周時相較於安慰劑組的減重效果為 9.9%。通過非直接對比,IBI-362 的兩個劑量組產品在中國人羣中的減重效果好於司美格魯肽,產品競爭優勢較大。
從目前競品的上市進展來看,市場預測,國內司美格魯肽減肥適應症或在今年獲批,口服制劑明年獲批。而信達生物的瑪仕度肽6mg劑量組大概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讀出三期完整臨牀數據,或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有望正式獲批上市。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司美格魯肽率先在國內上市,信達依舊有機會後發先至。因為諾和諾德的產能問題較為嚴重,或無法在龐大的國內市場完全鋪開銷售。也就是説,若能保障產能鋪開銷售,其收入對信達後續基本面及估值的支撐都是不容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