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近兩百公募基金經理離職:轉做私募業績哪位強?公募哪家團隊穩?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財經

近日,一位明星公募基金經理轉私,引發業內關注。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網站公佈的信息,上海欽沐資產管理合夥企業於九月初完成了備案登記,前富國基金的知名基金經理於洋認繳39%;法定代表人和實控人為柳士威,認繳51%,他曾擔任百億私募源樂晟的研究總監、中歐基金任職投資經理。

Wind數據顯示,近一年以來(2020年1月1日-2020年9月18日)已有193名基金經理離任。離職數量較去年同期(2019年1月1日-2019年9月18日)相當,彼時離職基金經理數量為174位。

一直以來,公募機構的明星基金經理“奔私”的情況很普遍,如王亞偉、江暉、趙軍、邱國鷺、鄧曉峯等。公募基金經理因何“轉私”?今年以來,這些“公奔私”基金經理業績如何?

“老兵”排位:業績前25%的私募基金經理62位 平均收益55.12%。

根據私募排排網組合大師數據統計,管理基金數量大於3只,具備公募背景,且今年以來業績位於同類股票策略業績前50%的私募基金經理共有124位。

從以上條件下篩選出來的“公奔私”基金經理的地區分佈來看,近半位於上海,來自北京和深圳私募的基金經理佔比相近,28位基金經理來自北京的私募,佔比22.2%,27位來自深圳,佔比21.43%。管理產品最多的是淡水泉的趙軍、和聚投資的李澤剛、高毅資產的鄧曉峯。

此外,星石投資的江暉、平安闔鼎的康朝鋒、大巖資本的汪義平、景林資產的蔣錦志、九坤投資的姚齊聰、泓澄投資張弢、民森投資的蔡明、海寧拾貝投資的胡建平管理產品都在100以上。

從業時間大於5年,管理基金數量大於3只,具備公募背景,且今年以來業績位於同類股票策略業績前25%的私募基金經理共有62位。這部分公奔私基金經理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達到了55.12%。今年以來收益居前的公奔私基金經理大多聚集在上海和深圳兩地。

“在這個行業,只要你有一定的知名度,大家知道你的業績足夠好,收入、工作等就都不是問題”,財經大V、知名博主望京博格鄭志勇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談及基金經理的自立門户,從事宏觀對沖的張翼翔強調基金經理擁有投資“模型”的意義。“每個基金經理幾乎有一個恆定的,幾乎是唯一的追求目標,就是準確、高效的投資模型。無論是巴菲特還是索羅斯,他們的模型幾乎幾十年沒有改過,持續幫他們掙錢。如果模型成熟了,你手裏有聚寶盆,怎麼會願意拿工資吃飯呢?”

張翼翔先後在中信證券、國信證券任首席投資顧問、基金經理後,2013年創辦了鈾鏈投資。

“如果基金經理還沒有成熟的投資模型,那麼離職只是想去不同的機構鍛鍊自己的模式使之更精確。如果自認為模型成熟了,大概率就是做私募合夥人了。”張翼翔説。

張翼翔透露,身邊還有一些基金經理最終的職業是管理自有基金。“我認識的一位操盤手,量化模型的規模就是1000萬,他就每年用自有資金從1000萬開始投資,多賺的錢一年後拿出去,把賬户歸到1000萬再來一輪。”

內有業績考核、外有“挖人”誘惑

公募機構團隊穩定性哪家強?

某公募行業從業者對記者表示:“一般來講,連續兩年內業績都在行業後1/4的基金經理,會面臨轉崗或者是下課的壓力。”

“在過去的幾年裏,股指漲幅有限,資產管理行業的擴張也不是很快,這必然加劇競爭。我關注到,有少數的公司規模是擴張的,但更多的公司規模是穩定甚至是縮小的,這種情況下,人員的流動肯定就會比較大,其中,尤以中小機構為甚”。相聚資本總經理梁輝表示。

“業績不好的話,一年你可以有各種理由,兩年就很勉強,三年絕對説不過去了,必然得走人。”鈾鏈投資董事長兼基金經理張翼翔表示,受到2015年、2016年股市波動的影響,今年對基金經理是一個“驗收期”,必然有大批業績不佳的基金經理離職,才能跟投資人有交代。

“合格的基金經理是稀缺資源,他們不是學校裏可以教得出來的,需要經驗的積累,也要經過市場對他業績的檢驗。”賈志表示。

一位獵頭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除了公募機構、私募機構、券商資管、保險業,這半年成立的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非常希望能夠“挖到”有能力的基金經理。“已有一些銀行理財子公司跟我提出想要接觸一些業績不錯的基金經理。”她表示。

隨着公募規模發行創新高,大眾對於基金投資經驗逐步豐富,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也正面臨全方位考驗。與此同時,基金公司還要隨時面臨基金經理“公轉私”造成的人才流失。在此背景下,哪些公募機構的團隊穩定性較強?

從離職數量來看,今年截至9月18日,根據wind數據,離職數量最多的機構分別來自東吳基金、嘉實基金離職人數最多,均為7人。中郵基金、國泰基金離職的基金經理數量為6位。前海開源、中歐基金離職的基金經理數量為5位。申萬菱信、大成、易方達等機構均有超過3位基金經理在今年離職。

根據私募排排網的調查,“公轉私”的基金經理大部分來自大中型平台。因此,分析團隊穩定性時,還需考慮公募機構規模。

根據8月10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基金管理機構非貨幣公募基金月均規模,華夏基金、博時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富國基金、中銀基金、嘉實基金、招商基金、易方達基金躋身前十。

非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前十的這十家公募基金,基金經理人數在40-60人,平均管理年限約4年,人均管理資產在90億-180億之間,基金經理人均管理規模最大的機構是易方達基金,平均每位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達到了173.98億,根據wind數據,從基金經理的團隊穩定性來看,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華夏基金、招商基金、易方達基金穩定性居前。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姝欣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