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3600點之後:機構抱團鬆動 有泡沫就會碎

滬指3600點之後:機構抱團鬆動 有泡沫就會碎

本報記者帥可聰 陳鋒 北京報道

步入2021年已半月,A股市場在經歷了首周的強勢上漲後,第二週表現出波動加大的跡象。其中,機構抱團股的行情波動尤為明顯。

機構抱團是否會瓦解隨之成為市場熱議話題。一般而言,機構資金出於本能追逐優質股票,最終必然形成一定共識,當抱團股價格被推升到一定程度,機構之間也必然會出現一定分歧,從而導致行情的波動與分化。

機構抱團真的已經到了即將瓦解的時候了嗎?

機構抱團鬆動

A股市場中的機構抱團,即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投資範圍集中在少數核心公司股票。

據國信證券統計,根據2020年公募基金三季報數據,所有主動管理型權益類基金產品的重倉持股合計涉及約160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持股市值前100大公司的合計持股市值佔全部重倉持股市值比例為66%,前400大重倉持股公司合計市值可以達到93%。換言之,雖然目前A股公司數量已經有4000個,但基金重倉個股基本集中在400只股票中,持股已非常集中。

在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合力之下,少數標的股價往往得以大幅攀升,同時也讓機構掙的盆滿缽滿。據統計,2020年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均超過25%,有84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率超100%。

公募基金良好的賺錢效應下,投資者“炒股不如買基”的聲音也日漸高漲。Wind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刷新歷史新高。2021年前8個交易日,公募基金髮行規模超過2700億。

2021年以來,滬指7個交易日內接連收復3500點、3600點兩大關口,創下5年來新高,但波動性也在加大。

1月14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滬指跌逾0.9%,深成指跌近2%,創業板指跌逾1.3%,兩市成交連續第9日超過萬億元。但從盤面上看,兩市上漲個股約2500只,下跌個股僅約1500只,白酒、新能源車、軍工等機構抱團板塊同步大跌對指數造成了明顯拖累。

“抱團行情不會一直延續。”粵開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殷越認為,從近期板塊分化來看,一些高位品種已出現資金抱團鬆動現象,獲利資金在退出後選擇年報業績及質地較好的板塊,如中字頭的股票具備資源優勢、行業龍頭優勢,現金流充裕且前期漲幅不大,在春季行情中其訂單也可以預期,成為近期資金湧入的標的。

警惕機構抱團瓦解似乎成為了一種新的市場共識。國泰君安首席策略分析師陳顯順甚至認為,當前市場中估值與盈利增速的背離正迅速拉大,A股史上首次藍籌泡沫已至。

有泡沫就會碎

毋庸置疑的是,有聚就有散,有抱團就有瓦解,有泡沫就會破碎。但在時間與空間等方面,都存在疑問。國信證券指出,A股市場上抱團一直多少都存在,但抱團本身並不是股價未來變化的充分條件。

據興業證券統計,2003年至今,機構投資者大致經歷六輪或有交錯的抱團,其中抱團板塊四次解散和切換,根源均為板塊基本面出現根本性變化:2004年抱團週期,抱團解散源於商品牛市的終結;2009年抱團金融地產,抱團解散源於宏觀下行、銀行壞賬問題凸顯;2014年抱團消費,抱團解散源於2012年白酒景氣下行和2014年四季度金融異動;2015年抱團科技,抱團解散源於資本市場制度收緊。

興業證券認為,外部衝擊不是抱團解散、切換的根本原因,中長期基本面趨勢決定機構配置方向。

“如果持有的是優質股,抱團也未嘗不可,只要估值不是非常極端。”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曾萬平認為,關鍵是公司能否高品質成長,而不是別人是否去抱團。

曾萬平認為,所謂抱團整體結束和牛市結束的證據尚不明顯。目前熱門賽道估值偏高,但是更重要的是,資金加速配置股市、外資流入、中國經濟復甦、政策利好股市等基本面和資金面趨勢未變,“基金”成為熱搜詞,股市可能階段性回調,但談牛市結束為時尚早。

喊出“A股史上首次藍籌泡沫”的陳顯順認為,藍籌股泡沫是風險偏好低位、宏觀流動性不急轉彎、微觀交易流動性超預期三維共振的結果。不過,他同時認為,短期繼續享受泡沫的可能性較大,春節前出現拐點的概率極低。但只要是泡沫,終將會消散。

結構性機會仍存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機構抱團是否出現分歧乃至瓦解,這並不意味着機構的撤退。對於市場整體而言,結構性機會依然存在。

前中信證券高級副總裁、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抱團行情進入震盪期,但抱團共識仍在,主力開始分化,會進入不同的板塊。他同時表示,宏觀經濟環境雖然向好,但因疫情反撲,預計1月20日前後市場可能會繼續震盪,春節前後會下行。

粵開證券研究院負責人康崇利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短期來看龍頭抱團的情況大概率得以延續,指數或維持高位震盪的結構性行情。目前市場流動性整體較為充裕,外圍不確定性落地帶來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疊加年報和一季度的業績有望改善,以及“十四五”政策催化,預計春季躁動行情將會延續。

在配置方面,粵開證券認為,機構調倉換股或更關注科技板塊超跌後的投資機會,尤其是部分科技股自2020年7月回調以來已處於低位,且業績確定性較高,可關注科技板塊反彈機會;另一方面,可關注高股息率、高業績穩定性且低估的中字頭、銀行、保險和公用事業等板塊,注意防控業績踩雷的風險。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分析認為,隨着滬指突破3600點,市場整體較為強勢,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新發基金方面也保持高位,市場整體資金充裕,流動性較好,短期建議業績確定性較高同時前期漲幅較小的行業龍頭企業。

不過,隨着滬指攀升至5年高位,市場風險也不言而喻。曾萬平建議,要重視牛市下半場的風險,適當調低投資收益率預期。他認為,春季躁動是一個定義不是很明確的流行概念,2021年春季躁動的回報率會低於2020和2019年度的春季躁動,最重要的原因是有潛力的光伏、新能源、半導體、白酒等熱門板塊已經被充分發掘,估值偏高,部分品種基本面難以匹配高估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92 字。

轉載請註明: 滬指3600點之後:機構抱團鬆動 有泡沫就會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