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的千億房企:藍光發展盡顯頹勢
截止2021年8月底,隨着最後一批財報的出爐,上市企業的中報正式畫上了句號。
從2021年的中報中不難看到,就算是頭部房企,行業的“焦慮症”也無法掩蓋,增長不再是核心目標,活下去才是首當其衝的要務。撐下去將會迎來什麼樣的挑戰與“磨難”筆者不得而知,但如果現在倒下,留給民眾和市場的或許就是一地雞毛。
在此基調下,頭部房企,或結合自身發展大談“長期主義”、“企業價值”,或根據政策跟進“住有所居”,鮮少直接談及業績目標、利潤,或直言要“保交樓”;中部房企相對更為實際,更樂於向外界展示企業踐行三道紅線監管的實效,穩健高質量發展的形象,同樣避談業績、利潤。
前兩年眼看衝千億的房企起高樓,如今卻有人在行業震盪裂縫中無奈支撐,繼而跌出千億。
2021年,當禹洲、金輝、卓越等企業在行業嚴壓中衝向千億或衝過千億後,千億俱樂部卻又有一家房企將大概率跌下千億了。
2020年年度銷售額超過千億的這家企業——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光發展”),在2021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卻只有343.9億元。
藍光發展距離全年千億目標,還有65.7%的進度條需要在下半年完成,但是從藍光發展目前規模收縮、持續賣項目的狀態來看,很可能要遺憾錯失這次的千億目標了。
在藍光發展的中報中我們不難看出,與銷售額同時下跌的,還有一系列核心數據:
2021年中報顯示,藍光發展營業收入下滑至24.51%約119.31億元;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下降至47.21億元,下滑幅度達446.64%;就目前來看,公司總資產2205.93億元,扣除預收帳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4.01%,淨負債率高達227.78%;而目前手頭持有貨幣資金僅為100.28億元,較上年期末大減66.28%,其中,可自由動用資金為不到4億,僅僅只有3.3個億,各類受限或者限定用途的資金96.99億元。就目前這樣的財務報表來説,藍光發展可真的有些“捉襟見肘”了。日子確實難熬。
多米諾效應,壞消息一旦出來,不單單隻有一個,往往都是接踵而至。
收入利潤下滑,債務增長同時,藍光發展成本卻一直上漲。期內藍光發展營業成本約為125億元,上升9.24%;銷售運營成本約為7.3億元,上升15.81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約為9.3億元,上升39.73%%。
最為可怖的是財務費用,約為10.8億元,上升226.87%,約佔營收的10%。
為此,藍光發展做出的解釋是“系報告期內流動性緊張部分新增借款未直接用於項目建設,借款費用中費用化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通俗的來説就是填坑去了。
然而,面對巨大的坑,就藍光發展手頭上的那些資金能夠填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就在中報出來的同一天,藍光發展被成都鐵路運輸中級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2.29億元,案號為(2021)川71執440號。
此外,從企查查等相關數據平台放出來的數據來看,藍光發展自成立以來涉及司法案件就有204起,其中11.76%的案件案都是因為票據追索權的原因產生的糾紛。有被執行人記錄9次,被執行總金額超28億。
這看起來合情合理的經濟糾紛案件,在筆者看來,卻有點牆倒眾人推的悲苦。
然而,現如今,已是債台高築的藍光發展也曾闊過,風光過,也算得上是房產行業的奇蹟締造者之一。作為在成都起家的公司,藍光發展在2012年銷售額“破百億”也就在那個時候,藍光發展也豪言壯志,立下突破千億的目標。2015年借殼上市,藍光發展快速進入“超車道”,並實現加速,僅用三年時間就躋身千億陣營,銷售額從2015年184億暴漲到2018年1041億元,翻了4.66倍。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8年藍光發展位列行業27位,成為名副其實的黑馬。
彼時藍光發展一切向好發展。當然手頭上也有錢。
2018年,藍光發展共持有貨幣資金251.9億元,現金短債為1.7。2019年,藍光發展在健康財務方面達到峯值,持有貨幣資金259.53億元,同比上漲3.04%;扣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67.94%,同比下降2.04個百分點;淨負債率為79.20%,同比下降23.5個百分點。2019年,藍光發展與16家大型銀行建立總行級戰略合作,多元化、全方位拓展境內外市場融資渠道,授信總額超2200億元。2017—2019年,藍光發展大手筆拿地,三年拿地金額分別為202億元、288億元、654億元。其中2018年,藍光發展華東、華中區域分別貢獻118.94億元、114.66億元,同比增長47.88%、255.87%。
2017—2019年,藍光發展大手筆拿地,三年拿地金額分別為202億元、288億元、654億元。
看看這光鮮的數字,這令人驕傲的數據,這令人折服的財務報表,彼時的藍光發展在房產行業多麼的令人激動啊。然而,在一條條光鮮的數據下面,在這個飛快成長的身後,卻也留下了很多隱患,俗話説的好,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蛋。這句話放在藍光發展的身上一點都不為過。快速擴張,大肆拿地成就了藍光發展,然而,現在也成了藍光發展的一劑毒藥,這倒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早在2019年藍光發展的隱患已經開始凸顯出來,藍光發展開始降速,當年,儘管藍光發展的銷售均價下滑了13%,但依然沒有完成1100億的銷售目標。2020年,藍光發展的業績雖然突破了千億,但還是不如上年。
克而瑞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0年,藍光發展從2018年的27名分別下滑到33、38位。
2021年4月,藍光發展召開2020年線上業績發佈會,提出年度銷售目標為1150億,同比增長10%。目標不高,但是此時的藍光發展,筆者不得不打個大大的問號,藍光發展就目前的財務狀況來看,不得不説很艱難。據悉,上半年,藍光發展實現全口徑銷售業績476.5億元,位列行業48位,業績目標完成率為41.4%。年已過半,業績目標卻與50%還差了些距離。
然而,在筆者看來,這都不是關鍵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藍光發展手頭上沒錢了。
在2020年,藍光發展的手持現金為297億,現金短債比為1.06,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高於70%,三條紅線,踩中一條。不光如此,藍光發展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61.27億元,負值,而且還負了61.27,這是藍光發展自2017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值。
2018-2020年,藍光發展三年有息債務總額分別為537.27億元、609.04億元、722.4億元,逐年攀升。2020年,藍光發展實現淨利36.76億元,同比下滑11.6%,毛利率為22.58%,同比減少了5.75個百分點,為20年以來的最低值。
這樣的是數字,在藍光發展來看或許只能總結出一句話,“我太難了。誰能幫幫我,感謝他八輩祖宗。”
然而,在這個嚴監管的時代下,只會有人錦上添花,卻很少有人雪中送炭。
報告顯示,2019年,藍光發展債券融資5筆,2020年尚有2筆,2021年上半年則無債券融資。而7筆債券中,還有6筆沒有按期償還。
而在非金融融資工具——票據中,2019年,藍光發展發行中期票據1次,2020年為4次,2021年上半年則又回到1次。但是所有的中期票據,沒有一個是正常按期還掉的。
對此,藍光發展的解釋是因受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融資環境疊加影響。難道就沒有自身原因?筆者再次需要打上個問號。
2020年度末至今,公開市場再融資受阻,經營性現金流回速放緩,公司流動性出現階段性緊張,加之部分金融機構提前宣佈到期。
説了這麼一句話,簡單點就是借的舊錢被宣佈提前到期,新錢借不到。這可真的是雪上加霜。
這一原因,最終還是筆者上文提到的,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為了做大規模,加速全國佈局,一方面,藍光發展瘋狂拿地。
公開信息報道,藍光發展一度是地王“殺手”,2018年、2019年和去年上半年,藍光發展在長三角二三線城市拿了很多“地王”項目,然而,一次性吃的太多,容易消化不良,為了衝規模過多地使用了財務槓桿,是藍光發展出現財務困難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藍光發展在構築雙總部佈局,努力擺脱成都本地房企標籤同時,大本營失守。
2018年,藍光成都區域的銷售額佔其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是六大區域中的絕對大哥,2019年下滑至不到20%,2020年則較上年同比下降18.67%。
從融資渠道多元化到新錢借不到,從拿地為了擴張規模到拿地太貴導致財務困難,從全國化佈局到大本營失守。
沒錢咋辦?又不能傷到根本。回守大本營吧。借不到錢,我就賣,不然還能咋辦?好歹前期也風光過不是,手頭上還有好多優質資產呢,譬如物業啊,醫藥啊。統統出售套現,先將目前的危機化解掉再説。
去年7月,藍光發展以將迪康藥業賣出變相獲利9個億。今年2月,將下屬全資子公司藍光和駿持有的藍光嘉寶服務64.6203%的股份出售給碧桂園物業服務,對應交易總代價暫估值人民幣48.47億元,溢價率僅為30%。不能説陪本吧,但是也好不到哪去。
同年5月,藍光發展轉讓了無錫和駿房地產有限公司53.17%的股權賣給了萬科,雙方完成了股權變更。
2017年,藍光發展豪情的表示已構建“人居藍光+生命藍光”戰略架構,而在這個,生命藍光以“3D生物打印+生物醫藥”為創新支柱產業,如今迪康藥業也被迫賣了出去。
當物業服務“逆襲”成各大房企新增長板塊,藍光嘉寶物業是藍光發展的優質資產,上市兩年,收入分別為21、27.34億元,就這樣的優質資產也出售送人。
好傢伙,在筆者看來,先前是買買買,現在成了賣賣賣。這幾年吃下的市場份額,一股腦又全給吐出來了。看看吧,多難受。好無奈啊。
而且,藍關發展還表示,光靠賣賣賣這種粗暴的方式解決不了問題,還得從自身找原因,尋求突破口,儘快化解財務風險。讓公司回到正常運營軌道上來。為此藍光發展作出以下四個方面:
1.最大限度保證職工隊伍穩定和核心資產完整,為整體風險化解工作的成功創造良好內生條件(此前3月,藍光發展被傳承大幅裁員30%~50%消息,后辟謠稱是正常的組織效能調整);換句話説就是看護好大本營,自己的老本。
2.保開發、穩交付,盡最大努力保障項目正常運營;抓銷售、抓回款、抓資產盤活,構建全週期定價管控機制,保障業務現金流為正;壓費用、降成本。
以上這兩條簡單來説就是穩定現金流,手都上得有一定的活動資金,關鍵時刻,資金鍊一旦斷裂,那就是boom。
寫到這,也差不多寫完了,除了一聲嘆息,還有更多的是無奈,從時間軸橫向來看,藍光發展這家房企,發展的速度確實很快。筆者看來一家千億房企的強勢崛起不僅僅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還需要千千萬萬人的共同努力,從這一點上來説實屬不易。而當前,調控仍在持續,住有所居是新的主題,房地產市場仍有機會,但願所有身處逆境的房企重振旗鼓,勇敢的走下去。
“蜀中”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