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A股“美股化”進程,以及背後的必然因素和賺錢法則

到了春節特刊的最後一期了,此時也來給大家一個昇華。在2019年的《以大為美,市場大漲與大跌股背後的邏輯》,以及在2020年初,《創業板走勢美股化,大額利潤選股的兩個思路》(創業板千元潛力股),還有更早前的2017年開始的“核心資產”模式,實際上,這一步步都是A股在美股化的過程,即頭部吃肉,大量個股分化,高退市率,保持指數的活躍,留下資源配置到好的公司中。

“美股化”——成熟市場的必然演變

2021年來,指數上漲並刷新高點,但兩市上漲股不足3成。對應地,近七成機構重倉股創新高。所以,我們將其稱之為美股化。所謂“美股化”,成熟市場的一種體現,和所謂技術因素越來越小。包括這幾年和歐美投資者溝通也是有這方面因素,一個掌控數億美元的理財項目,以及幾十億,百億美元的基金或相關投資項目,你不可能告訴你的投資者,你靠所謂技術指標或做盤因素,給他們帶去收益。必須告訴他們,看好的行業,以及對應盈利模式,這些因素的歷史呈現,以及可能的各種應對策略,這樣“老闆們”才會放心地將資金拿出來,去進行相關項目投資。

揭秘A股“美股化”進程,以及背後的必然因素和賺錢法則

因此,我們看到歷次危機之後,説白了,頭部企業越活越好,中小企業自生自滅,對大資金來説,他如何選擇?在長週期角度,頭部企業體量足夠大,能夠容納足夠多的資金,抗風險能力強,這樣集中度提升收益率和安全特徵。所謂“美股化”説白了,就是這種資金體量增加後,對等的模式。以前市場資金結構簡單,個股數量和體量也有限,需要靠分散到不同品種中,這樣有所謂齊漲共跌,如今不需要如此了,單一品種體量足夠,資金結構豐富,因此就有了成熟市場的特徵:指數投資模式,核心資產模式,頭部吃肉現象等。

揭秘A股“美股化”進程,以及背後的必然因素和賺錢法則

美股所謂的“十餘年牛市”,實際上本身就是高度分化下,20%甚至更少數標的的牛市。簡單地説,發的股票越多,缺少稀缺性的品種就越不值錢,退的股票越多,缺少稀缺性的品種就越多風險。與之相對應,反而是已經跑出明顯的行業壁壘的龍頭品種,價值會在其他標的的襯托中形成溢價。這就是所謂的核心資產牛市。(《放棄全面行情的選股思維,結構分化才是常態》中對此有詳解)。

美股投資經歷感悟,最早警覺到A股中賺錢模式改變

A股歷次牛市行情,大多數是純粹的流動性推動的行情,每一次都形成了普漲,雞犬升天。A股的歷次抱團行情,則全都是純粹的高增速推動的行情,每一次都集中在行業,也止步於行業。但如今不同了,即便是某個行業大漲,也是分化的,龍頭公司,頭部公司吃肉。

揭秘A股“美股化”進程,以及背後的必然因素和賺錢法則

市場從2016年之後,機構投資者逐步形成市場的盈利模式之後,外資的核心資產,社保的行業龍頭,險資的銀行股,機構重倉股的景氣行業。依然,還有很多股民想着是吃市場大鍋飯,指數漲了,個股無腦漲,而不去思考博弈行業和個股模式,可以負責任地説,這樣的股民未來就是被市場淘汰的,這是全球成熟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美股這樣的走勢持續了40多年。

揭秘A股“美股化”進程,以及背後的必然因素和賺錢法則

實際上,近幾年當我擴大視野,在和很多歐美職業投資人溝通和學習中,審視到了自己身上很多問題,並及時發現了這種現象,自己也在博弈美股時有過親身體會後,從2017年的年報金股開始,就持續給大家灌輸行業模式,博弈策略,核心資產,指數類定投,行業細分等各類專題文章,當然我知道很多股民大概率是長週期渾渾噩噩的,不會聽進去這些市場變化。但我只想告訴你,當你有一天醒悟了,再回去看文章的時候,依然能按照其中思路,梳理出來A股發展進化的脈絡,明白寫文章人的誠意。接下來,重點分析美股投資經歷對A股美股化的研究與思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5 字。

轉載請註明: 揭秘A股“美股化”進程,以及背後的必然因素和賺錢法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