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下午,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亮相,開展其牛年直播首秀。在這場乾貨滿滿的直播中,黃燕銘回應市場關切,針對市場當前關心的大勢研判、未來抱團股方向作了解讀,並分享了他對科技、軍工、新能源等熱點板塊的最新觀點。
對於後市,黃燕銘觀點鮮明地表示:“一飛但不能沖天,能創階段性新高,但不會是歷史新高。”
關於市場特別關心的抱團問題,黃燕銘的判斷是:“抱團將成為常態,但當前舊的抱團股正在逐漸淡出視野,未來需要重視新的抱團股,重點在週期。”
對於後市的投資節奏,黃燕銘建議投資者把握好疫情後消費、週期、設備三步走的投資輪動節奏。“消費還會繼續,目前消費已經走到了中後段。週期現在正當時,所以週期股票大家應該積極去佈局。下一個階段的重點在設備,特別是機械行業。”
黃燕銘還特別提到軍工與科技股。他認為,對於軍工板塊,不懼短期擾動,年內長期看好訂單飽滿的公司。對於科技股投資,應該放棄高風險特徵的科技股,選擇低風險特徵的新能源和電子等行業。
一飛但不能沖天
能創階段性新高
對於大勢研判,黃燕銘觀點鮮明地亮出結論:“一飛但不能沖天,能創階段性新高,但不會是歷史新高。”
為什麼現在市場將“一飛但不能沖天”?就節後行情而言,節後A股市場高位震盪,大市值藍籌出現了明顯調整,與此同時中小市值股票卻出現上漲。
對此,黃燕銘表示,當前市場出現分歧的本質是分母端的原因,高估值持倉投資者對當前貼現率邊際上升的容忍度正在下降。但這並不意味着行情就此而終,因為分子端改善的確定性正在上升。美國1.9萬億美元救助規模超預期,海外疫情加速改善,國內服務消費開始復甦等等,疊加流動性“不急轉彎”定調不變,當前商品與股票仍處在共振向上的階段當中,A股市場還會有階段新高。
但是伴隨着市場持續上升,市場的脆弱性也在隨之上升,目前擁擠的交易結構已經出現一定的鬆動。同時隨着經濟復甦進程的加速,政策退出也存在非線性變化的可能。因此“一飛但不能沖天”。
黃燕銘還提醒投資者注意,在大盤突破3500點後,隨着人們對熱門行業和熱門公司的預期被加到相當高度之後,分子端與分母端的預期變化能為未來市場上漲提供的動力正在減弱,因此未來大盤的繼續上漲,將主要歸因於交易的變動。而交易的變動,涉及到金融市場、投資者心理、基金髮行以及交易制度疊加交易慣性等多個因素,與行業公司的基本面已經沒有太大的關係。
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大盤以及大部份藍籌股的漲跌將很難從行業公司的角度得到解釋,而是需要從資本市場的運行規律出發。
抱團將成為常態
未來需要新的抱團股
“關於大家一直特別關心的抱團問題,我的判斷是:抱團將成為常態,但當前舊的抱團股正在逐漸淡出視野,未來需要重視新的抱團股,重點在週期。”黃燕銘説道。
黃燕銘表示,從全球資本市場來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模式比較類似,往往都會從基本面出發,通過衡量盈利與估值的匹配度來進行投資,最終的結果就是機構持倉結構會逐漸趨同。
“海外成熟的資本市場,過去幾十年以來都是機構投資者主導,機構抱團的現象已長期存在。而近年來隨着我國資本市場逐漸從散户主導轉向機構主導,也將逐漸像海外一樣,機構抱團成為常態。”
黃燕銘表示,當前流動性收緊預期雖然不會對A股造成系統性風險,但是還是將引發一定的結構性風險,舊的抱團股在此影響下將逐漸退出視野。
“我們看到A股過去一段時間,機構抱團之下將科技、醫藥和消費板塊的龍頭股的估值推高到歷史極值。當然這一方面是這些抱團股具有確定性溢價,但更多是流動性推動帶來的。未來隨着流動性邊際收緊,市場的核心注意力將從原先的流動性驅動轉向盈利驅動,這將對舊抱團股形成持續的估值壓制。當舊抱團股出現回調時,機構會再次繼續根據盈利與估值的匹配度來選擇,形成新的抱團股。”黃燕銘説道。
展望未來,黃燕銘表示,未來需要重視新的抱團股,重點在週期。在流動性加速收緊預期壓低風險偏好下,績優藍籌仍是下一階段的交易方向,目前需要積極佈局仍未抱團的績優藍籌。“目前全球原材料週期龍頭遠端邏輯受益於海內外經濟增長共振、歐美補庫存,近端邏輯受益於工業品價格上漲,具備較高的賠率和勝率,將成為新的抱團股。”
流動性邊際收緊對市場影響不大
大小風格不會切換
“流動性未來還將持續邊際收緊狀態,但是對市場影響不大,不會改變市場方向。”黃燕銘説道。
就未來流動性的演繹邏輯而言,黃燕銘表示,2020年為了應對疫情的影響,貨幣政策明顯寬鬆。但隨着疫情的逐漸控制,寬鬆的貨幣政策退出是必然的。2021年貨幣政策將不可避免地邊際收緊。
但目前經濟復甦動力依然強勁,以及當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提高,“不急轉彎”之下適度收緊貨幣政策,不會逆轉經濟復甦的方向,對A股市場不會產生根本性的負面影響。
此外,黃燕銘也提到,注意到1月通脹有所抬頭,但其實目前還不足為慮,因為這其實是“冷冬+疫情”導致供給陷入瓶頸引發漲價提前造成的。故2月CPI環比邊際將減弱,往後看通脹高點在5月份前後,短期內通脹對貨幣政策制約較小。同時,2021年上半年信用債市場風險仍突出、經濟不確定性仍高和資產泡沫可控之下,1-4月短期貨幣政策也仍難大轉向。因此流動性收緊未來對市場影響不大。
而對於大小風格的問題,黃燕銘認為,大小風格不會切換。
在大盤上破3500點之後,由於投資者對於熱門行業即熱門公司的業績預期被加到相當高度,未來在業績層面可以繼續提升的預期空間已經有限,未來可以繼續提升市場的預期層面的動力主要是在無風險利率的下降和風險偏好的提升。
黃燕銘認為,無風險利率的下降是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市場的風格將始終處於低風險特徵的藍籌股,而不會出現高風險特徵的講故事沒業績的中小票行情,大小風格不會切換。
目前行情重點在週期
未來關注機械設備
“消費還會繼續,目前消費已經走到了中後段。週期現在正當時,所以週期股票大家應該積極去佈局。下一個階段的重點在設備,特別是機械行業。”黃燕銘説道。
在行業配置方面,黃燕銘認為目前行情重點在週期。具體而言,目前他看好賠率、勝率雙高的全球原材料週期。全球原材料週期龍頭遠端邏輯受益於海內外經濟增長共振、歐美補庫存,近端邏輯受益於工業品價格上漲,具備較高的賠率和勝率。具體行業看好有色、石油化工、基礎化工和機械行業。
對於後市的投資節奏,黃燕銘建議投資者把握好疫情後消費、週期、設備三步走的投資輪動節奏,目前市場已經到了週期階段,未來重點需要關注的是設備。具體行業來看的話,在宏觀、微觀改善預期下,資源品週期行情之後,應重點關注機械製造。
對於機械設備,從宏觀角度而言,在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同步復甦下,需求和盈利的擴張有望進一步傳導到製造業領域;從微觀的角度來看,製造業自身的功力也在提升。近兩年來製造業龍頭公司內生創造現金流能力的顯著增強,不像過去那樣增長極度依賴信貸。尤其是中游製造中的機械設備、專用設備等行業,疫情後投融資佔比雙雙提升,景氣較高且企業家普遍具備樂觀預期,同時現金流質量改善,也有助於行業抵禦未來信用收縮的衝擊。
軍工在一月初衝高後持續回落,對此,黃燕銘判斷是,短期有擾動,年內長期看好。交易邏輯源自DDM模型分母端風險偏好向分子端盈利遷移。
對於一季度投資者普遍關心的科技股,他表示“科技股近段時間的表現確實不佳,對於科技板塊我的判斷是:放棄高風險特徵的科技股而是選擇低風險特徵的新能源和電子。”
究其原因,黃燕銘表示,當前風險偏好處於低位,所以在科技製造領域應暫時放棄高風險特徵的科技股,而應該去選擇低風險特徵的科技股。推薦預期充分調整,迴歸基本面增長,外需確定性較強的賽道,比如電子和新能源行業。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