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越來越會賺錢了。
3月17日,中通快遞發佈了全年業績。2019年全年中通淨利潤56.7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2%,調整後淨利潤為52.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0%。
不久前順豐也公佈了業績快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08億元。52.92億元對比42.08億元,可以明顯發現,因為經營業務直接產生的淨利潤,中通已然超越順豐。
新一屆“最賺錢的快遞公司”誕生,中通坐實快遞大哥的位置。不論是盈利能力還是市場佔比,中通都穩居快遞行業第一。2019年,中通全年完成業務量121.2億件,市場份額19.1%,繼續蟬聯業務量冠軍。
後來居上
2002年5月8日,中通快遞在上海成立。
那時,申通、圓通、韻達三家公司已經佔據了民營快遞的半壁江山,而1993年3月在廣州成立的順豐,也比它先跑了近10年。
在強勁的對手面前,中通開始的路走得並不順利,成立當天它只收到57票件,也走過了最初三年最難捱的虧損期。
直到2005年,中通迎來了第一個轉折點。
這一年,中通率先在民營快遞業中開通長三角至廣東、北京的跨省際班車。此前,中通的長線運輸主要依靠鐵路和航空,兩者的缺點顯而易見,前者受限多、時效慢,而後者成本高,還有一些航空違禁品不能運輸。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認為跨省際班車將會成為新的增長點。
開通跨省際班車後,中通幹線網絡初具模型。白天在上海收的包裹,晚上從轉運中心發車,第二天上午就能抵達廣東或北京的轉運中心,通過幹線其實現了遠距離的包裹的“次日達”,這一時效跟航空件相差無幾,但成本迎來大幅下降。
這一大膽嘗試為中通帶來了業務量的快速提升,2004年,其全網的日業務量不足1萬票,2006年,日均業務量突破了4萬件。
與直營制的順豐不同點在於,中通也選擇了大多數民營快遞所在的陣營:加盟制。截止2019年12月31日,中通分佈在全國的網點有近30000個,直接網絡合作夥伴逾4800家。
數千個加盟商,幾萬個網點,平衡網點之間的利益是每個快遞公司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也成為了走在發展路上中通的困難,但也成就了它第二個重要轉折。
在以往的加盟制度之下,網點攬件只需要支付面單費和轉運費,不需要為派件端支付任何費用,這種無償派費的形式,大大刺激了網點對於攬件的積極性。但是,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矛盾逐漸凸顯,對於收件量小,派件量大的網點而言,生計都難以維持。
為此,2008年,賴梅松在全網實行派費制,即出件量大的網點必須拿出一部分費用來“感謝和支持”派件量大的網點,從而確保收件、派件方都能賺到錢。
“派費制”通過利益分配和經濟槓桿來平衡網絡發展,這不僅保障了末端網點派送的服務質量,無疑也提高了末端對於中通投資的積極性,為其網絡擴張到更多城市打下基礎,也讓網點願意下沉到更小的地區。
在開通跨省際班車和派費制兩大創新舉措之下,中通這位後起之秀迎來了飛速增長,與各位快遞前輩之間的差距一步步縮小。
追趕順豐
在飆升的業務量面前,中通沒有迷失,而是繼續走在改革的路上。
2009年前後,中通又瞄上了另一個重要命門:轉運中心。在2003年之前,加盟制快遞企業基本不自己設立轉運中心,但隨着一些地區加盟商業務量的增加,與總部的利益衝突逐步顯露。
為此,一方面,中通投入資金建立屬於自身的集辦公、分撥、倉儲、生活於一體的新基地,另一方面,則着手對轉運中心進行直營化改革。
當時,除了上海大本營,中通業務量最大的兩個地區在廣州和北京,這兩個地區都由當地加盟商控制。除了採用同行的全現金收購分公司股份的方式,中通還給出了另一種新的方案:以股份置換實現加盟轉直營。
經過來回拉鋸談判,2010年年底,廣東中通作價以14.5%的股份入股總部,到了2011年,北京中通也併入總部,獲得12.5%的股權,其中一位股東陳加海套現離場。
隨着轉運中心直營比例不斷提高,更利於中通提升中心操作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發揮重點城市中轉環節的輻射帶動作用,優化路由規劃設計等,從而降低單位操作成本,提升運轉效率。正是2011年,中通正式邁入了快遞行業的“百萬俱樂部”。
中通的網絡平衡和穩健發展,也讓資本看到了它的價值,2013年年初,紅杉資本以購買老股的形式入股中通。隨後,中通迎來了意義重大的2016年。
這一年,中通不但在美國紐交所順利上市,其全年業務量還躍居行業第一。這意味着繼2015年圓通業務量超越申通問鼎之後,2016年快遞行業的頭把交椅再次易主。
不僅如此,財報顯示2016年,順豐的營業收入574.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8億元。而中通快遞2016年全年收入97.89億元,經調整後的淨利潤達21.65億元,在利潤率上,中通已經遠高於順豐。
這一變化,讓中通更受矚目。一個直營制,一個加盟制,兩個不同陣營的代表開始被放在一起比較。
隨後三年,中通在業務量上一直穩坐快遞大哥位置,在盈利能力方面也對順豐緊追不放。
到了2018年,中通全年完成包裹量逾85億件,同比增長37.1%,營業收入達到176億元,調整後的淨利潤達到42.01億元,這一年,順豐營收雖然超過900億元,但是由於新業務投資大,用工成本增加,淨利潤出現自上市以來的首次負增長,下滑4.57%至45.56億元。
直至2019年,中通順利完成逆襲,不僅成為行業內首個全年業務量破百億的快遞公司,其淨利潤也正式超過了順豐,成為了最會賺錢的快遞公司。
中通的殺手鐧
最會賺錢的快遞公司如何煉成?相比順豐,中通有着兩大優勢。
首先便是抓住電商紅利。2008年,中通正式接入淘寶推薦物流平台,上線首日,全網業務量就比前一天直接翻番。踏上電商發展的紅利,中通的業務量也在爆發式增長,2019年的市場份額已經擴大至19.1%。
專注於商務件定位的順豐,錯過了電商高速發展的紅利期。隨着電商在各行業滲透率不斷提升,電商件已成為快遞行業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沒有抓住機會的順豐,近些年來在快遞業務收入增長上呈現疲軟態勢。從2014年到2019年上半年,順豐的市場佔有率從11.5%下滑至7.3%。
2019年5月,順豐高調推出電商特惠件,為了進一步加快在電商件上的腳步,又火速拿下了唯品會的包裹配送業務。但是,晚來一步的順豐,要從通達系手中搶走電商市場,並非易事。
為了爭奪市場,順豐在去年也不得不以降價方式搶奪客户,憑藉着過往打下的口碑,這確實為其在短時間內提振了業務。不過,這也為順豐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它的時效和服務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質疑。
而另一面,隨着電子面單、自動化設備、智能調度系統等物流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以及加盟制快遞企業的直營化改造,通達系的時效和滿意度正在迅速提升。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通擁有最大的殺手鐧——成本管控。
截止2019年12月31日,中通分撥中心之間的幹線運輸線路超過2600條,分佈在全國的分撥中心共計91個,其中82個由中通自營,9個由加盟商聯營,直營率達到90.1%。
採用“主要分撥中心自營+末端網點加盟”的經營模式,相比順豐的純直營,中通付出的成本低上不少。規模效應下,邊際成本降低。2019年,中通的單票運輸成本為0.62元,同比降低8.82%;單票中轉成本為0.34元,同比降低0.04%。
賴梅松總結了過去一年降本增效方面的措施:1、推行的收派費標準體系激發了一線小件員的內生動力,並結合末端資源的部署,降低了攬派成本;2、加大了自動化分揀設備部署的力度,進一步提高操作效能;3、優化自有車隊的結構,資源利用最大化;4、繼續深化網絡結構的扁平,同時不斷嘗試“點對點直鏈”的新模式,提升轉運效益;5、將全鏈路時效分環節管控,持續提升每個環節的時效;6、藉助金融平台的資金實力,對網點賦能等等。
至於未來,賴梅松表現得也十分樂觀:“我們有信心完成超出行業平均增速15個點的業務量增長目標,並保持市場份額的擴大在2個點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