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鐵10號線同濟大學站下來,再搭乘十幾站公交車就能到達東方國際水產中心。在上海,這一特大型水產市場幾乎家喻户曉,以往也總是人聲鼎沸,但在“三文魚事件”後,它變得冷清了。
“這幾天生意差得一塌糊塗。”日前,東方國際水產中心一名售賣生鮮的商户這樣向以消費者身份探訪市場的《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他連説了三遍“一塌糊塗”。
6月12日晚間,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相關部門抽檢時從進口三文魚的切割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隨着關聯確診病例的增多,三文魚“站上”了風口浪尖。儘管此後北京市召開的疫情防控第120次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指出,目前還沒有證據來表明三文魚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者中間宿主。但結合當前的市場反應,三文魚單品當前的銷售情況仍然受到了較大影響,處於“基本停滯”。
在連續幾日的走訪中,記者瞭解到,不僅僅是三文魚,此次的疫情新狀況帶來的影響已進一步波及到了其他進口生鮮產品。有從事生鮮進口批發生意的商户反映,其日營業流水已經砍去四分之三。不僅如此,一些從事進口牛肉生意的供應商亦在擔心會否受到影響。
不過,在和多方人士交流後,記者注意到,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產業鏈上的一些商家短期內或會承受一定損失,但整體來看,後續進口生鮮或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三文魚單品“被消失”
“這幾天影響太大了,現在所有的三文魚都被要求停止銷售,尚有的新鮮三文魚存貨也只能被放進冷庫,當做凍三文魚處理,但是凍三文魚售價只有新鮮三文魚價格的一半,甚至還不到。”談及目前的生意,正一籌莫展的李雷(化名)這樣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李雷是西安某海鮮批發市場的一名商户,他的海鮮店在該批發市場已經經營了四年,涉及產品主要包括生蠔、蝦、蟹、三文魚、北極甜蝦等300餘種,其中進口三文魚是主打產品之一。
根據李雷的描述,此前,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雖然自己所在的海鮮市場與新發地相距超千里,但對三文魚的恐慌情緒早已蔓延至此,不僅客户紛紛退貨或是停止下單,而且市場亦統一要求停售生鮮三文魚。
“我們的三文魚主要以挪威產地的為主,按照之前的節奏,一個禮拜大概可以出售15-20條(三文魚),一條的重量大概是11-17斤之間。市場要求停售之後,現在手頭上還壓着好幾條。”李雷對記者表示。
“圍剿”三文魚的非北京海鮮市場遠不止這一家,根據公開信息,目前全國各地不少海鮮市場均下架了相關產品。自6月14日起,山西省最大的海鮮批發市場——五龍口海鮮批發市場已將銷售的生鮮三文魚全部下架。無獨有偶,濟南市最大的海鮮市場——濟南海鮮大市場的相關攤主也在6月13日接到市場停售通知。
“三文魚不好賣了。”日前,上海某批發市場一名商户向記者表示,該市場並未通知下架三文魚,但明顯沒了“銷路”。因為疫情,前幾個月這名商户店裏幾乎沒生意,為此,他還專門建了一個微信羣賣貨。他説盡管現在三文魚基本被證明是“清白”的,但消費者還是不願意買單。
東方國際水產中心前述商户則向記者表示,雖然市場並未讓其下架三文魚,但他也“不敢賣了”。“一方面,沒有貨源了,進不到貨。另外,這周開始,針對包括三文魚在內的生鮮產品,市場每天要抽檢三四次,所以索性大家就都不銷售了。”該名商户表示,雖然門店開着,但已經連續兩天沒生意了,“待會吃好午飯就回去了”。
近幾日,《國際金融報》記者還相繼探訪數家上海大型商超,發現部分場地三文魚的銷售海報依然醒目,但店內已經沒有三文魚產品。
“我們從6月14日就接到通知將新鮮三文魚下架了。”一家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全國大型連鎖商超的工作人員對記者稱,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公司總部也非常重視這一事件,所以決定停售三文魚,至於具體何時恢復正常,他們還需要等相關通知。
“據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沃爾瑪中國第一時間成立緊急應對小組,目前沃爾瑪大賣場、社區店和山姆會員商店全國門店及電商平台已經下架冰鮮三文魚類商品。”沃爾瑪方面也在回覆《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稱,“公司會密切關注情況發展,根據政府指引開展下一步工作”。永輝超市方面則向記者指出,其三文魚也已全國下架。
此外,多數日料餐廳亦難尋三文魚的蹤跡。記者注意到,目前上海多家日料店的菜單上仍有與三文魚相關的餐品,但工作人員的説法如出一轍:在沒有確保三文魚能夠正常使用前,店內將不再供應三文魚。
“對於我們日料店而言,三文魚及相關的刺身餐品比較受顧客喜愛,點單頻率高,此前平均每天可銷售一整條三文魚,但是為了讓顧客放心,我們還是選擇第一時間下架了該商品。”陸家嘴商圈一家海鮮餐廳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這次至少有2000到3000斤的三文魚被銷燬,估計損失至少八九十萬元。”日前,主營壽司與日料的江户前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在接受《三聯生活週刊》採訪時稱,當下,該餐飲公司對於賣不完以及下架的三文魚,他們直接銷燬,不做凍貨處理。
進口海鮮均受波及
目前“三文魚下架危機”已進一步波及到進口海鮮水產。
“關鍵是,除了三文魚,其他進口海鮮也沒人敢要,我們的銷售渠道主要是面向西安的日韓餐廳。這幾天訂單量鋭減,之前每天至少有三四十個訂單,現在基本上已經賣不動了,今天只剩七八個,連10個都不到了,而且訂貨量也降得厲害。”李雷苦惱地對記者表示。
這樣的局面是李雷沒有預料到的。他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自年初以來,生意狀況本就一直不景氣,雖然市場在3月初就已恢復營業,但剛開始店鋪基本沒有訂單,“(生意)真正開始好轉是自5月份開始,剛剛有點盼頭,現在又被‘打趴’了”。
據記者瞭解,目前李雷商鋪內的進口海鮮產品佔比超過八成,國產海鮮僅是少數,但目前前者幾乎無人問津,他不得已批發了一定量的國產海鮮維持營業。“現在大家都強調要國產(海鮮),比如之前我們的蝦主要是進口越南、厄瓜多爾等地,現在就主要從上海、江蘇一帶進貨。但是因為目前已有大批的貨被積壓在冷庫,涉及到資金週轉,所以我們自己的訂貨量也不太大。”對於目前具體的損失,李雷表示目前還無法估算。“正常情況下,我們一天的營業流水至少在8萬元以上,這幾天2萬元都不到了”。
李雷的遭遇並非個例。作為西北最大的海鮮市場之一,其所在的市場內600餘家海鮮水產户都面臨一定的損失,“據我觀察,有的商户已經暫停營業了。即便是開店營業,生意也十分慘淡”。
這或是當下眾多海鮮水產供應商窘境的縮影。記者在探訪中瞭解到,目前多數餐廳在撤下三文魚產品的同時,與刺身相關的進口海鮮餐品也不再推出。
根據相關資料,自6月中旬以來,湖北、四川、貴州、福建等地陸續展開對海鮮水產市場的專項檢查。目前,李雷所在的海鮮市場亦是如此。據其介紹,早在6月15日就已有相關部門對該市場的海鮮產品進行全面排查,並對100多家商户進行核酸抽檢。
“幸好都沒事,但是也不能保證之後哪一天不會出事,整天提心掉膽,現在只能暫走暫看,誰也不知道這什麼時候是個頭……”李雷告訴記者,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對於自己接下來要面臨的狀況,心裏完全沒底。
過去幾日,多名從事其他類別生鮮進口生意的商户在與《國際金融報》記者溝通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我的幾個朋友現在都在觀望,一個朋友做牛肉進出口貿易的,他現在很擔心會不會蔓延到牛肉身上。”日前,上海某進口生鮮供應商向記者表示,他和幾個朋友都在想辦法儘量出一些庫存。
記者在走訪上海市場的進口超市時注意到,進口生鮮類產品鮮有消費者“光顧”。“我現在暫時會遠離進口生鮮甚至水果,不管有沒有風險,不吃總是最妥當的,啥都不求,求平安。”一名前來普陀區某超市採購的消費者這樣表示。
6月18日下午,記者在走訪上海浦東一家盒馬鮮生門店時亦注意到,平時熙熙攘攘的水產區,目前僅剩下工作人員來回穿梭的身影,選購海鮮產品的顧客屈指可數。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裏,僅有3個顧客在堆放着帶有“6折”標籤的海鮮水產品貨架邊駐足片刻,但最終均未選購相關商品。而水產區隔壁的海鮮吧以及日料吧相較之前而言,更是門可羅雀,餐桌陳列得整整齊齊,顧客卻寥寥無幾。
“雖然目前盒馬在相關海鮮產品旁附有檢驗報告單,檢驗日期為6月17號,按理説應該沒有問題,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在水產區旁邊,兩位顧客在交流中如是表示。
這一影響或還在繼續延伸。東方國際水產中心的一名店主向記者透露,部分售賣生鮮的店鋪已關門,還有一些攤位儘管向消費者強調自己銷售的是國產生鮮,但是明顯大家都不太願意買了,“也一樣沒生意”。
或加速農批市場變革
自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相關疫情發生後,為了防止疫情再次傳播並保障大眾安全,過去近一週的時間,多地均宣佈開展了相應檢查。
在此背景下,有資深零售專家第一時間表示,新一輪的疫情狀況,有可能對所有的進口低温冷藏冷凍生鮮品類帶來影響,涉及奶製品、蔬果、魚、牛羊肉等。該專家指出,這些食品進口量、國內市場的銷售量都會有所萎縮。他還發出提醒,希望商超企業注意,及時調整商品結構,重新佈置供應鏈。
來自前瞻網的數據顯示,生鮮產品作為我國的基礎消費品之一,隨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的提高,2019年,我國生鮮零售市場總額已經突破5萬億元。記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因對提高客單價有幫助,進口生鮮正逐漸成為各大商超乃至生鮮電商的新寵,消費者亦樂意為此買單。
那麼,此次的疫情新狀況會否對商超渠道帶來影響?在下架三文魚後,商超賣場會否繼續調整其進口生鮮類產品的採購情況?
永輝超市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其當前還未調整,並表示應當會依據此次疫情的發展情況和政策指導來看。
某中型生鮮連鎖超市創始人向記者坦言,其不會調整進口生鮮類產品。“生鮮進口多是隱形進口,其實很多食品的原材料是從國外進口,果汁、肉製品以及各種穀物,只不過消費者一般並不清楚。真正進口的海產品、水果蔬菜等量相對較少。散裝賣,消費者其實也並不清楚產地,影響不會太大。三文魚品類可能毀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很多三文魚都是中國的淡水魚”。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也表示,此次的“三文魚事件”總體上不會對進口生鮮造成太大的影響,政策不會專門指向對進口產品的限制。她還指出,為了保障食品衞生安全,有關部門可能會對進口產品加強檢疫檢驗,同時對國內生鮮食品的經營環節也會加強監管。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坦言,短期來看,進口生鮮尤其是三文魚單品產業鏈上的多方將承受一定損失。
“目前主打進口的日料餐飲是重災區,高端超市如上海城超,倉儲麥德龍、山姆,它們的進口生鮮佔比也多些。其它非主打進口的,直接國產替代即可。”聯商網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進口生鮮供應商會根據客户需求進行調整,前期採購的也可以根據疫情協商跟外國供應商協商處理。“現有手上的貨真處理不了,進入加工企業或凍庫,過段時間放出來,有一定的折價就是了。虧是肯定的,但不會傷筋動骨。”
王國平向記者指出,在生鮮進口上,我國的相關監管制度一直都有,但在執行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從養殖到進入屠宰到渠道,全部都有明文規定。但是越南等地的走私肉還是照樣在市場賣,生鮮產品基本不能追溯,成本太高”。
當前,一些農貿批發市場也是進口海鮮的重要銷售渠道,相比而言,規範程度更低。對此,王國平認為,未來產業鏈上多方發展起來就會尋求跨過農批市場,減少中間環節。農批市場有了競爭壓力,也會被動規範,尋求更加高效生存空間。“一些重大事件會有效加速農批市場變革”。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