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過會 中芯國際叩響科創板“大門”

內地芯片製造龍頭中芯國際6月19日晚發佈公告稱,公司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獲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從受理到過會,公司僅用時19天,可謂“閃電”,更有望成為科創板首家“A+H”公司。

審議關注先進製程

6月7日,中芯國際對科創板首輪問詢做出了長達200頁左右回覆。根據6月19日的審議結果公告,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在審議中形成了三項審核意見,問詢時提出了三個主要問題。

上市委要求中芯國際代表説明公司14nm和28nm等較先進製程產品的市場定位及未來應用前景。類似問題在交易所之前的問詢中也被提及。

中芯國際回覆稱,目前14nm及下一代更先進製程在手機應用處理器、基帶芯片、加密貨幣和高性能計算等追求高性能、低能耗、高集成度的領域內已逐漸成為主流技術。這一市場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386億美元,2018年至2024年的複合增長率將達19%。

同時,受益於高壓驅動、圖像傳感器、射頻等應用的需求增加,根據IHS Markit統計,28nm製程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市場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98億美元。

上市委要求中芯國際代表説明超過3億美金的28nm製程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在手訂單是否構成虧損訂單,是否預計了相關損失,並説明對報告期內財務報表的影響;毛利率持續為負是否構成上述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減值的跡象,如是,需要計提的減值準備是否會對公司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中芯國際解釋,報告期內,28nm芯片毛利率為負,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28納米制程市場出現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公司28nm製程相關的產線仍面臨較高的折舊壓力,符合行業後入者規律。

此外,上市委還要求中芯國際代表進一步説明如在科創板上市後,公司在資本公積金運用、股份優先認購安排、獨立董事股權激勵等方面,與中國內地現行公司證券法律法規要求的差異。

資金加碼追趕龍頭

中芯國際是內地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隨着“自主可控”這一思潮近幾年在產業鏈蔓延,公司之於中國半導體產業乃至科技圈,意義已今非昔比。國家大基金一期、二期,以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一期、二期,相繼重金力挺,便是一個信號。

與全球“領頭羊”台積電相比,中芯國際在產能和收入規模上仍有較大追趕空間,技術方面的差距正在縮小。台積電2019年實現營收358億美元,淨利潤達118億美元;中芯國際2019年的營收為31億美元,歸母淨利潤為2.35億美元。

技術方面看,以邏輯器件為例,台積電已經攻下5nm工藝,有報道稱,公司今年4月開始大規模量產5nm芯片。同時,台積電正按計劃推進3nm工藝的開發,“2021年試產,2022年下半年正式量產”。反觀中芯國際,公司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14nm工藝,其N 1工藝在去年四季度完成了流片,預計今年四季度量產。同時,公司正在開發N 2工藝。至於N系列是否為7nm或更先進的工藝,還未官宣。

中芯國際力求提升14nm工藝的產能和良率,當前產能為6000片/月,目標產能為每月3.5萬片。公司本次科創板上市募資中的40%資金就將用於中芯南方(專注於14nm及以下先進工藝)一期項目。國家大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擬分別向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7.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60億元。公司強調,開發14nm及以下產能為一項戰略性的決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6 字。

轉載請註明: 19天過會 中芯國際叩響科創板“大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