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話“六保”之保居民就業:援企穩崗擴就業

本文轉自【經濟參考報】;

從“六穩”到“六保”,就業始終被置於首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代表委員表示,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宏觀調控核心指標之一。穩就業、保就業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具有特殊重要意義,需要多措並舉精準發力。要在援企穩崗上持續加力,進一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要在確保重點羣體就業上下功夫,着力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要挖掘服務業、平台經濟等方面潛力,不斷擴容就業蓄水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穩就業任務十分艱鉅繁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日前指出,從城鎮調查失業率變化來看,2月份是6.2%,3月份是5.9%,4月份是6.0%,月度之間的波動比較小,整體是平穩的。但是目前就業壓力仍然較大。1至4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54萬人,與上年同期相比少增105萬人。4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6.0%,比上年同期高1個百分點。

代表委員表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户是就業最大的“容納器”,也是受到疫情衝擊的主要對象。保居民就業的政策措施需要充分考慮疫情衝擊特點,做到精準發力。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提出,今年以來,中央及地方圍繞穩就業保就業以及助企紓困,密集出台大量政策舉措,但隨着疫情在世界範圍內加速蔓延,國內外因素疊加使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市場需求下降,一些中小企業“找訂單難”,生產經營壓力較大。

姚勁波建議,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用工及融資成本。包括進一步降低公積金和社保繳納比例,減輕企業經營負擔,引導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台合作,解決企業融資需求。他還建議,積極推動靈活用工等新模式,有效分擔企業用工成本。

“推行靈活用工和共享用工模式,可實現企業間快速高效的人力資源互補,分擔公司成本,增加就業容量,緩解供需矛盾。”姚勁波建議,有針對性地出台社保繳納指導性政策,如社保繳納部分可由雙方用工企業共同繳納,並約定分攤比例。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小微企業穩,則經濟發展穩,就業保障穩。他建議,在金融扶持的基礎上,引入產業力量,實現對小微企業的綜合扶持。加強產業鏈協同,通過數據、資金、人才等環節的打通共享,為小微企業創造更好的生存發展環境,形成產業協同合力。

保就業還要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劉愛華介紹,4月末外出農民工規模已經恢復到往年的九成左右,但離正常水平仍然有距離。今年有874萬高校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就業壓力仍然較大。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佔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要堅持就業優先原則,準確把握就業結構性矛盾,着力穩經濟、拓崗位、兜底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他特別提出,要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就業工作,化解結構性就業難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

保居民就業還需要開發更多崗位、拓展就業空間。張佔斌指出,服務業是擴大就業和提高就業質量的主要抓手。要着力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消除抑制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服務業發展創造更加寬鬆的宏觀環境。着力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質量,提高經濟運行的整體效率。

此外,不少代表委員表示,在此次疫情中,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催生出新就業形態,成為保就業的生力軍。未來要持續挖掘新經濟領域就業潛力,在推動就業擴容的同時提升就業質量。

全國工商聯在《關於改善平台經濟税收政策環境的提案》中提到,互聯網平台經濟是生產力新的組織方式,是經濟發展新動能,對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跨界融通發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拓展消費市場尤其是增加就業等具有重要作用。

張佔斌提出,要鼓勵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發展,挖掘新型就業的巨大空間。一是積極有效地支撐電子商務做大做強,擴展新興產業的就業空間。二是適應就業形式的創新需要,大力鼓勵零工經濟發展。三是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使技術創新與就業創新有機結合,形成更強的融合效應。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表示,我國疫情得到較快抑制,及時啓動復工復產激活了就業存量,擴大國內市場需求也能對沖國際市場的損失,且經濟潛能還有很大釋放空間,技術創新與應用正逐步取得突破,加上及時出台一系列宏觀經濟和穩就業政策,有望實現全年就業穩定向好。

他表示,相關的財政貨幣宏觀調控政策和其他經濟社會政策應最大程度地支持就業,應將擴大內需作為當前宏觀調控和穩就業的重中之重,形成“擴需求—促就業—保收入—增消費—推經濟”的良性循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7 字。

轉載請註明: 代表委員話“六保”之保居民就業:援企穩崗擴就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