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內人士指出,上海機場等白馬股股價短期急速下跌,反映了基金抱團過於集中,一旦出現不及預期的黑天鵝事件,就會引發踩踏式出逃。
”
文丨騰訊證券 王慧
最近一段時間,機構抱團股出現明顯的鬆動。
最典型的個股是上海機場,因為年報業績預虧以及與中國中免簽訂“城下之盟”,這隻千億市值白馬股連續三天暴跌,其中2月1日、2月2日連續兩日跌停,2月3日收盤大跌超7%。
還有被投資者戲稱為“史上最慘抱團股”的中國平安,因為前三季度業績不佳和深陷華夏幸福債務違約漩渦,這隻萬億市值藍籌股最近兩個月已經高位下挫近20%。
業內人士指出,上海機場等白馬股股價短期急速下跌,反映了基金抱團過於集中,一旦出現不及預期的黑天鵝事件,就會引發踩踏式出逃。
對於目前的A股市場,東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姚佩直言,這一輪傳統的春季躁動已經結束,市場進入短期的冷靜期,只有盈利大幅增長的股票,才可能抵禦估值的下殺。
多重利空疊加,中國平安股價兩個月暴跌近20%
截至2月3日收盤,中國平安股價再度下挫2.1%,從2020年11月底的階段性高點94.62元算起,這家1.4萬億市值的金融巨頭已經累計下挫近20%。
中國平安是名副其實的機構抱團股。從公募基金的持倉情況來看,四季度中國平安是公募第三大重倉股,持股市值達779億元;截至2月3日收盤,中國平安同樣是北向資金第四大重倉股,持股市值達654.75億元。
作為機構抱團股,中國平安為什麼跌跌不休,甚至被投資者戲稱為“史上最慘抱團股”?其中既有前三季度業績不佳的原因,也有該公司深陷華夏幸福債務違約漩渦的原因。2020年三季報數據顯示,中國平安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030 億元,同比下降20.5%。交銀國際發佈研報認為,受新冠疫情和壽險改革雙重影響,預計中國平安2020年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30%,但2021年有望回升14%。
2月3日發佈的最新年報數據顯示,中國平安2020年全年淨利潤1430億元,比上年下降4.2%;全年已賺淨保費75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全年新業務價值49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35%。
除了前三季度業績不佳,中國平安近日又深陷華夏幸福債務違約漩渦,更是讓二級市場的股價雪上加霜。2月1日晚,華夏幸福公告稱,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發生債務逾期,涉及本息金額共52.55億元,截至2021年1月31日公司可動用貨幣資金餘額為8億元,無法償付金融機構負債。
中國平安為華夏幸福的二股東,合計持有華夏幸福25.19%的股份。2月2日,平安人壽披露,受讓平安養老險受託賬户持有涉及10筆另類金融產品投資金額共計不超過155億元,融資主體或擔保主體為華夏幸福及華夏幸福子公司九通基業;同日,平安養老險也披露以保險資金受讓4筆相關擔保債權合計不超29.48億元。而平安人壽和平安養老都是中國平安旗下的子公司。
抱團股要崩了?業內人士:一旦出現不及預期事件就容易引發踩踏
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股價暴跌、股價閃崩成為不少白馬股、抱團股的新常態。除了中國平安、上海機場,2月3日午後,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突然暴跌,截至收盤股價跌超7%;人工智能龍頭股科大訊飛股價閃崩,尾盤封死跌停。
近期白馬股、機構抱團股明顯走弱,是否意味着本輪抱團行情正在走向瓦解?業內人士指出,上海機場等白馬股股價短期急速下跌,反映了基金抱團過於集中,一旦出現不及預期的黑天鵝事件,就會引發踩踏式出逃。
西南證券則認為,當前市場抱團與以往抱團最大的不同在於,當以往的抱團瓦解時,龍頭股會越跌越貴,而這次抱團的幾大主線基本面仍然是健康的,下跌會使龍頭股估值回落。因此,這次抱團並不會出現大的瓦解,只是需要時間來消化估值。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兩個狀況:一是原先抱團品種的預期收益率降低,二是市場的熱點將更加散亂。
國信策略也認為,機構抱團股的“瓦解”風險無從談起,在當前信息高效傳播的時代,機構對於公司的好壞達成高度一直非常正常,抱團股是否變化,取決於景氣週期,與是否抱團本身無關,事實上,基金重倉持股一直隨着景氣變化而變化。
國信策略表示,從2020年四季度最新的公募基金持股數據中也可以看到,基金重倉持股中增加了許多基本面景氣度加速向上的品種,應該説,基金的持倉行為是時時刻刻根據景氣度在變化的。這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機構重倉持股的股票,其估值特別是相對估值特別高。所以如果説機構抱團股有“瓦解”風險,這個風險可能主要是來自於高估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