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9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256億港元,同比下跌13.1%,跌幅較7月下跌23.1%收窄,但仍錄得連續19個月下跌。
近年,內地遊客是香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由於疫情持續,自今年2月以來,香港一直“封關”至今而導致內地旅客絕跡。今年前8個月,內地訪港旅客僅為268.9萬人次,按年暴跌92.2%。同期,香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值同比下跌30.2%。
從類別來看,珠寶首飾等奢侈品以及藥物、化妝品為重災區。數據顯示,8月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藥物及化妝品同比分別下挫37.8%、39.8%;服裝銷售同比下跌29.6%;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的跌幅甚至達到42.9%。
全球諮詢公司AlixPartners董事總經理Michael McCool直言,長期以來,香港的奢侈品消費主要由內地企業和遊客主導,去年香港的社會事件令內地遊客人數減半,疫情之下又實施了旅遊限制,內地旅客幾乎歸零。至於何時恢復,主要視內地遊客的反彈速度,以及反彈後能否持續。
相比之下,由於社交距離限制及員工在家工作,8月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同比上升10.8%,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升10.1%,其他未分類消費品升5.9%,汽車及汽車零件升4.2%,傢俱及固定裝置升8%。
“回暖”實為假象?
然而,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向記者表示,8月份數字回暖實屬假象。她指出,去年同期,受社會運動影響,零售業已受到極大的衝擊,去年10月的跌幅高達24.4%。如果以相對正常的數字來做同期比較,例如2018年時,其實並未出現明顯好轉的跡象。
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在本地第三波疫情下,8月零售銷售表現仍然疲弱。儘管按年跌幅明顯收窄,但主要是由十分低的比較基數所致。
展望未來,由於經濟狀況繼續受壓,訪港旅遊業短期內不大可能迅速復甦,零售業的經營環境仍然困難。發言人指出,隨着本地疫情趨穩的勢頭持續,本地消費氣氛或會進一步改善。
“目前疫情雖然有所放緩,市民紛紛外出消費,但卻是“旺丁不旺財”。儘管人流較早前有迅速的增長,但實質對商家並無太大幫助,對珠寶鐘錶業、衣物配件業及藥妝業影響不大,這些商品都非日常必需品,市民對相關產品的購物並無太大興趣,反而惠及生活類別的行業就較多。”她坦言。
四分之一店鋪面臨倒閉
今年中秋節適逢十一國慶日,長假原本是香港零售業的“黃金檔期”。以往十一黃金週,內地遊客佔香港整體消費約30%。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受一桌四人“限聚令”影響,大部分香港市民均選擇留在家中與家人團聚。
謝邱安儀坦言,10月小長假有助於帶動日常家居類別消費, 但不認為整體會出現報復式消費, 並預期10月的零售跌幅將達到10%-20%。
她表示,大批零售業員工持續面臨減薪,店鋪不續租而關閉的情況與8月類似,由於香港特區政府此前推出“保就業”計劃,裁員情況未有惡化。然而,她預期,到11月“保就業”計劃結束後,一旦再次暴發疫情及業主未有大幅減租,相信到年底會有四分之一店鋪倒閉。
一直以來,十一黃金週都是香港珠寶銷售業的旺季。然而,香港太子珠寶鐘錶集團主席鄧鉅明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業界已經“習慣”慘淡市況,並預期今年國慶假期的銷售額同比下挫60%-70%,但由於去年已處於低基數,預計今年的生意額實際上僅為2017年至2018年正常市況水平的15%左右。
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講座教授劉遵義預測,新冠疫情令香港今年上半年的實際GDP減少6.4%。受疫情影響,他預計,2020年全年香港的實際GDP將損失高達11.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