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呂棟】
炎炎盛夏,中國多地正遭受着陽光的炙烤。但對全球消費電子行業來説,凜冬卻已然到來。
受俄烏衝突、全球通脹、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等因素影響,消費者對經濟走勢的預期逐步悲觀,全球消費電子需求也因此明顯收縮。進入2022年,從手機到電視,從筆記本電腦到平板電腦再到台式機,幾乎所有消費電子產品的出貨量都在下滑。
在此背景下,行業砍單聲綿綿不絕。7月10日,台媒援引島內消息稱,三星將延長“暫停採購零部件”的期限,由於部分產品庫存過高,甚至到年底都不用進貨。與此同時,美國PC巨頭戴爾也被傳出為了避免存貨跌價,整個PC產品線將砍單50%,且不論之前是否簽署供貨及數量保證協定。
在此之前,就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也傳為砍單對象,客户包括蘋果、AMD、英偉達等半導體巨頭。
從企業經營數據來看,衰退也已到來,只是不同企業程度不同。6月,台積電營收環比下滑5.3%,聯發科營收環比下滑2%,舜宇光學手機鏡頭出貨量環比下滑20%;美光也將出現兩年多來首次營收同比下降。
行業週期逆轉之際,資本市場也在用腳投票,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自年初以來已下滑近40%,多家世界知名半導體公司遭到拋售。A股和港股市場,中芯國際、韋爾股份、舜宇光學、京東方、華星光電、格科微、中穎電子、維信諾等手機產業鏈企業,也均不同程度從高點回撤。
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走勢
暫停拉貨比砍單更糟糕
“三星延長暫停拉貨的時間比砍單還糟糕,畢竟砍單只是訂單量縮水,暫停拉貨則是訂單量等於零。”一位台灣島內電子行業人士坦言。
7月10日,聯合新聞網、《經濟日報》等台媒報道,韓國消費電子巨頭三星由於去庫存的進度不及預期,近期已陸續通知台灣島內供應鏈企業,原定暫停進貨到7月底的計劃,現在要延長到至少8月底,部分產品甚至到年底前都不會再進貨。
台媒報道截圖
作為韓國最大的企業,三星其實自己也有面板、存儲器產線,甚至也可以自研自產手機處理器,因此部分終端零部件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但出於成本、產能和性能等方面的考慮,該公司也會向境外企業採購半導體、面板和光學鏡頭等產品。
例如,在中國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中,晶圓代工廠聯電為三星代工部分芯片,其芯片設計客户也有部分是三星的供應商;芯片設計企業聯發科則在電視、WiFi與手機芯片方面與三星有合作供應關係;友達、羣創等面板廠為三星供應液晶面板;聯詠為三星供應面板驅動芯片;大立光向三星供應手機光學鏡頭等。
雖然三星手機在中國大陸幾乎已沒有存在感,但在全球市場依然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三星以24%的份額位列全球智能手機第一,領先第二名蘋果達6個百分點。
電視市場,三星也是世界龍頭。Omdia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三星以32.9%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電視行業第一,領先第二名LG達15.2個百分點,出貨量為1614萬台。
在此背景下,作為島內經濟支柱的電子供應鏈自然十分關注三星的一舉一動。台媒指出,三星延長暫停拉貨的時間,意味着該公司庫存量仍然偏高,並且先前重複下單狀況比預期更嚴重,“此舉將使得電子行業下半年傳統旺季幾乎報銷,打亂整個行業的節奏”。
島內供應鏈人士坦言,單以手機來看,經銷商和供應商手上的成品和半成品庫存,幾乎可以賣到明年第一季度,“換言之,今年底前三星都不用向供應鏈拉貨,去庫存成為其首要工作”。
三星庫存量過大,與近期消費電子行業低迷不無關係。
據Canalys數據,2022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1%。雖然三星仍然位列市場第一,但其出貨量同比下滑4%。在具有優勢的歐洲和印度市場,三星手機出貨量分別下滑9%和2%。
就在今年6月下旬,大陸手機攝像模組供應商舜宇光學在機構調研時表示,該公司預測2022年全球手機銷量12.2億部,同比下滑7.9%;中國手機銷量2.6億部,同比下滑16.9%;歐洲市場銷量1.7億台,同比下滑15%;其他地區7.9億台,同比下滑2.6%。
電視市場也不容樂觀。
Omdia在5月份預測,今年全球電視出貨量估計為2.11639 億台,為2010年以來出貨量的最低點,比去年減少約189萬台。一季度,北美、歐洲和中國市場的需求比一年前大幅下降20%左右。
主要產品銷量下滑、庫存過高,三星暫停採購也在情理之中。事實上,三星今年已多次傳出砍單消息。6月中旬,該公司要求包括面板、手機、存儲器等所有事業羣暫停採購直至7月底,並報告庫存狀況。同時三種零部件被限購,包括顯示器、集成電路和備件(PCBA、電源等)。
三星突然暫停採購,影響的肯定不止台灣供應鏈,應該也有大陸企業。
今年4月,市場有消息傳出,三星今年預計將從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採購650萬塊智能手機OLED面板,其中京東方供應350萬塊 ,華星光電供應300萬塊。在手機鏡頭方面,港股上市的舜宇光學早在2018年四季度就已開始為三星供貨,今年1月市場傳出該公司正開發三星GalaxyA23 5G的主攝像頭。
三星是否向中國大陸企業砍單,暫不得而知,但從已有數據來看並不樂觀。舜宇光學公佈的6月出貨數據顯示,手機鏡頭出貨量7234.9萬件,環比減少20.1%,同比減少15.7%;手機攝像模組出貨量4034.5萬件,環比減少18.6%,同比減少21.4%。
雪上加霜的是,在大環境萎靡的情況下,要砍單的也不只三星。日經亞洲早在今年5月就爆料,小米、OPPO、vivo等廠商已告知供應商,未來幾個季度的訂單將比此前計劃減少20%左右。 而蘋果近期也傳出,將提供給台積電的iPhone 14處理器代工訂單削減了10%。
不難看出,整個行業下行,沒有一家廠商可以倖免。
“目前還看不到智能手機的出貨拐點,今年下半年的出貨也不會高於上半年。”7月初曾有手機上游產業鏈人士透露,國產手機廠商仍處高庫存狀態,目前成品庫存在5000萬部以上。
戴爾被傳砍單50%,面板恐遭“重創”
在消費電子大類中,除了手機、電視外,“入冬”的還有個人電腦(PC)。
7月11日,市場調研機構IDC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傳統PC出貨量同比下降15.3%,共計7130萬台。其中,前三名分別是聯想、惠普和戴爾,出貨量分別同比下降12.1%、27.6%和5.3%。
數據來源:IDC
IDC報告指稱,由於中國的疫情反覆和宏觀環境持續處於經濟逆風,進一步影響到供應和物流,PC出貨的下降比預期更為嚴重。這是繼兩年增長後,連續第二個季度出貨量下降。
“對經濟衰退的擔憂繼續加劇,削弱了各細分市場的需求。隨着消費者對消費變得更加謹慎,並再次習慣於跨設備類型(如手機和平板電腦)進行使用,消費者對個人電腦的需求在短期內有所減弱,從長期來看甚至有消失的風險。”IDC研究經理Jitesh Ubrani評論稱。
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近期的預測顯示,2022年全球PC出貨量將大幅下滑9.5%。其中,企業對PC的需求預計將同比下降7.2%,個人消費者對PC的需求下滑更為明顯,將下降13.1%。
與手機產業鏈一樣,PC需求下滑後,下游隨即傳出砍單聲。
7月9日,台灣《工商時報》報道稱,美國PC廠商戴爾緊急通知面板廠,自7月起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顯示面板訂單下調50%,受影響的包括京東方、LGD、友達、羣創、華星光電、夏普等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和韓國的面板廠。而且,戴爾為了控制財務庫存及避免存貨跌價損失,不管之前是否簽署供貨及數量保證協定,通通直接下調訂單。
由於每枱筆記本電腦顯示器只需要一塊麪板,同樣每台台式機通常也只需配備一台顯示器。因此,戴爾將筆記本、台式機顯示器面板大幅砍單50%,也意味着戴爾整個PC產品線將砍單50%。
台媒報道截圖
島內供應鏈透露,戴爾今年上半年採購了2300萬片筆記本電腦面板,但整機出貨僅為1800萬台,庫存明顯過高。台式機顯示器面板則採購了2000萬片,但整機出貨僅為1500萬台,庫存也偏高。在庫存壓力之下,戴爾被迫趕緊砍單。
Omdia顯示器研究總監謝勤益指出,戴爾筆記本面板的年採購量約為5000萬片,僅次於惠普和聯想排名全球第三,主要供應商為京東方、友達、LGD、羣創及夏普,這次訂單調整是為了應對庫存調整。而戴爾台式機顯示器面板年採購量為4000萬片,全球排名第一,市場佔有率為25%,主要供應商為京東方、LGD、友達、羣創和華星光電等。
觀察者網就砍單一事聯繫聯想集團,對方表示沒有相關信息可以透露。
島內人士指出,供應鏈庫存偏高,目前消費市場需求又疲弱,三星和戴爾陸續砍單,恐怕會引發其他品牌跟進。LG電子從第二季度開始就已陸續縮減訂單,而全球第二PC廠商惠普也正在評估,恐讓原本就“旺季不旺”的第三季度雪上加霜。
如果PC整機廠大幅砍單,不可避免將影響上游多種零部件的出貨。7月初,台灣《電子時報》爆料,電腦CPU供應商AMD向台積電削減7/6納米工藝訂單2萬片左右;GPU供應商英偉達也因挖礦熱潮消退等原因,希望延後一個季度拉貨。
存儲器方面,美光在6月30日盤後業績會上宣佈大幅下調下季財報指引,預計第四財季銷售額約為72億美元,遠低於分析師估計的91.4億美元。這也意味着,美光將出現兩年多來首次營收同比下降。
美光警告,由於消費端需求明顯減少,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將比去年下降約5%,個人電腦銷量降幅可達10%,因此該公司正在調整產量,以應對市場需求疲軟。
受台積電砍單消息和美光減產影響,半導體市場氛圍悲觀,資本市場對半導體股票出現拋售行情。截至7月8日收盤,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已較年初下滑近40%,台積電、美光、ASML、應用材料、泛林半導體、英偉達、英特爾等公司均大幅回撤。
多種信息顯示,在疫情帶來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消費電子行業陷入衰退已成定局。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