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場倒閉了,2021電商“墓誌銘”
4天之內,3年完成2次對外併購、8次融資的社區團購同程生活,經歷了被催款、尋求轉型到申請破產;
4天之內,同樣也可以見證——兩家生鮮電商“你追我趕”地赴美IPO上市。
過去8個月,電商行業中100家企業倒閉,239家企業融資!
2021年,市場之瘋狂,讓“死亡”和機會不知哪一個先到?
01
2021加速“死亡”,
企業平均壽命不足6年
億邦動力此前曾整理過,2020年約有100家零售電商企業倒閉(不完全統計)。
而2021年的“兇殘”變本加厲。
億邦動力最新統計,今年1月至8月的電商企業“死亡名單”,又收錄了有100家電商企業倒閉,幾乎趕超了去年全年。如果算上正在轉型中苦苦掙扎的食享會和貝店(各算50%“死亡”),今年退出歷史舞台的電商企業總共101家。
從類目來看,100家企業中,電商解決方案類企業倒閉了21家,綜合電商有15家,服裝服飾、母嬰和生鮮食品三個類目的企業佔比也相對較高。
去年,備受資本關注的社區電商也有2家企業登上了“死亡名單”。其中,曾經行業TOP5同程生活的倒閉,給社區團購業態潑了一盆冷水。
成立於2018年的同程生活,曾在3年內完成了2次企業併購和8輪融資,2019年還曾創下社區團購行業史上單筆最高的融資記錄。2020年,公司GMV接近100億元,估值10億美金。今年7月初,同程生活在4天內經歷了被催款、轉型和申請破產,並最終將倒閉歸結為:行業比拼已經從拼創新走向了拼補貼,而自己也因燒錢而資金流斷裂。
事實上,在這101家企業中,因為“拼資本”燒錢而倒閉的電商企業高達60家。
此外,“行業競爭”也是企業倒閉的主要原因,有91家企業因此“陣亡”,“融資能力不足”與“營銷不足”分別佔據了31家和28家。
另一家社區電商睿跡科技就是因行業競爭而倒閉。據愛企查顯示,在成立的5年4個月中,睿跡科技只在2015年剛成立時拿到了2000萬元的A輪融資。
通過對比億邦動力整理的去年全年的“死亡名單”,今年前8個月因“市場營銷不足”而倒閉的電商企業快速增多。可見,流量在今年更加稀缺,爭奪也愈發激烈。企業到底要去哪裏尋找新的流量,成為電商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除了已經倒閉的企業,還有很多企業正在掙扎。
成立於2018年的社區團購平台食享會,在7月底被媒體爆出武漢總部人去樓空;官網、小程序無法打開;聯合創始人温志平和劉晨離職、高級合夥人杜非公開發文表示辭任、創始人戴山輝也退出了所屬公司的主要人員名單。隨後戴山輝澄清稱,公司並未倒閉,將向新業務轉型。
同樣採取業務轉型戰略的還有社交電商平台貝店。8月初,貝店被商家和供應商催款維權。據億邦動力此前報道,被貝店拖欠貨款的供應商已超過1400家,被拖欠的保證金加上貨款總額超過1.4億元(金額還在增加)。2017年,貝貝集團化後推出社交電商平台貝店,如今被業內稱為“三年一個拐點,一年一座里程碑”的貝貝也面臨着被拉橫幅催款的境地。而就在上週,貝店已經開始邀請商家,加入新孵化的社交電商平台希美。
另一邊,2020年獲得4輪投資約4.46億美元的十薈團進入了動盪期。有媒體報道稱,十薈團部分城市的供應商接到了當地網格倉即將關停業務的通知。也就是説十薈團將退出某些城市。8月21日,十薈團創始人陳郢發表內部信,表示將對部分效率較低的業務區域改革,同時與阿里巴巴進行部分地區的區域整合。而就在7月末,十薈團剛獲得了千萬級美元的戰略融資。
即使具備了融資能力,還是輸給了“補貼戰”。業務整合、被迫轉型是否會成為電商企業下半年的趨勢?
02
592筆融資
70%還沒等到C輪
億邦動力整理統計,自2021年1月1日至8月23日,零售消費行業共發生融資592起,其中本地生活353起,電子商務239筆。
分行業看,在這592次融資事件中,食品飲料類企業融資次數最多,達179起;餐飲業發生60起融資,化妝品行業完成47次融資。
今年,咖啡、美瞳品類成為資本的寵兒。除了瑞幸外,隅田川咖啡、M Stand 咖啡、時萃SECRE、永璞咖啡、Manner咖啡等品牌均獲得了投資。其中,Manner咖啡更是8個月內完成3次融資。而美瞳賽道中,MOODY、4inLOOK、可啦啦都獲得了金額較高的投資。MOODY在前8個月同樣完成3次融資,其中一次融得3.8億人民幣。可啦啦在8月18日完成的4億人民幣B輪融資,拿到了截至目前彩瞳賽道單次披露的最大融資金額。
從融資輪次看,C輪以下的融資事件佔到所有融資事件的近70%,約409起,C輪以上(包括C輪)的則有179起。
而融資金額方面,有124起融資事件獲得過億金額,大約佔到總融資數的21%。飲品行業融資金額較高,如蜜雪冰城融資20億元、瑞幸融資2.5億美元、簡愛酸奶融資8億元等。
行業中也出現了不到一個月內接連完成2次融資的企業,如即食食品鯊魚菲特和MCN機構宸帆電商。
2021年以來,零售行業跑出多個“第一股”,如“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也緊隨其後赴紐交所上市。此外,還有按摩器品牌倍輕鬆在上交所上市,滴滴在紐交所掛牌,理想汽車也加入上市隊伍,返利網也實現了“借殼”上市。
值得關注的是,每日優鮮上市當天開盤即破發,收盤大跌25%,上市第二個交易日大跌8.49%,後來者叮咚買菜也出現“流血”上市。奈雪的茶同樣在6月30日上市當天開盤破發,當日下午盤中跌幅擴大至12.6%;總市值一度跌破300億港元。日前,奈雪的茶還因食品安全問題被市場監管總局查處。
如此看來,融資、上市似乎並不構成終局,品牌是否想好了接下來的故事如何講下去?
03
流量不再是“yyds”
行業沒有“共同富裕”?
一面是為了尋求增量,追求全渠道、全域營銷;一面是“行業競爭”、“燒錢”帶來的損兵折將,零售電商已經站在岔路口。
2021電商集體陣亡,不是個案,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平台經濟壟斷的後遺症。平台經濟壟斷的後果,是整個生態在失去活性。新鋭企業達到一定規模之後,平台成為其難以逾越的天塹。一位長沙農村電商創業者就曾直指某大型信息分發網站,以“或者接受我的收購,或者我就做一個跟你一樣的產品”為由相要挾,被迫“賣身”。
諸多創新的意志正在幻滅,創業者最終變成平台的打工者的現象日益顯著。
平台經濟天然具有壟斷性,這種作用力如今正在反噬。國家目前正在不遺餘力的反壟斷,正是為了遏制住這種無限擴張所帶來的“寸土不生”。
二是技術停滯。數字化浪潮滾滾向前,但在消費零售領域,比拼的依然是效率。效率可以通過技術變革、模式創新和組織管理來提升。消費互聯網已經吃盡了過去二十年的技術紅利和模式紅利,再沒有更大的技術迭代之前,企業經營必須重返內功修煉。
沒有風口助力,對部分公司而言,往往更加痛苦。
三是資本和流量驅動模式的失效。人口紅利基本結束,哪裏還有所謂的“新流量”?過去一二十年,尋找新流量是企業增長的不二法門。從一線城市到五線鄉鎮,流量已然乾涸枯竭,作為一種消費拉動的外向型經濟,顯然失去了內在動力。
一位零食品牌創始人曾告訴億邦動力,當下已經感受到了逐漸走高的流量成本和日益激烈的流量競爭等問題,這會對新消費品牌的產品營銷能力、渠道運營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臨近雙11,不少消費品牌向億邦動力表示,2021年要進行全網布局,多觸點觸達消費者。
很多品牌看到,2020年直播電商的興起,為零售行業提供了新的流量窪地。商家紛紛開始嘗試直播、轉戰佈局短視頻平台。到今天,商家自播幾乎成為店鋪的標配,也有越來越多的品牌實現日播。但很快,直播似乎也成為了氪金玩家的遊戲。
據一位消費品品牌創始人透露,其在抖音平台完成單日銷售百萬的秘訣是砸錢。
一位投資人曾表示,某一品牌如果長期靠砸錢起量,資本會認為這一品牌的生命力非常有限。“直播帶貨等渠道的興起,使得新消費品牌的起量速度遠超十年前的水平。但也有很多品牌,在初期起量之後跌的非常慘。沒有頭部主播做支撐後,量會跌一半。”他解釋道。
資本在有意無意中撤離消費互聯網和平台經濟模式。
有業內人士看到,站在消費的角度,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業時代;但從整體大環境來看,這並不是最好的時代。
“當下資本市場更加理性,經過了一批又一批的泡沫之後,資本市場終於意識到創業不是誰都能做的,這導致投資門檻和創業門檻同時提升了。”她如是説。
也有人持積極態度。嘉御基金創始合夥人兼董事長衞哲曾在億邦未來零售數字化大課上表示,在未來10年,中國會誕生全新的100家以上、市值過千億的新消費公司。
你覺得,自己夠資格進入這個千億俱樂部嗎?
還是會被寫進下一個“死亡名單”中?(站長之家)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