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蕭達 青木 陶短房 郭孝偉 柳玉鵬】世界銀行22日發佈《中國經濟簡報:經濟再平衡——從復甦到高質量增長》,報告預計今年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將達到8.0%,2022年增速為5.1%,較此前的預測下調了0.1%和0.3%。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起伏延宕,世界經濟復甦艱難,一些發達國家在聖誕和新年來臨之際甚至遭遇超市貨架空空的危機,而中國經濟增長不僅領先全球絕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吸引全球投資者紛紛湧入,而且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不過,一些美國和西方媒體卻借世行稍微下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大肆炒作“中國經濟增長急劇放緩”,甚至稱“中國陷入緩慢崩潰的經濟危機”。對此,23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中國經濟學者表示,這些西方媒體不久前就曾炒作過一波“中國經濟陷入危機”,然而很快就被事實打臉。一些有上百年曆史的西方主流大報淪落到這個水平,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專家稱,即使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5%左右,也足以使中國實現到2035年經濟總量翻一番的目標。
從復甦到高質量增長
新年將至,各國經濟運行將交出成績單,中國無疑是最受關注者之一。12月22日,世界銀行發佈最新版《中國經濟簡報:經濟再平衡——從復甦到高質量增長》。報告稱,中國經濟在2021年上半年強勁反彈後,下半年經濟活動有所降温。不過,報告預測中國今年實際GDP增長率仍將達到8.0%,2022年將增長5.1%。報告還稱,儘管2022全年增長預計將會放緩,但考慮到政府未來將採取更具支持性的財政立場,明年的增長勢頭有望回升。
報告稱,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三大挑戰:第一,經濟增長從外需拉動轉向內需拉動,從投資和工業主導轉向更多依靠消費和服務業;第二,從以政府領導和監管為重心轉向讓市場和私營部門發揮更大作用;第三,從高碳經濟轉向低碳經濟。從中期看,中國實現高質量增長需要在多個方面促進經濟再平衡。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芮澤稱,實現向高質量增長轉型是充滿挑戰的再平衡之舉。
一名中國經濟學者對《環球時報》説,世行這份報告是一份中性、客觀的報告。從報告標題就可以看出,這份報告着眼於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事實上,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領先全球絕大多數主要經濟體,明年大概率仍是如此。中國製造對於在疫情和衰退的泥沼中掙扎的多數國家來説都是最穩定的供應者,同時中國市場消費也在快速回暖,吸引全球投資者紛紛湧入,為世界經濟注入了難得的確定性。
多數國際媒體看好中國經濟。“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發動機”,德國《商報》23日稱,與中國經濟持續中高速增長相比,德國伊富經濟研究所預計,疫情大流行將讓德國這個製造業大國付出沉重代價,德國2021年GDP預計僅增長2.5%,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較之前下調1.4個百分點至3.7%。文章稱,現在中國的一系列結構性改革正促使經濟向高質量增長過渡。德國新聞電視台稱,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未來,德國應該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機遇,在開闢新能源、綠色和數字經濟、服務貿易等方面加強合作,還可以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促進“亞歐大陸聯通”。美媒大肆炒作“中國危機”
美國一些媒體則熱衷渲染和炒作“中國經濟危機”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把世行有關中國經濟預測的新聞放在首頁,其標題稱“中國經濟增長急劇放緩”。報道稱,世行今年6月曾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將達8.5%,10月份下調至8.1%,如今再次下調至8.0%。這顯示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着從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到房地產行業低迷帶來的越來越大壓力”。世行還將中國2022年GDP增速預測從原先的5.4%下調至5.1%。這也將是1990年之後中國經濟第二慢的增速。
對於中國經濟“急劇放緩”,“美國之音”稱,中國正在經歷一場“緩慢崩潰的經濟危機”。報道稱,這場“危機”主要是中國對房地產行業“整肅”,導致一些債台高築的房地產開發商“雪上加霜”;同時中國政府對互聯網、教育補習和娛樂業的“監管和打壓政策”,給努力從疫情中恢復的市場帶來壓力。報道引述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中國經濟資深研究員”史劍道的話給中國出了兩個“歪招”:第一是改變目前“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第二是放棄“整肅”以提振房地產市場。史劍道稱:“如果這兩件事都不發生,那麼中國明年GDP增長率將達不到3%。”
《華爾街日報》稱,儘管西方許多分析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對中國能夠應對經濟放緩持樂觀態度,但“這種樂觀是錯誤的”。報道惡毒地聲稱,“如果美國能夠認識到,中國的這場經濟危機對美國來説是一個機會”,“美國及盟國有很多工具來影響中國的經濟,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中國經濟快速而穩定的增長繼續下去”。
對於美國媒體炒作“中國衰退”甚至“危機”論,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偉文23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幾個月前,美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達12.2%,超過了中國同期的7.9%,西方媒體曾炒作過一波“中國經濟陷入危機”。《華爾街日報》當時曾斷言“美國經濟增速將持續五個季度超過中國”,“美國和中國正在這場經濟增長競賽中互換位置”。然而該報道很快就被事實打臉。美國三季度GDP年化增長率大幅下跌為2.3%。堂堂西方主流大報淪落到這個水平,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實際上,2001年美國反華學者章家敦就曾稱“中國經濟即將崩潰”,這一説法早已成為世界的笑柄。
何偉文説,高盛集團幾天前下調了美國明年GDP增長率的預測,明年美國各季度增長率最高不超過3%。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預測美國明年經濟增長5.2%,短短兩個月,國際對美國的經濟預測下降了兩個百分點。目前,美國通脹率高達6.8%,聯邦政府債務上限超過30萬億美元,美國真正應該擔憂的是自己的問題。
“投資中國是正確的決定”
“西方銀行家上調對中國增長的預測”,俄羅斯衞星新聞網稱,儘管中國經濟存在外部壓力和系列結構性問題,但西方銀行家樂觀地看待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近來摩根大通就上調了對中國第四季度和明年的增長預測。報道還稱,摩根大通、高盛、貝萊德等國際投行巨頭紛紛增加在中國的投資。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40%的受訪者計劃在未來一年增加對華投資。報道還引述專家的話稱,中國領導人強調要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消費升級在持續推進;隨着RCEP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中國與東盟的聯繫將更加密切,全球最大的自貿區正在形成,因此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達到5%以上的水平完全可期。
西班牙《國家報》引述德國安聯集團全球投資總監邁索納夫的話稱,明年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在5%左右實際上是一個良好的節奏,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她稱,中國現在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體量的增長要比以前難很多,但即便增速放緩,增加的絕對量也比以前要大許多。此外,中國現在更想成為創新標杆,而不再僅僅是貿易標杆。
何偉文説,如果按照世行的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增長5.1%,那麼2020年至2022年這3年中國平均經濟增長約為5.1%。這一速度是在更重視發展質量基礎上的增長,而且增長的基數變了,每年實際增長量遠非前些年可比。中國要想實現2035年GDP翻一番的目標,年均增長約4.7%就可以。此外,世行這個預測是在全球疫情持續的基礎上作出的。如果疫情能夠像世衞組織預測的那樣明年結束或緩解,中國經濟最主要的拉動力——國內消費將迅速反彈,供應鏈問題也將得到緩解,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將更快。他説,中國今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近30%,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中國只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有信心確保經濟穩定增長,繼續對世界經濟作出貢獻。
近幾天來,有關與中國的貿易正拉動本國經濟的報道頻頻出現在許多國家媒體上。“今年俄中貿易額增長了31%,創歷史新高”“俄鐵2021年中轉從中國到歐洲的集裝箱破紀錄地超過100萬個”“瑞士表業巨頭今年前10個月對中國出口增長了40%”“日本食品年出口首超萬億日元,對中國最多”。
“德國汽車製造商越來越依賴中國”,德國《經濟》週刊23日稱,寶馬、奔馳、大眾等汽車製造商都希望為中國市場——在中國——生產越來越多的汽車。儘管中美關係仍然緊張,但對德國公司來説,“投資中國是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