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fd
海島纖維又稱為超共軛纖維、基質原纖型纖維,是由一種聚合物材料構成的芯組分(又稱“島”相或分散相)以縱向連續的形式分散於另一種聚合物材料構成的海組分(也稱“海”相或連續相)中而形成的。又因分散相原纖在纖維截面中呈島嶼狀態,因此稱為海島纖維。
海島纖維的發展歷程
海島纖維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發,最初主要用來生產仿麂皮絨織物。
1970年,日本東麗公司首先向市場推出了溶離型超細纖維(海島型超細纖維)製造的人造鹿皮織物“ECSAINA",標誌着海島型複合超細纖維工業化生產的開始。
1972年,日本中紡公司也成功開發了溶離型滌—錦複合纖維,商品名為“BELIMA”。
近年來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美國和意大利等都進行了開發生產。日本、美國、歐洲地區海島纖維均已工業化生產,技術相對完善,韓國、我國台灣也有一些相當具有代表性的產品。
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研究海島複合超細纖維,但到90年代才有實質性進展,“七五”期間列入了國家科技發展計劃項目。
海島纖維的生產技術
海島纖維有複合紡絲法和共混紡絲法兩種生產方法,分別得到複合海島纖維和共混海島纖維,其島組分一般採用PET、PA,海組分多采用COPET、PVA、PE、PS等。海島纖維的生產方式如下所示:
根據可溶性組分在纖維中作島相或海相的不同,複合島纖維又分為定島型海島纖維和非定島型海島纖維。
定島型好島纖維溶去其中的“島”後得到中空纖維,非定島型海島纖維溶去其中的“海”後,得到海島型超細纖維。
左:中空纖;右:維超細纖維
海島纖維的特性
海島纖維它具有普通纖維所不能達到的優異性能,其主要特性如下:
1)海島纖維纖度極小,使織物手感柔軟、滑爽,在舒適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可獲得具有高密性、吸濕性、拒水性,並有獨特的美觀性和時裝風格性的織物。同時可在織物表面形成多層結構,使織物的反光點小,光澤、色澤柔和,表觀豐滿、細潔、精緻。
2)纖維間空隙多而密,可利用其毛細管作用使織物獲得較好的吸水、吸油性。另外適當改變纖維間空隙,可織成空隙僅為0.2μm~10μm的海島高密織物,具有優良的防水透汽性能。織物間的微孔結構允許織物內擁有較多的靜態空氣,因而可獲得較好的隔熱保暖作用。
3)纖維抗彎剛度較小,容易使織物獲得飄逸、瀟灑的效果;芯層為高收縮絲,更賦予織物極佳的懸垂性和視覺的舒適性。
4)纖維比表面積大,空隙多,使織物具有極強的吸塵性、去污性和過濾;纖維纖細柔軟,可保護被清潔的物品不受傷,是高性能的清潔用產品。
此外,海島纖維織物不僅具有合成纖維的免燙、尺寸穩定性好和縮水率小等特點,還兼有天然纖維懸垂性好、吸濕透濕等優點。
海島纖維的工藝流程
以鹼溶性改性COPET/PA6海島複合超細短纖維為例,COPET/PA6是以COPET為“海”組分,以PA6為“島”組分,通過共軛複合紡絲技術來生產的,工藝流程如下:
以PA6/低密度聚乙烯不定島型海島纖維為例,採用共混熔融紡絲法,可得到海島超細纖維,工藝流程如下:
海島纖維的應用
時裝面料
由於超細纖維的單絲根數比普通長絲多,纖維的表面積大,面料的透氣性增加,通過無紡織布後,把非織造布作為基布,經過磨光、砂洗處理後,製成超天然面料,由於它的透氣性、柔軟性比天然紡織品優越,使化纖面料躋身於高檔時裝領域。
人造皮革
細纖維為基布的PU革,不僅具備與天然皮革相似的微觀結構,良好的透濕性、尺寸穩定性,各項牢度優於天然皮革,而且避免了天然製品由於動物的種類、大小及部位的差別而造成的不勻度大、有效利用率小的缺陷。另外,PU革還克服了天然皮革由於自身蛋白纖維易受潮發黴、發臭現象,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高性能揩布
超細纖維由於纖度小,比表面積很大,柔軟性好,吸水吸污力強,對薄薄的油膜進行擦拭後,不僅不會損傷基材,而且擦拭乾淨,不留殘存物,可用作高性能揩布,例如高檔擦鏡布等。
來源 | 化纖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