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通過!又一超100億獨角獸驚險上岸:4年虧11億

由 卯秀珍 發佈於 財經

記者 | 林森

在萬億市場前景下,國內人工智能企業正在扎堆奔赴上市。成立不足4年的創新奇智,開始向“AI第二股 ”發起衝擊。

今日最新消息,創新奇智已通過港交所聆訊。此前,創新奇智曾兩度提交招股書。早在2021年6月,創新奇智就第一次提交招股書,更是曾被認為最有可能成為“AI第一股”的企業。但是隨後,“AI第一股”稱號被商湯科技摘下。

估值超過100億的創新奇智成長飛快。在3年的時間裏,其融資達6輪,有業內人士統計,創新奇智累計融資可達25億元。同時,其市場增速也令人咋舌。截至2021年12月28日,創新奇智已向超過400名客户提供了AI產品及解決方案。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如果以收入作為統計標準,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國企業AI解決方案市場上,創新奇智與曠視科技並排第三名,市場份額為0.3%。而商湯科技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0%。第四範式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0.6%。

像很多AI前輩一樣,創新奇智也在持續虧損:4年虧損約11億。其招股書顯示,自2018年到2021年前9月,期內虧損分別為7117.4萬元、2.48億元、3.6億元、4.38億元。

對AI企業來説,持續的高研發投入將長期持續,那麼上市成了人工智能企業不得不要做的嘗試。雖然市場樂觀,未來也已不遠,但是對行業玩家來説,仍是漫漫長路。現在,上市募資只能滿足一時之需,如何持續造血,找到技術和應用雙增長的路,才是解藥。

爭做“AI第二股 ”

當不了“AI第一股”,創新奇智還有機會當“AI第二股 ”。

近日,創新奇智第二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再次向香港主板上市衝刺。

創新奇智第一次遞交招股書是在2021年6月,當時計劃募集4億美元,瑞銀、中金及華興資本為聯席保薦人。創新奇智更是曾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AI第一股”的企業。但最終創新奇智未能如願,其招股書也於同年12月失效。“AI第一股”稱號,隨後被商湯科技摘下。

上市後商湯科技股價一路上揚,發行價3.85港元/股,僅用四天股價就翻倍,達到8.20港元/股。到目前為止,其股價最高點為9.70港元/股,市值一度高達3228.354億港元。商湯科技的先行表現,給了後來者信心,創新奇智的第二次嘗試也順理成章。

和商湯科技、曠視科技等老牌AI企業不同,創新奇智資歷要淺得多,成立還不到4年。資料顯示,創新奇智成立於2018年2月,定位是“企業AI解決方案提供商”。

可以説創新奇智是一家含着金鑰匙出生的企業耀眼,團隊光環 耀眼。資料顯示,創新奇智創始人&CEO為徐輝,CTO為張發恩。

徐輝有着二十多年的ToB行業經驗。公開資料顯示,徐輝曾先後擔任IBM金融事業部總經理、SAP大中華區副總裁、微軟大中華區副總裁、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副總裁。

張發恩是計算機行業專家,曾任微軟、Google高級架構師,也曾任百度主任研發架構師、百度雲計算事業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首席架構師。

同時,創新奇智COO為王晶,曾擔任Google商務工程部大中華區、韓國及亞太區總監。據媒體報道,原央視著名主持人、“今日説法”主持人路一鳴也加入了創新奇智,擔任合夥人&高級副總裁。

除去團隊,創新奇智背後還有一位備受關注的大佬,那就是李開復。對創新奇智的介紹中,提到最多的也都是“創新工場的子公司”。據企查查顯示,創新奇智最大股東為創新工場,持股比例為28.2474%,創始人徐輝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9559%。

背靠李開復和創新工場,創新奇智開局就站在山頂。

拋開團隊光環不説,創新奇智最受矚目的是其融資能力。企查查顯示,在3年的時間裏,其融資達6輪。

在剛成立幾個月時,創新奇智就拿到了第一筆融資,投資方為創新工場和成為資本,金額過億元,這兩家機構在下一輪也曾繼續押注。在此後,中金甲子、鈞山投資、華興新經濟基金、賽富投資基金、陽光融匯資本、上海國和投資等,先後入場成為創新奇智股東。在2021年,創新奇智更是在兩個月內連續融資兩輪,分別為軟銀集團、海創千峯新舊動能轉換母基金投資。有業內人士統計,創新奇智累計融資可達25億元。

隨着融資的不斷加碼,創新奇智的估值一路飆升。據相關人士計算,除第一次融資外,創新奇智的估值每年都在翻倍。在D輪融資後,創新奇智的估值約為104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AI獨角獸。

賺錢?不賺錢?

令人咋舌的除了融資和估值速度,還有創新奇智的市場增速。

在業內人士看來,創新奇智和業內其他企業略有區別,能提供全棧式AI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AI平台、算法、軟件及設備。擁有ManuVision(機器視覺智能平台)、MatrixVision(邊緣視頻智能平台)、Orion(分佈式機器學習平台)三大專有AI平台。此外,創新奇智的優勢是“是中國少數幾家具備專有深度學習平台的公司之一”。

據創新奇智數據,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客户數量分別為50家、150家、157家。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公司已向超過400名客户提供了AI產品及解決方案。

客户增長,財務營收自然也在增長。其招股書顯示,自2018年到2021年前9月,公司營收分別為3720.8萬元、2.29億元、4.62億元、5.53億元。

但業務構成來看,其業務收入的比重並不均衡,智造行業行業業務佔大頭。創新奇智曾表示,其製造業客户數量2018年僅為16家,到2020年就增至93家。

在2018年,創新奇智剛剛完成第一輪融資時,其創始人徐輝曾告訴鉛筆道,最初他們選擇的是零售、製造、金融三個領域。原因是這幾個行業市場保有量大,對人工智能技術接受度高,轉型意願強烈。不過,在創新奇智官網中介紹,目前其主要服務製造業和金融業等行業。

據創新奇智招股書數據,截至2021年前9月,服務製造業行業的營收為2.81億元,約佔總收入比重的50.8%;金融服務部分營收為1.93億元,約佔總收入比重的34.9%;此外,服務零售業等其他行業的營收僅為0.79億元,約佔總收入比重的14.3%。

在所有客户中,大客户是創新奇智的主要收入來源。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創新奇智來自前五大客户的綜合收入,約分別佔總收入的38.8%、29.3%、42.1%。在這三年中,其最大客户對其營收貢獻分別為9.8%、7.2%、11.6%。

在整個AI業內,經過4年的發展,創新奇智也從默默無聞,逐漸進入第一梯隊。

據財聯社資料,在2020年,創新奇智在中國機器學習平台開發商中,市場份額排名第四;在2019年-2020年,其在中國計算機視覺應用解決方案及產品供貨商中,市場份額排名第六;在2019年,其在中國人工智能賦能行業質量控制解決方案及產品供貨商中,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如果以收入作為統計標準,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中國企業AI解決方案市場上,創新奇智與曠視科技並排第三名,市場份額為0.3%。而商湯科技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0%。第四範式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0.6%。

如果在創新奇智擅長的領域——中國製造業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市場中,創新奇智市場份額能達到2.1%,排名第一。

然而,想很多AI企業一樣,創新奇智逃不開虧損泥潭。

其招股書顯示,自2018年到2021年前9月,期內虧損分別為7117.4萬元、2.48億元、3.6億元、4.38億元。創新奇智調整後淨虧損分別為4537.8萬元、1.6億元、1.44億元、8099.9萬元。

創新奇智的解釋是,由於公司一般及研發開支的增加。

一邊融資,一邊虧錢。像大部分AI巨頭一樣,流血上市,成為創新奇智不得不做的選擇。

 AI企業扎堆上市

創新奇智成立之初,研發費用佔比的確比較大。

其財報顯示,自2018年到2021年前9月,創新奇智產生的研發開支分別為2870萬元、1.13億元、1.82億元、1.77億元,分別佔公司同期總收入的77.1%、49.4%、39.3%、31.9%。截至2020年12月31日,研發團隊成員有196名,佔僱員總人數的53.7%。

研發的投入,也體現在其專利數量上。據悉,創新奇智已申請634項AI相關專利,成功註冊了125項AI相關專利,其中發明專利79項。

除了虧損外,創新奇智毛利潤也在下滑,更是讓外界為其擔憂。自2018年到2021年前9月,創新奇智毛利率分別為62.9%、31.3%、29.1%、30.9%。三年的時間,降到了一半以下,甚至掉至30%以下。

和競爭對手相比,創新奇智的毛利率也要低不少。在2020年,第四範式毛利率為45.6%,商湯科技毛利率為70.57%。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着,創新奇智盈利能力要低於同行。

創新奇智對此的解釋是,公司在2018年銷售的基於AI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大部分為基於軟件的解決方案,但從2019年以來,銷售的主要為涉及更多硬件組件的軟件及硬件集成解決方案,而後者的毛利率通常低於前者。

不過,在創新奇智虧損背後,不是一家公司的難題,而是一個行業的困局。因為,大家都在賠!賠!賠!

據各公司招股書顯示,自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虧損淨額分別為34.33億元、49.68億元、121.58億元、37.13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高達240.72億元;自2018年至2020年,雲從科技淨虧損分別為2億元、17.63億元、7.2億元,總虧損接近27億元;此外,自2018年後,曠視科技三年累計虧損127.7億元;依圖科技兩年半虧損61億元。據媒體統計,“AI四小龍”3年累計虧損超400億。

和創新奇智虧損原因一樣,各家都在研發投入中也是下了血本。在2018年至2021年中,商湯科技的研發投入分別為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17.72億元,分別佔營收的45.9%、63.3%、71.3%、107.3%,合計研發支出達69.91億元。“四小龍”中的其他三家,研發支出與收入比重,幾乎也都在50%以上。

但作為一個重技術的行業,人工智能企業的高研發投入,在很長時間內都會維持。創新奇智也提到,公司日後研發投入還會持續增加,

創新奇智還表示,“研發活動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且將研發成果投入商業使用或會面臨實際操作上的困難。我們支出大額資金從事研發未必能創造相應利益。”這也是人工智能行業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如何把技術轉換成生產力。

在此情況下,上市成了人工智能企業不得不要做的嘗試。除了已經上市的商湯科技,以及本文的主角創新奇智外,眾多AI企業都在上市的路上。

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都已經啓動了上市計劃。曠視科技早在2019年,就向港股提交了招股書,直到2021年9月在科創板IPO過會;依圖科技在2020年,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但在2021年6月主動撤回上市申請;雲從科技於2020年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在2021年7月成功過會。這樣看來,國內人工智能行業將會迎來一波上市潮。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在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於約為1858億元,佔全球市場的12.2%,預計於2025年將達超萬億元,佔全球市場的20.9%。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企業應用市場增速也極快。有行業數據顯示,在2020年,中國企業級AI市場規模為1394億元,佔整個市場的75%;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36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3.1%,佔比將提升至80%。這對創新奇智來説,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雖然市場樂觀,未來也已不遠,但是對行業玩家來説,仍是漫漫長路。現在,上市募資只能滿足一時之需。AI企業如果想要持續造血,找到技術和應用雙增長的路才是解藥。

參考資料:

《AI四小龍:上市是面子,業績才是裏子》,陸玖財經

《李開復孵化的AI公司創新奇智擬港股IPO:成立不到3年營業收入4.6億,累計融資25億,最新估值超百億》, 東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