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險綜合成本率接近100% 行業性虧損恐難避免

  車險綜合改革之後,財險公司車險經營持續承壓。據《證券日報》記者昨日從業內獲得的獨家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全行業車險綜合成本率已經攀升至99.5%,非常接近100%這一承保盈虧平衡點,而目前車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趨勢仍未迎來轉折。由此可見,車險經營行業性虧損或難以避免,各公司經營的分化將更加明顯。

  目前,車險綜合改革實施尚不足一年,正處在陣痛期,各財險公司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分析人士認為,改革過程中,有的公司將退出車險市場,而最終“走出來”的公司將獲得良性可持續發展。

  賠付率大幅上漲是主因

  綜合成本率高低關乎險企開展某一項業務的承保利潤,當其超過100%時就意味着承保虧損。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行業車險的綜合成本率已經上漲至99.5%,創出近年新高,離行業性虧損僅有一步之遙。

  2020年9月19日,《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行業稱“車險綜改”)正式實施。改革以“降價、增保、提質”為短期目標,目前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根據銀保監會6月初在新聞發佈會上的介紹,截至2021年4月底,整體車均保費較改革前下降19.7%,89%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累計為消費者減費讓利超過1200億元。消費者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而對於險企來説,車險經營則面臨着更大的壓力。截至2021年2月底,已經有6個地區的車險綜合成本率超100%,行業整體綜合成本率攀升到98.61%,同比上升3.19%;到2021年5月底,行業整體綜合成本率進一步攀升至99.5%。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車險綜合成本率持續上升主要是受車險保費同比下降和賠付率上升的影響。車車科技CEO張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綜合成本率在100%以內屬於正常範圍,車險綜改之後,保費持續下降,賠付率大幅上漲,最終導致綜合成本率上升。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到6月底,車險綜合賠付率達72.1%,同比上升了十幾個百分點。“車險綜合改革的目的就是壓縮費用率,提升賠付率,倒逼保險公司提升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雖然這可能導致綜合成本率上升,但走出改革的陣痛之後,保險公司的車險經營將獲得更理性、更具持續性的發展。”張磊表示。

  根據公開資料,近年來,我國車險經營波動較大。2013年和2014年的車險綜合成本率皆超100%,行業經營虧損;在嚴監管和市場化改革雙重因素影響下,2015年到2017年,車險綜合成本率連降3年;2018年有所反彈但維持在100%以下;2019年車險經營盈利水平顯著好轉,承保利潤達103.60億元,盈利水平達2013年以來的最好水平;2020年車險承保利潤降至79.57億元,但仍保持了1.01%的承保利潤率。而對今年全行業車險經營形勢,業內人士並不樂觀。在保費收入低迷之勢尚未扭轉、綜合賠付率高企的情況下,車險行業性虧損可能難以避免。同時,各公司之間的分化將更為明顯,部分公司車險經營則可能惡化。

  防止行業普遍虧損

  改革既要讓利於消費者,提升保險公司經營水平,同時也必須考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保險監管部門密切跟蹤改革成效,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並防止行業普遍虧損。

  “不排除一些公司出現償付能力不足及現金流的風險,財險業高質量發展需要行業有一定的利潤作為基礎,普遍虧損的局面不利於行業的持續發展。”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應對車險綜合改革,各保險公司也使出了渾身解數。在採訪中,《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不同性質的公司採取的車險經營策略不盡相同,例如,部分大型險企着力提升優質家庭自用車佔比,為的是優化業務結構,控制整體賠付率;部分中小險企則引入了一些高風險業務,以滿足當地對於車險平均自主係數的要求,降低地板價保單的佔比。

  大家財險車險部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傳統的車險業務遇到改革新政,採取的策略是控成本、強定價、優服務、做直銷、依靠科技和數據驅動。

  長安責任保險車險部負責人表示,應對車險綜合改革,公司將以成本為中心,平衡好規模和利潤的關係,合理設定規模目標,逐步優化成本;持續加大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力度;不斷優化車險業務渠道來源,降低對中介渠道的依賴度;加大科技投入等。

  張磊表示,目前財險公司車險業務處在改革陣痛期,應對改革帶來的影響,保險公司有三個方向可以探索。一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強新渠道、新場景和新產品的嘗試;二是加大業務轉型力度,加大非車險業務發展;三是關停車險業務或經營不善的區域業務。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18 字。

轉載請註明: 車險綜合成本率接近100% 行業性虧損恐難避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