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吃螃蟹”者

  我國正面臨人口結構的變化,存在老齡化加速的趨勢。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持續增加。截至2019年年末,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2.6%。讓老人生活得方便又舒心,不僅是每個家庭面臨的問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而進一步推進養老市場健康快速發展,應從政策上鼓勵“吃螃蟹”者。

  當前,產業可達數萬億、容納數百萬人就業的健康產業市場,面臨諸多門檻限制。現存的條件下,進入政府監管行列的“白名單”養老機構可以獲得税收減免、牀位補貼等利好政策,但歸於“民辦非企”類組織後,其資產屬性存在模糊,養老公寓的資產無法獲得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而在養老行業的初期發展中,高負債、現金流吃緊一直是一個瓶頸。

  考慮到養老產業的特殊性和經營成本問題,自2013年起,國務院辦公廳7年間4次發文中提到,要在放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等方面給予了多項政策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採取建立基金、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用於建設養老設施、購置設備、收購改造社會閒置資源等。實際操作中,出於各種現實考量,能獲得支持者並不多。

  數位商業銀行人士稱,養老機構的資產抵押難於獲得貸款,與風控相關。銀行不甚願意捲入這一陌生又帶複雜預期的行業,因而其資產評估難以獲得正回饋。

  然而,依照國家“9073”的養老格局設定,亟待進入機構養老的老人數以萬計,尤其處於失能、失智狀態的老人,更期待能提供服務的機構養老。

  有業內人士提議,如果能讓運營正常、有穩定現金流的養老企業發行債券,有養老需求的人士在享受服務支付消費的同時購買此類債券,可以起到防範金融風險、抑制“分紅型”養老陷阱的作用。一進一退,效果倍增。

  近年來,隨着信息化手段、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研發面向居家老人、社區的物聯網系統與信息平台,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智慧健康養老”開始嶄露頭角,使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成為可能。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規模近3.2萬億元。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院長黃岩松指出,科技加持有可能成為健康養老產業新風口。例如有國產牀椅機器人能解決一些失能老人睡躺、倚靠,甚至大小便的問題,這不僅能減輕護理人員的負擔,也讓老人的生活更有尊嚴。而智能穿戴設備能通過算法掌握老人活動軌跡,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據悉,國內已有武漢洛陽等城市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衞生健康委的要求,推行“智慧健康養老”。但這一改革舉措亦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業內人士建議,讓各類社區和機構養老單位有能力和財力拓展“智慧健康養老”新型服務方式,以緩解供不應求的養老人力資源,促進養老龐大產業的健康發展。

  洪克非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7 字。

轉載請註明: 鼓勵“吃螃蟹”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