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亮出“十三五”產城融合成績單
展開“十三五”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時代畫卷,每個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每處着墨都令人心潮澎湃。
回眸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年奮進歷程,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書寫下濃墨重彩的“產業建城”“科技強城”“服務立城”“文化興城”的產城融合新篇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貢獻亦莊力量。
一座聚焦“高精尖”的智造之城,五年來日新月異
1.8萬平方米的智能工廠幾乎不怎麼開燈,看不見傳統工廠的人來人往,傳進耳朵裏的只是機器運轉的微弱聲音,抬頭是密佈的天空傳送帶——在小米的黑燈工廠中,每分鐘可自動生產60部智能手機,效率比傳統工廠提升60%以上。
在脈動着“高精尖”的經開區,小米亦莊智能工廠自然不是孤例。數據顯示,經開區目前共有47家知名企業獲批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其中15家企業已獲得“北京市智能製造標杆企業”稱號,7家企業獲得北京市“製造100”工程項目資金支持。已匯聚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家企業,90多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140餘個。
五年來,經開區優先佈局智能製造重點產業,以智能製造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探索出以自動化、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等相關技術與製造業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亦莊路徑。
包括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產業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大健康、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等四大主導產業,佔全市比重逐年上揚。規上工業總產值規模呈現萬億級跨越的態勢,在全市實體經濟的地位日益突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高精尖自主可控發展的旗幟性、戰略性陣地作用進一步凸顯。
五年來,國家網絡安全園信創園、集成電路雙“1+1”工程、北斗產業創新基地、光刻機、新一代集成電路等“硬核”項目先後落地,全球首顆共享衞星發射升空,經開區國家人工智能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中國(北京)高新視聽產業園等相繼落地。
“為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建設,經開區高精尖產業發展推進機制日臻完善,構建‘1+1+N’產業政策體系,創新‘鏈長制’,建立‘雙招雙引’工作機制,強化‘七促’機制,打出了協同對接、資源供給、空間載體保障的‘組合拳’。加快上下游產業生態培育,產業鏈已達36個,形成了向全門類高精尖產業全面發力的產業架構。”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梁勝説。
一座深化改革先行先試的開放之城,五年來穩步佈局
今年9月,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高端產業片區在經開區正式掛牌,充分發揮試驗田作用,加大先行先試的力度,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加快高精尖產業佈局,形成產業和園區雙輪驅動的創新格局,努力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亦莊經驗”。
“十三五”以來,經開區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深化改革、先行先試,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指引,一系列變革全面開啓。
機構改革全面推進。經開區堅持“小政府、大社會、專業化、社會化”原則,推動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建立“審批-管理-執法”鏈條式工作機制,推進權限集中行使,實現7000多項處罰職權集中使用194項和行政審批職權一章辦理,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大幅提升行政效能。
“機構改革決不只是改名字、換牌子,關鍵是改理念、改功能,是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最終要實現政府、市場與社會良性互動,實現產業發展和新城建設同步發力。”經開區工委書記王少峯表示。
營商環境加速優化。出台《建設營商環境改革示範區工作方案》,率先實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畫出政商交往“導航圖”、納税服務出口退税速度位於北京市前列,企業辦事省時省力,榮獲全國企業營商環境十佳園區。
產業用地政策升級。先後推行土地先租後讓、達產出讓、試點代建標準廠房等,制定存量工業用地城市更新產業升級工作試點方案,不斷促進產業空間配置與發展需求相適應,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顯著增強。
人才體系日臻完善。出台“人才十條”,將人才分為亦城頂尖人才、亦城傑出人才、亦城領軍人才、亦城優秀人才四大類,圍繞“獎、扶、培、服、住、醫、教、户、行、譽”人才創新創業十大要素,打造全方位人才政策體系,每年設立1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人才發展,成立國際人才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綜合服務。
擁有更大改革自主權。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行使部分行政權力和辦理部分公共服務事項的決定》,賦予經開區165項市級管理權限,在亦莊新城225平方公里範圍內行使;賦予經開區2361項區級管理權限,在165平方公里新擴區域行使。目前,已實現由經開區在亦莊新城行使2509項行政權力,在核心區行使區級人民政府行使的職權,做到“經開區事經開區辦”,打造國家級經開區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的管理新樣板。
一座深耕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之城,五年來與時俱進
“提出設立產業化公司後,只用了3天,我們就拿到了經開區辦公室的鑰匙。”2019年,數字光芯總經理孫雷把“夢想實驗室”搬到了經開區。在快速為企業解決註冊和辦公場地問題後,經開區又依託區內芯片產業集羣協同效應,協助企業對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推動數字光芯片在3D打印機領域應用的產業化。
五年來,經開區全力支持技術創新。全區累計研製世界首款新能源汽車智能換擋電驅動系統等國際領先、填補國內空白的新產品24項、新技術46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有效發明專利近萬件,PCT國際發明專利近9000件,科技創新水平居全國經開區第三名,成功入選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園,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國家級研發機構2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22家,北京·亦莊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揭牌,培育獨角獸企業4家,隱形冠軍企業4家,瞪羚企業783家,金種子科技型企業62家,形成了創新型企業成長梯隊。首發人才基金,打造了產業聯盟、研究院、專利池、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基金、特色產業園“六位一體”創新生態體系。
為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主平台建設,經開區累計實現400項“三城”科技成果項目轉化落地,初步構建了“南北協同、產研互補”的發展格局。
梁勝表示,經開區通過“政府簽約落地、孵化載體承接、企業自主對接”等多種方式積極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奏響的是“找得到”“引得來”“落得下”的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
一座有遠見的幸福之城,五年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涼水河畔天藍水清,花香滿徑,三五成羣的野鴨不時遊過……
今年11月,涼水河經開區示範段成為北京市也是華北地區唯一一個入選首批國家級示範河湖建設的河湖,這是經開區深入貫徹落實河長制、水生態治理的成果,也為北京市河湖建設與管理樹立了一面旗幟。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五年來,圍繞森林繞城、綠道連城、碧水穿城、濕地潤城、公園遍城、農田留城、景觀靚城、文化興城推動亦莊新城綠色規劃升級,打造了“人、城、境、業”高度契合的美好城市圖景。
城市治理更加精細。成功入選“無廢城市”試點,成為國家級經開區唯一代表,在全國率先創建工業綠建集中示範區,“互聯網+”精準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積極引入優質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全區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堅持職住平衡建成多種類住房保障體系,有力支撐產城融合,成為無“大城市病”的標杆。
堅持打造綠色宜居城區。路網密度達到4.7公里/平方公里,高於全市平均水平;5G基站數量領跑全市,在全市率先實現主要公共區域WIFI信號免費全覆蓋;繼全市率先全域開放自動駕駛測試道路之後,開啓全球首個網聯雲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提前2年完成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居於全市最高水平;南海子公園及二期等5個大型生態公園建成投用,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超過96%,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一座堅持黨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之城,五年來不忘初心
瀛海鎮、馬駒橋鎮、台湖鎮、舊宮鎮……亦莊新城規劃版圖上,這些屬於大興區和通州區的地方也囊括其中。與北京其他新城不同,亦莊新城中有8個鎮是屬於大興區和通州區的,跟主導新城開發建設的經開區並無隸屬關係。三區建一城,如何協調推進?
黨建創新破題亦莊新城建設。近日,經開區工委與榮華街道工委、博興街道工委以及大興區、通州區在亦莊新城範圍內的八鎮黨委簽署共建協議書,共建亦莊新城黨建協同發展先鋒區。
“三區將探索區域化黨建交流合作的新路徑、新機制、新模式,不斷深化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交流合作,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加快構建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王少峯説。
關鍵時刻見協同的力量。日曆翻回到2月,新冠疫情肆虐,在迅速推進企業復工復產、追產達產工作中,大興區和通州區八鎮為經開區返京復工員工解決了居住問題;同時經開區主動向兩街八鎮提供防控資金和物資。
在這背後,是亦莊新城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在發揮力量。年初以來,經開區與通州、大興建立了協同對接機制,構建起兼具預防、監測、診療、監督、處置、服務保障等功能的聯防聯控共同體。
在黨建引領下,亦莊新城同心同向同行交出了高分答卷。截至三季度末,經開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亦莊新城新擴區域今年1-10月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320億元。
5年來,經開區堅持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出台《關於加快推進經開區和亦莊新城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的實施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經開區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創新提煉非公等九個領域黨建工作指引,形成“1+1+9”基層黨建制度體系。深化“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統籌推進物業管理和垃圾分類兩件“關鍵小事”。印發《關於加強黨建引領推進亦企服務港建設的實施意見》,在亦莊新城範圍內籌備建設11個亦企服務港,打造黨建引領為企業服務綜合體,構築了為企業黨務、政務、服務合一的“務聯網”。
揚帆待航“十四五”,砥礪奮進又一程。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經開區將繼續奮力前行,繪就新時代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