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增強投資增長後勁,繼續發揮關鍵作用”“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投資在其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當總需求疲軟引發經濟下行壓力時,擴大內需是引導經濟恢復的重要舉措。其中,投資能發揮穩定增長、優化供給結構的雙重作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落實擴大內需戰略不僅要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還應繼續把投資作為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

劉向東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國經濟運行中的堵點斷點有所增多,產業鏈供應鏈短板突出,公共服務領域薄弱環節凸顯。因此,今後要加快補短板鍛長板,需要在相關領域繼續拓展投資空間,在用好地方專項債等資金的同時,進一步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後勁。

受疫情影響,2020年1月份至2月份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24.5%,隨後投資增速逐步回升,前三季度由負轉正,全年投資實現2.9%的正增長。但是,我國投資後勁仍顯不足,內生機制尚未形成,實體經濟領域投資和民間投資回升緩慢。對此,劉向東表示,“十四五”時期仍需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拓展有效投資空間,不僅要在補齊各項短板上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推進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還需要發揮政府投資在外溢性強、社會效益高領域的引導和撬動作用,全面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首先,穩定投資預期。發揮中央預算內、地方政府專項債等資金槓桿效應,深化產權制度改革,保護民營企業產權,認真落實一視同仁的公平市場原則,確保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享有同等待遇,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穩定市場預期。

其次,優化投資環境。以放管服改革為“先手棋”,着力解決重審批、輕監管、少服務等問題,進一步壓縮審批、登記、備案等流程,提高項目從申報、開工到落地的辦結效率,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讓民營資本能投資、願投資、敢投資。

最後,加大要素保障。敦促各地細化優化已出台的“穩投資”政策措施,切實推動好的政策落地見效,幫助民間投資打通物流、資金流、用工、用能、用地等方面的堵點斷點,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確保民間投資能見效、有回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11 字。

轉載請註明: 激發全社會投資活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