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銀行年中攬儲靜悄悄

行至年中,本該是攬儲大戰愈演愈烈的時候,但銀行網點卻顯得平靜。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今年多家大中型銀行均未推出熱熱鬧鬧的攬儲活動,存款利率上漲也未如期而至。不少客户經理更是在推薦產品時直言“未來存款利率下降已成為大概率事件” 。

大中型銀行年中攬儲靜悄悄

攬儲大戰啞火

6月底往往是銀行攬儲的關鍵期,不過和以往火熱場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銀行在攬儲方面顯得愈發“佛系”。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地區銀行網點發現,今年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均未推出存款活動,年中“攬儲大戰”並未如期出現。

“我行年中沒有存款活動”,在一家國有大行網點,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該行並未設置存款活動專區,僅在門口掛出了定期存款利率明細。“我行定期存款1年、2年、3年期利率分別為2%、2.5%、3.15%。大額存單3年期利率高一些,能達到3.25%,但目前沒有額度,需要客户7月1日帶着身份證、銀行卡前來搶購。”該行客户經理説道。

股份制銀行也如此,上調存款利率、積分贈禮等攬儲活動不見蹤影。某股份制銀行網點客户經理介紹,“我行目前沒有存款活動,利率也沒有上調,3個月、6個月、1年期定期存款產品利率分別為1.4%、1.65%、2.25%,推薦1萬起存的3年期定期存款,年化利率可以達到3.4%,但額度有限需要預約”。

在一家城商行網點門口公示的產品信息中,該行1年期、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別為1.95%、2.5%、2.9%,但該行也未針對客户推出存款活動。

為何銀行普遍攬儲熱情不高?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銀行“不積極”攬儲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來,央行兩次實施了降準,並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了對流動性的投放,整個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銀行“不差錢”。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受到經濟下行和疫情的雙重衝擊,實體經濟的發展比較疲弱,整個市場有效信貸需求不足,資金投放存在一些困難,“資產荒”現象依舊存在。

攬儲活動“啞火”,客户經理在推薦產品的過程中也比較“佛系”,反而將銀保產品作為主推對象。一家國有大行理財經理直言,“想要保本還是推薦儲蓄型保險產品,能鎖定長期收益率,每年存入10萬元,連續存入3年,共計持有6年期的話利率最高可以達到4.6%”。一家城商行客户經理也介紹稱,“以前覺得銀保產品並沒有優勢,但現在看來,相較存款產品而言,銀保產品的優勢更大,利率也更高”。

存款利率將持續下調

今年4月,監管通過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等方式,引導鼓勵銀行下調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在這之後,多家銀行便相繼將存款利率調降0.1-0.3個百分點,近段時間,一些銀行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出現“倒掛”也引發行業熱議。

利率“倒掛”指的是儲蓄時間更長的5年期存款,利率要比3年期的更低。北京商報記者登錄多家銀行手機App發現,有不少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2.75%。以一家國有大行為例,該行3年期定期存款產品專屬最高年利率為3.15%,5年期定期存款專屬最高年利率為2.75%。股份制銀行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一家股份制銀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顯示為2.75%。

對於存款利率出現“倒掛”的現象,有銀行客户經理解釋稱,“利率下降得太快了,去年還有3.85%利率的存款產品,但今年只有3.15%的產品。此前客户存款對銀行來説相當於高額負債,銀行要補貼利息給客户,對銀行來説也就相當於利率‘倒掛’”。

結合以往經驗看,後續長期限存款利率下調幅度會相對較大。在調查過程中也有多位銀行客户經理透露,存款利率步入下行通道是大概率事件。“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存款利率一直都是下行的。”一位國有大行理財經理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3年期存款利率從2021年的3.98%下跌至3.72%,2022年年初還可以達到3.35%,現在基本有額度的存款產品3年期利率都在3.15%左右,整體利率呈現下行趨勢,預計未來還會再下跌。”

“存款利率將會越來越低,前兩年利率都在4%以上,未來一定還是向下走的趨勢,客户的收益其實是在縮水的,性價比很低。”上述城商行客户經理説道。

對於後續銀行存款利率趨勢,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指出,當前銀行淨息差水平繼續下行,且貸款利率走低,銀行需要壓降攬儲成本;其次監管引導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存在上限約束,很多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已經達到上限水平;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貸款需求下降,銀行貸款額度充足,攬儲需求相對沒那麼強烈。4月以來各類銀行存款利率相繼下調,本輪利率調整接近尾聲,預計未來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間,但降幅會有所收窄。

董希淼也持有同樣看法,他指出,從目前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整個市場無風險利率還會下行,因為當前的經濟發展情況支撐不了很高的市場收益。從監管角度來説,金融管理部門也都在引導銀行壓降負債成本然後傳導至資產端,這也導致了存款利率還有下行空間。

銀行如何緩解利差收窄

攬儲“不積極”背後,折射出銀行淨息差水平持續下行的現狀。根據普華永道發佈的2021年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報告,六家國有大行2021年淨利差和淨息差均較2020年收窄0.06個百分點;股份制銀行淨利差和淨息差分別收窄0.07個百分點和0.03個百分點;城農商行淨利差和淨息差分別收窄0.08個百分點和0.03個百分點。

銀行應如何調整相關策略,緩解利差收窄帶來的影響?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當前,國內經濟受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超預期,國內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貸款利率,在這種預期下,銀行有動力通過調整存款期限溢價,以降低銀行綜合負債成本,通過借短貸長,儘可能增加銀行的收益。

正如董希淼所言,銀行可以調整業務結構發展一些非信貸業務、提高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緩解利差縮窄帶來的影響。例如,尋找一些穩健的資產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在堅持商業可持續和風險總體可控的情況下,適當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適度調整信貸制度與流程。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應對“資產荒”。

在儲蓄存款方面,周茂華建議,對儲户來説,除了獲取最大儲蓄存款利率,也要充分考慮資金流動性,儘量避免在存款週期內出現急需用錢而取不出的情況。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靈活配置資金,例如,把資金合理配置成活期、短期、中長期存款組合等。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2 字。

轉載請註明: 大中型銀行年中攬儲靜悄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