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財經深一度|迎“疫”而上,上市公司半年報交出亮麗答卷

由 湯生 發佈於 財經

  A股上市公司2021年半年報近期披露完畢。

  總體來看,上半年上市公司生產經營穩中向好,多數行業已逐步擺脱疫情影響,新興行業增長強勁。同時,仍有部分行業恢復較慢。

  生產經營穩定恢復 實體企業貢獻率穩中有升

  2021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迎“疫”而上,業績繼續穩步回升,成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重要力量和縮影。

  Wind統計顯示,202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歸母淨利潤30.7萬億元、2.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0%和43.5%,實現了雙位數增幅。

  “2021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生產經營持續向好,盈利結構進一步優化,七成工業行業、超半數服務業盈利好於疫情前水平。”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表示,上市公司半年報反映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

5月31日,一批工程機械設備在江蘇連雲港港口碼頭集結等待裝船出口。 新華社發

  滬深交易所發佈的信息顯示,上半年滬深兩市大多數公司實現盈利。其中,滬市主板盈利公司佔比為89.23%,較去年同期上升5.05個百分點;深市逾八成公司實現盈利,創業板公司盈利面達到86.79%。

  隨着實體企業獲得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其對上市公司淨利潤的貢獻度繼續攀升。以滬市為例,2021年上半年,滬市主板實體類公司歸母淨利潤佔比達43.74%,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13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上半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淨利潤佔全部A股公司淨利潤的比重,由一季度的50.5%進一步升至55.0%,為2008年以來最高值。”張望軍説。

  作為支持實體企業的成效之一,上半年上市公司融資成本有所下降,減税降費成效顯現。

  科創板、創業板成創新發展主力軍

  上半年,承載更多“創新”屬性的科創板、創業板業績表現突出,科技創新成果頻現,日益成為創新發展的主力軍。

  2021年上半年,科創板公司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5.14%和105.24%,顯著高於滬市主板公司的23.94%和43.15%。創業板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速也分別達到了33.57%和33.56%。

  從兩年的時間維度來看,科創板、創業板業績表現明顯優於主板。據中證金融研究院統計,科創板、創業板淨利潤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73.6%、23.6%,明顯高於主板的7.9%。非金融上市公司中,科創板、創業板合計淨利潤佔全部A股的比重較上年末繼續提高0.9個百分點至10.0%。

  那麼,科創板、創業板快速增長的背後,哪些行業是增長“龍頭”?

  可以看到,戰略新興行業在這兩個板塊中均呈現強勁增長勢頭。科創板六大戰略新興產業中,生物醫藥行業公司以整體營收90%、歸母淨利潤176%的增速位列第一。這主要源自這一行業持續推進創新研發、迅速響應市場需求,藉助產品銷售增長帶動業績快速提升。此外,受益於產能快速擴張,疊加下游需求旺盛,新能源行業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幅也分別達到76%和157%。

8月20日,一批中國產新冠疫苗運抵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 新華社發

  創業板中戰略新興產業同樣有不俗表現,平均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均高於創業板整體。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淨利潤增幅達150.44%,遠超板塊平均水平。高端裝備製造業、生物產業等淨利潤增速也超過40%。

  “兩板公司亮眼業績的背後是研發投入的持續加碼。”張望軍説,上半年科創板、創業板公司研發強度分別為8.5%、4.9%,明顯高於主板的2.9%。

  從科創板來看,研發投入強度居前的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行業,其中部分公司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超過30%。創業板方面,2021年上半年創業板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達28.5%,有力支持了上市公司的創新發展。

  新上市公司可圈可點

  在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後,形成了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那麼,註冊制下新上市公司,特別是上市時未盈利企業表現如何?

  從滬深兩市情況看,這些“新生力量”業績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以創業板為例,註冊制下新上市公司中129家實現淨利潤同比增長,佔比69.35%,其中22家公司淨利潤增幅超過100%。

  科創板中,十餘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合計歸母淨利潤較上年同期大幅減虧,並在上市之後創新成果迭出。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上半年也有部分企業經營仍存隱憂,企業效益改善不平衡性、不確定性的風險仍然存在。

  從滬深兩市來看,部分中下游行業恢復較慢。滬市中,住宿餐飲業上半年業績雖已大幅修復,但收入及淨利潤較2019年仍有所下滑。同時,大宗商品下游的皮革、木材加工等行業因同期基數較低等原因,上半年利潤增幅較大,但與2019年相比仍下降明顯。

  從深市情況來看,消費、旅遊、航空運輸等受疫情影響明顯的行業恢復速度較慢。住宿業、航空運輸業業績雖較2020年有所恢復,但行業仍整體虧損。

  記者:姚均芳、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