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廊坊雲報
三河市新宏昌專用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裏,工人們正在生產組裝專用車輛。本報記者 劉向 攝
每隔15分鐘,一輛二類工程車底盤經廂體上車、結構連接、功能組裝、成品交檢等工序緩緩駛出組裝車間,整齊停放在車間外的廠區內。移步廠區,一輛輛綠色車身的工程車“精神抖擻”“蓄勢待發”。7月24日,位於三河市燕郊高新區的三河市新宏昌專用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裏一片忙碌景象。衝壓、焊接、塗裝、組裝等生產線快速運轉,機械人工齊發力,搶時間、趕訂單、增效益。
“隨着國內訂單以及工程車需求量的增加,公司克服疫情影響,於2月15日全面恢復生產,1700多名員工分批到崗。目前,公司在手訂單已預排至8月底。今年上半年,銷售額近8億元,生產任務也已經完成過半,全年業績增長可期。”聽着車間內此起彼伏的轟鳴聲,公司總經理王志先感嘆:“這機器聲一響,心裏就特別踏實。”
生產在恢復,信心在增長。2001年進入專用車市場的新宏昌,目前已成為國內以研發改裝大型礦用車、水泥攪拌車、散裝水泥罐車、不鏽鋼和鋁合金罐車等專用車為主的龍頭企業,中國專用車領軍企業,年產量達到了3萬台。2004年至今,始終保持自卸車單品產銷量行業第一。王志先介紹,去年他們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0億元,不僅是三河市汽車改裝及零部件產業的主力企業之一,還成為中國一汽、重汽、歐曼、陝汽等品牌主機的戰略合作伙伴。
2月中旬至今,每天都有近80台工程車從新宏昌車間駛出,奔向全國各地。疫情之下,拼的就是快。按下“暫停鍵”的那些天,新宏昌一邊做好防疫各項措施、籌備員工返崗事宜,一邊與戰略合作伙伴密切對接,暢通內部研、產、供、銷全價值鏈組織,加上三河市委、市政府和三河市科工局給予的若干政策支持,點對點接外地員工返崗,到復工復產時,公司的訂單與產能齊飛,實現銷量有序增長。
縱觀新宏昌發展歷程,注重技術和產品創新是其成功的基石。通過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新宏昌一路過關闖隘,在中國專用車市場牢牢佔據一席之地。
跟隨王志先的腳步,記者在車廂廂體自動化焊接生產線看到了另一種生產模式:整條生產線沒有一名工作人員,全線4個工位的16台機器人按照既定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廂體部件焊接工作,每一個被完成焊接工序的車廂會自動下沉,經生產線底部電動物流軌道“走”到下一道工序。
“新宏昌持續加大新產品、新設備的研發投入,特別是2017年以來,累計投資7000餘萬元用於生產自動化建設,車間內的前後板、底板、鉗工、車架等工序的焊接已全部實現自動化。2019年,公司自動化焊接率達到50%。”生產車間負責人無不自毫地説,自動化生產線的改造與機器人的大量應用完全顛覆了企業此前的生產模式。公司現有焊接機器人31台,大大節約了人力,加速了企業智能化步伐,使產品質量更優。目前,一台工程車從下料到整車出廠只需5天時間。
盯市場、謀效益,在自主創新的推動下,新宏昌高附加值的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親睞。多年來,公司同重慶集眾、海城新東聖、北京佳和、武漢瑞馳、四川同正等國內知名經銷商建立了穩固的戰略合作關係,實現以上經銷商改裝份額的70﹪以上,中國卡車改裝行業的第一品牌進一步叫響、做實。
(記者 王洋洋 編輯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