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揚容貌焦慮、假案例打包賣……醫美機構廣告亂象多

宣揚容貌焦慮 假案例打包賣

醫美機構廣告亂象多

隨着“顏值經濟”持續升温,一些醫美機構在廣告中大肆渲染“容貌焦慮”,誘導畸形的審美偏好。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徵求意見稿)》,明確指出將重點打擊醫美廣告中的十大亂象。

宣傳

醫美體驗分享

宣揚容貌焦慮

“就想做個膚淺的人,以貌取勝”“臉就是自己的風水,顏值就是潛在的財富”……

儘管曾經充斥電梯間的洗腦式醫美廣告已經紛紛退散,但在社交平台上,一張張搭配精緻面容的醫美海報還在用這樣的文字不斷製造着“容貌焦慮”。

《2021中國職場女性洞察報告》顯示,超五成職場女性有“容貌焦慮”,90後“容貌焦慮”的佔比最高,達到60%。此前,中青校媒面向全國2063名高校學生就“容貌焦慮”話題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9.03%的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

然而,醫美火熱的同時,投訴量也在激增。中國消費者協會官網發佈的全年受理投訴統計表顯示,2015年至2020年,涉及醫療美容的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5年間投訴量增加近14倍,虛假宣傳成為投訴重災區。

與赤裸裸的廣告相比,發佈在社交平台上的體驗分享帖或醫美平台上的變美日記似乎更具説服力,但其中同樣暗藏玄機。

在一款遍佈“種草筆記”的應用中,記者看到多篇有關光子嫩膚的分享文章。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來自山東臨沂的發佈者,還是來自海南海口的發佈者,都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是在一家瀋陽的醫美機構體驗,而文章上方的定位信息,則精準指向這家診所。

仔細閲讀文章,記者發現二者內容高度雷同。“姐妹們,遇到這種説辭也很正常,我一共諮詢了7家機構,基本上大家都是這麼説的……”就連這樣的曲折“經歷”,兩個人都分毫不差。而文末,更是不約而同地給出一致的推薦。

造假

醫美對比案例

網上隨處可買

真假難辨的醫美案例背後,究竟是怎樣的市場?記者從這款應用中聯繫了一名主推高清案例的用户。

“我們是一款手機軟件,每天更新30到50組高清對比圖和對比視頻,每組案例配好文案,自動打上你的水印。”添加微信好友後,對方告訴記者,提供的案例主要是眼、鼻、胸、臀、唇、提眉、拉皮等手術類項目案例,還有一些護膚針劑類的案例。

“可以在水印設置裏面輸入你的品牌名和微信號,提交審核。”短短1分鐘後,記者隨意填寫的醫美機構顯示審核通過。不過,要想每天得到素材,需購買會員。平台顯示,個人版會員12個月收費2998元,團體版會員3個月收費6498元。

在電商平台,也有專門從事醫美整形案例銷售的商家。其中一家聲稱付款後30秒左右系統自動發送下載地址到聊天窗口,包括8000張高清醫美整形案例圖、1300個案例視頻和100個源文件案例,售價僅59.98元。從圖片可以看出,這些資料分為去皺、填充、吸脂、線雕等多個文件夾,而展示出的部分案例均為真人對比圖。

記者又諮詢另一個商家,對方稱可以提供醫美案例對比素材的包月設計,分為每月899元、1200元和1800元三檔。從發來的案例來看,部分圖片上明確打出“100%真實案例盜圖必究”的字樣,並標有醫美機構的名稱。

當記者問到是否可以將自己的品牌名替換上去時,對方答覆説“可以根據機構要求製作。案例建議只發朋友圈,發第三方平台的話,出問題後機構自己負責。”

至於可能出什麼問題,對方表示“法律規定是不讓發佈真人對比圖的,還有侵權的問題。”

記者瞭解到,《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規定,醫療廣告不得利用患者、衞生技術人員、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及人員以及其他社會社團、組織的名義、形象做證明。而《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徵求意見稿)》更是明確指出,將重點打擊“使用患者名義或者形象進行診療前後效果對比或者做證明。”本報記者 宗媛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7 字。

轉載請註明: 宣揚容貌焦慮、假案例打包賣……醫美機構廣告亂象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