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企業的產能佈局成為近期投資者關心的熱點之一。在投資者互動平台,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重慶啤酒、惠泉啤酒等多家啤酒企業均就啤酒產能的問題作出答覆。
事實上,此前啤酒企業已經歷了近五年的“關廠調整期”。而近半年來,包括青島啤酒、華潤雪花在內的國內啤酒龍頭企業,在生產場地和設備上都有較大動作。
啤酒行業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這背後又反映出怎樣的行業發展脈動和趨勢?
啤酒企業密集擴建產能
今年3月1日,位於深圳的興東華潤雪花啤酒總部基地傳來動工進展。該項目建成後,將包括一座總部大廈、一座國家級研發中心、一座展示啤酒歷史的博物館和工業遺址廣場、一個年產10萬千升的精釀啤酒生產基地、一座推廣啤酒文化的小鎮及一座為員工配套的宿舍等。
日前,據深圳媒體報道,藍帶啤酒(中國)2021年產銷量同比增長34.6%,產值接近10億元,公司正計劃同步實施增資擴產項目,建設自動化、清潔化、信息化智慧工廠。該增資擴產項目計劃建設50萬噸生產線,投資分兩期進行,首期計劃建設30萬噸生產線。項目建成後,其產值將突破33億元。
2021年12月,重慶啤酒發佈公告稱,擬在佛山、西昌擴產技改。其中,重慶啤酒控股的嘉士伯重啤擬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新建年產50萬千升啤酒產能的生產基地,固定資產投資約10.3億元,並在佛山市設立嘉士伯佛山公司。項目預計2022年7月動工,預計2024年投產。另外,嘉士伯重啤子公司西昌公司擬投資擴建產能,從年產3.8萬千升擴產至11萬千升。
2021年11月,青島啤酒科技研發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基地)開工儀式在青島藍谷舉行,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120萬千升擴建項目開工儀式在青島平度舉行。青島啤酒介紹,前者將助力青啤繼續打好“科技王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啤酒釀造技術研究新高地,後者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單體工廠產業鏈條更全、單體規模更大、智能化水平更高的啤酒生產基地。
曾經歷“關廠調整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股大刀闊斧“擴產、技改”動作之前,啤酒企業卻經歷過近五年的“關廠調整期”。
據安信證券研報披露的數據,青島啤酒2018年關閉2家工廠,2019年關閉2家工廠,2020年受疫情影響擱置關廠。新京報記者梳理青島啤酒年報發現,2017年至2020年,青島啤酒的實際產能分別為1058萬千升、987萬千升、953萬千升、934萬千升。2018年年報顯示,青島啤酒2018年產能整合的職工安置支出為4758.95萬元。在2019年年報中,青島啤酒稱,2019年管理費用同比增加35.68%,主要原因是本年度公司產能整合優化等相關員工費用同比增加。
2018年年報顯示,青島啤酒2018年產能整合的職工安置支出為4758.95萬元。
青島啤酒多次在年報中提及“優化產能”——2020年年報中,青島啤酒稱,未來隨着中國經濟不斷髮展,啤酒消費市場仍具較大發展潛力,通過進一步的產能優化、產品結構提升以及價格調整,在整體消費和利潤水平上仍具相當的提升空間;同時,產能過剩、市場總體需求不旺及成本上漲壓力較大等因素,使市場競爭仍較為激烈。
相關數據顯示,另一啤酒領頭羊華潤啤酒2015年至今關閉工廠超30家。2021年3月,華潤雪花啤酒CEO侯孝海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華潤第一個三年戰略規劃中的重要策略就是優化產能,“過去四年,華潤雪花關閉了超過30家小廠,未來還會持續進行少部分工廠的關閉”。
對於關廠,侯孝海強調,這是華潤啤酒產能優化重大戰略的延續,“目前產能優化重大戰略已經結束,關廠提質是華潤啤酒常態工作”,接下來,最近三年還會持續關閉一些小的酒廠,大概每年3-4家,之後關閉的數量會越來越少,根據公司高端化的發展目標,逐步提升華潤啤酒全國產能的發揮率。根據2020年華潤啤酒財報,截至2020年底,華潤啤酒在內地25個省、市、區營運70間啤酒廠,年產能約1875萬千升。
被業內視作“潛力股”的重慶啤酒,與嘉士伯“牽手”之後也在推進關停工廠。早在2015年,重慶啤酒董事會通過《關於公司優化生產網絡的議案》稱,將會持續考量眾多方案,包括但不限於優化現有啤酒生產廠家的部署。這些方案可能包括出讓、關停冗餘機構或企業、人員優化以及提高生產現代化水平等。據不完全統計,經過上述戰略的調整,重慶啤酒連續關停綦江、柳州、九華山、永川、黔江和六盤水等多家分、子公司工廠。
今年2月份,在投資者互動平台,有投資者向燕京啤酒提問,是否有在山東新建生產基地的打算?燕京啤酒回覆稱,將按照市場需求結合自身產能佈局,合理建設生產基地。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燕京啤酒近年年報中,有多個涉及技改、擴產的項目,比如北京燕京總部六、七、九、十包生產線技改工程,貴陽新建20萬千升啤酒產能擴建工程等。而且,燕京啤酒屢次在年報中表示,未來,渠道改造、品牌升級、產能整合、內生增長將成為啤酒行業的主題,啤酒市場將迎來品質至上和價值迴歸時代。
燕京啤酒近年年報中,有多個涉及技改、擴產的項目。
區域啤酒企業珠江啤酒近年來也發力推進技改、擴產。在2021年半年報中,珠江啤酒表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持續優化產能佈局,加快推進東莞公司產能擴建項目;從化公司高端產品生產線技改成功投產;推進南沙公司過濾設備升級、河北公司260ml規格產品生產線技改、珠豐司擴大彩面紙產能技改等工作。在2020年年報中,該公司表示,2022年規劃包括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如珠豐公司等包裝產業的升級改造,如落後產能、無效產能的淘汰優化,促進企業經濟結構優化。
“技改”意味着什麼?
有觀點認為,中國啤酒企業在高速發展階段,通過併購、建廠提升產能是常規操作,隨着併購企業和工廠數量的增加,啤酒產能快速增長,但其中大部分是產能低下、設備老化的小工廠。由“量促增長”轉為“質促增長”階段後,各大啤酒企業不得不從擴大產能轉變為優化產能,關閉低產能工廠。
國家統計局及中國酒業協會方面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啤酒產量達到歷史高點,達4982.8萬千升,隨着啤酒產能接近飽和,產能增速逐漸放緩。此後便基本上一路下滑,到2020年已經降至3411.1萬千升。2021年,出現近8年首次反彈,同比增長4.44%,達到3562.4萬千升,但仍低於2019年的3765.29萬千升。
在業界看來,國內啤酒市場已到達天花板,增量空間受限。隨着消費升級的推進,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產品品質,這也使得啤酒企業加速產品結構升級,佈局高端市場。從過去的“銷量至上”到現在的“產品高端化”已成為啤酒行業共識。中國啤酒市場消費升級以及消費需求的多元化,使啤酒行業的消費結構轉型步伐持續加快,消費者開始追求品質更高、更個性化的啤酒產品,市場競爭由產能、規模的擴張轉向以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中高端市場持續增長,以聽裝啤酒、精釀啤酒為代表的高端產品佔比提升並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有觀點表示,整體而言,產品組合的全面升級優化才能帶來啤酒行業長期結構的改善,是噸酒價格、噸酒利潤提升的原動力,亦是全面高端化的保證。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番“關廠潮”“擴產技改潮”,意味着中國啤酒行業已經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在產業結構全面升級的過程中,許多原有的工廠硬件設施無法適應企業發展新階段的要求。特別是在啤酒行業高端化和年輕化的趨勢之下,許多企業不斷調整革新以順應趨勢。
“整個消費端也在不斷倒逼產業端創新升級,未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啤酒企業會進行高端化運營。高端化包括全方位、多維度,比如產品、品牌、客户關係、客户黏性等。其中,工廠設備是硬件,也是基礎,這一塊的投入打造,非常有必要。”朱丹蓬説。
新京報記者 鄭明珠
編輯 李嚴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