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與發展:聚焦高科技行業“新常態”

突破與發展:聚焦高科技行業“新常態”

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貝恩公司,作者 | 李舒 · 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

下半年伊始,伴隨我國全面有序復工復產,抗“疫”進入新階段,而作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中堅力量的高科技行業則同樣面臨着疫後“新常態”。

本文中,貝恩基於之前數月在全球範圍內針對IT採購人員的調研和業內專家訪談,總結了目前高科技行業的市場需求變化模式,分析並歸納出整個行業加速轉變的驅動因素以及如何提升供應鏈韌性。此外,我們還為高科技企業實現降本增效、重塑銷售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務實的建議。

重塑需求,把握新機

貝恩發現,新冠疫情在需求端對於各大高科技細分行業產生了重要影響,使得整個市場展現出四種不同模式。

突破與發展:聚焦高科技行業“新常態”

各大高科技細分行業的市場需求變化呈現出四種不同模式( 圖一)

具體來看,疫情衝擊下,消費級PC、遊戲、手機、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為代表的to C硬件需求受到抑制。伴隨疫情趨穩,我們觀察到上述部分品類出現反彈,甚至取得了暫時的消費水平提升。

此外,B2B行業的軟硬件以及IT服務和CSP在短期內需求受到抑制,隨後逐漸恢復至疫前水平。由於各個品類的特徵存在差異,恢復影響也不盡相同,對此,我們總結了相應三種恢復速度:

1)恢復影響較小:維護合同,邊緣基礎設施,網絡和長期ITO

2)恢復影響中等:核心SaaS(例如CRM、ERP),廣告平台,SD-WAN

3) 恢復影響較大:各行業垂直產品,BPO,現代化升級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今年4月進行的一項對於IT採購人員的調研顯示,立足長期向“雲”轉移的背景,本地部署的軟件、硬件和維護服務遭受的消極影響更大,面臨着長時間衰退的可能性。

新冠疫情促使居家需求激增,因此,與遠程辦公的企業和教育有關的PC硬件和周邊設備的需求大幅提升。不僅如此,支持在家工作模式的企業IT和其他遠程工作SaaS以及IT服務(如:現有基礎架構升級)均在短期內得到爆發增長,長期將恢復到正常水平並趨於穩定。

最後,疫情在無形中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意識和行為習慣,或將引發新一輪需求增長浪潮。我們預計,以下品類或將長期保持增長勢頭,企業應當把握機遇,致勝長遠。

1)硬件:電信/網絡基礎設施

2) CSPs/硬件:公有云基礎設施

3)CSPs/SW:在線學習,電商,直播,基於雲技術的安全服務

4)軟件:電子支付

推陳出新,加速轉型

對於廣大高科技企業,新冠疫情不僅是一場嚴峻的考驗,更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顛覆現有格局,推動轉型創新。

自2010年,全球數據增速迅猛,十年之間,企業分享數據佔比顯著提升。

突破與發展:聚焦高科技行業“新常態”

數據呈指數級增長,成為疫情後ICT行業轉變加速的關鍵驅動因素之一( 圖二 )

上世紀60年代起,計算格局經歷了大型機、客户端與服務器互聯展、雲端與移動端互聯三個階段。展望未來,貝恩相信,日益增長的數據將成為高科技企業面臨的疫後“新常態”:2020年及以後,雲端與邊緣計算終端多重互聯或將成為下一度新的計算格局。

突破與發展:聚焦高科技行業“新常態”

下一度計算格局將向分佈式互聯計算轉變 (圖三)

此外,提升網絡效率和可配置性,降低延遲;不斷普及分析法、人工智能,增強安全和自主性,都是高科技企業亟需重視的關鍵議題。

無獨有偶,我們進行的調研結果表明,疫情爆發後,遠程協作和流媒體服務需求高企,推動企業和工作負荷向公共雲IaaS遷徙,有85%受訪者預期將在未來兩年維持/增加雲技術方面的支出。

資本市場方面,對標其他行業,高科技企業具備較強的抗風險性,領先企業更是持有大量現金儲備,紛紛表示願意增加資本支出。今年4月,微軟CFO在電話會議中説道,“我們預期將繼續大幅提高資本投資,幫助提高雲服務使用,滿足相應需求。”摩根士丹利則在今年5月表示,“為了在2020年第一季度大力普及公共雲服務,亞馬遜在該季度的資本支出達到68億美元,同比增長107%。”

貝恩發現,高科技企業的特殊屬性決定其“危機之中存在機遇”。2007年-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亦是如此:經濟衰退期間,多家科技巨頭出擊收購“本壘打”,併購交易量逆勢增長,帶來積極長遠的戰略影響。如IBM在2008年斥資49億美元收購了Cognos,鞏固其商務智能軟件解決方案,顯著擴大了IBM軟件產品的範圍。

在監管角度,全球範圍內對於基礎設施的監管逐漸加強,例如暫停攜號轉網,對重要國家資產和基礎設施加強監管,全球各地的數據隱私監管法規保持不變等。

具體來看,一方面,以往頻段拍賣中的監管要求並沒有因疫情而放鬆,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共享頻段、網絡分離、容量冗餘成為新興主題,更有不少電信企業通過在疫情期間免除費用、禁止漲價來履行寬帶普及業務,或是提供更豐富與個人信息相關的公共危機服務(如位置追蹤),以此提升服務水平和用户忠實度。

貝恩預測,在長期,多數主題監管趨嚴將延續,尤其是發達國家市場。實踐中,大部分法規監管趨嚴具有經濟價值:終端客户願意為更好的服務水平買單,to B企業對安全的投資回報率得以提升;對於少部分法規,政府願意為重振經濟提供補貼,具備長期可持續性。

效果導向,效率優先

如今,伴隨我國步入疫後恢復期,正是各行各業覆盤梳理、制定計劃的時刻。貝恩建議,高科技企業不妨立即採取行動,從成本、客户、運營三個角度,自上而下進行系統化的成本轉型。

首先是降低管理和採購成本。我們建議有條件的高科技企業鼓勵遠程工作並適量關閉工廠,實際上,部分企業已經實施上述措施,例如三星。此外,停止所有非必要差旅以及人員招聘,並且取消非必要的資本支出(如蘋果削減了對第三方供應商的費用支出),都是管理層近期可以實現的改革。

其次是優化各類客户費用。具體包括審核並重新評估非直接支出的效率;對於最高管理層,有針對性地削減薪酬和獎金;合理優化營銷支出等。

最後是完善研發和運營環節。疫情之下,大部分高科技企業的領導者不得不重新佈局供應鏈,藉以提升運營效率,三星、微軟和谷歌等行業巨頭紛紛尋找供應鏈替代方案。其它切實可行的措施涵蓋立即停止增加一切非必要的IT支出;審核管理跨度和層級,尤其以增加跨度為主。

放眼未來,高科技企業領導者須重視戰略的可持續性,從而更好地適應疫後“新常態”。對於硬件製造商,採用外包人工的方式合理優化採購,去除非必要或“錦上添花”型的產品或服務,都是長期發展趨勢;而垂直領域的企業則必須重視自動化和數字化佈局,不斷標準化流程和相關活動,從而最大程度提升整體效率。

重新佈局,打造韌性

自2018年,全球地緣政治風險頻發,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愈演愈。伴隨中美衝突進一步發酵,不同產品類型可能會面臨不同的地緣政治風險級別,這可能是當前高科技行業供應鏈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認為未來可能會劃分為三個層級——從完全開放的貿易品類,比如低風險的消費級軟件、通用化硬件(如機箱、電源);到部分受限的品類,如企業級硬件和軟件;到嚴格受限的產品品類,其中包括高尖端的半導體元器件、電信網絡的核心設施、先進生物科技等。

基於前述背景,實際上,在新冠疫情爆發前,許多高科技企業已經着手降低對中國的供應鏈依賴程度(圖四)。

突破與發展:聚焦高科技行業“新常態”

高科技企業試圖降低供應鏈的對華依賴度(圖四 )

2019年初貝恩公司對全球超過200家跨國公司調研發現,已經有超過兩成的廠家表示將重新思考其供應鏈佈局,如採用不同地區的合同製造商、主動將投資從中國轉向其它地區、在全球重新佈局自有生產/製造網絡、調整生產流程從而增加中國外區域價值等舉措。上述一系列措施導致當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科技或電子產品的金額同比下降19%,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下跌。

當前的新冠疫情,更準確地説是起到了“催化劑”作用,進一步刺激了高科技企業加速重新佈局其在全球範圍內的供應鏈的思考。

突破與發展:聚焦高科技行業“新常態”

新冠疫情刺激高科技企業加速思考供應鏈佈局(圖五)

面對諸如新冠疫情等自然災害,以及日益嚴重的地緣政治風險,提高供應鏈的韌性變得愈發重要。但是在提升供應鏈韌性的同時,又往往伴隨着供應鏈成本一併增加。

面對上述情形,貝恩建議,高科技企業需要準確拿捏風險管理和供應鏈韌性之間的平衡。例如,着手降低對中國的供應鏈依賴程度,或採用不同地區的合同製造商、主動將投資從中國轉向其它地區、在全球重新佈局自有生產/製造網絡、調整生產流程從而增加中國外區域價值等舉措。

打破邊界,重塑關係

回顧過去半年,高科技企業面臨重重考驗。疫情之下,一系列封鎖措施和隔離令使銷售週期不斷拉長,員工不得不遠程辦公等。目前,部分國家和地區仍未完全解除相關措施,不斷打破企業原有的模式和關係。

針對上述情況,貝恩建議,高科技企業的領導者應當將其列入長期規劃中,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一方面,明確銷售重心,加快內部銷售,採用虛擬“會議”的新型銷售模式,儘可能減少因外部環境對於銷售產生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明確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無形資產,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為員工本人及其家庭和子女提供支持政策,包括互聯網、移動服務等一系列必要的支持。

我們相信,經歷疫情洗禮,高科技行業將迎來重大突破,企業若能認清趨勢,順勢而為,早日適應疫後“新常態”,必將攻堅克難,實現長足發展。

(本文首發鈦媒體)

注:作者李舒系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大中華區TMT業務聯席主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69 字。

轉載請註明: 突破與發展:聚焦高科技行業“新常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