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靠着北大食堂的免費湯飯和3角一份的蝦米白菜,23歲的李永新捱到了畢業。22年後,已為全球教育首富的李永新向母校捐贈10億,成為北大建校以來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站在主席台上,李永新回憶艱苦求學路的同時做出承諾,未來再捐贈100個億。
彼時,李永新創辦的中公教育才超額完成對賭協議不久,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超過2600億,市場份額也是獨一檔。然僅過去9個月,中公教育市值蒸發超2000億,學員學費退費難等問題屢登熱搜榜,多方機構接連問詢調查。
(捐贈儀式上李永新致辭 圖源北大官網)
6月28日,中公教育發佈了一份長達63頁的問詢函回覆,詳細披露了2021年業績陡降背後的業務數據,鉅額退費規模擺上枱面的同時,也得以讓人一窺其迅速頹敗的原因。曾助力其快速打開市場的“協議班”,如今成了中公教育的“索魂咒”,而被施以厚望的自建教學基地,也成為其甩不掉的包袱。
【“殺手鐧”也是“雙刃劍”】
公務員考試培訓作為教培領域的細分賽道,“蛋糕”並不算大。相對穩定的錄取人數與較低的錄取率,始終限制着“蛋糕”的邊界。以公務員考試培訓為重點項目的中公教育,其市值能一度遠超過好未來、新東方,靠的是“協議班”這一殺手鐧。
協議班,即學員考試沒通過,機構退還培訓費,簡單講就是“不過包退”。對高付出、低通過的公考來説,協議班模式的出現,大大降低了考生考的選擇成本,對猶豫不決的潛在考生來説,如同定心丸般。
協議班模式極大拓寬公考培訓市場的同時,也為中公教育帶來了大筆的現金流。這相當無息貸款般的資金,讓中公教育可先於對手一步搶佔市場,而新開闢的市場又能為其帶來新的資金,再度開闢新市場,此外,部分吸納的資金轉投其他領域,獲利後再反推協議班的開展,如此形成閉環。
閉環得以維持到關鍵在於,“不過包退”的承諾下,能否覆蓋運營成本,實現盈利。
中公教育除憑藉規模效益外,一方面儘可能延長考生退款時間。部分零基礎協議班,在公考結束後立即收費開辦,而即便從考試報名開始算,到補錄名單公佈,其間隔長也有近7個月。
對於未能通過的考生,中公教育還會引導學員報考其他項目,實現二次轉化,甚至三轉、四轉。中公教育官網顯示,其目前提供包括財經考試、醫藥考試、IT考試、升學考研在內的百餘門考試課程培訓。
(中公教育官網首頁上的培訓課 圖源官網截圖 )
即便如此,到了最終退款日,部分退款也會再拖上一兩月。在各類社交媒體上,均有考生反映中公教育退費難。2022年的3·15期間,作為行業領頭羊的中公教育登上黑貓消費者服務平台教育培訓類企業一週投訴飆升榜榜首。此前,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的消費警示中,也曾點名批評中公教育退費糾紛數量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中公教育將手中的大量現金投入理財市場,購入穩健的理財產品,以資金規模牟取可觀利潤。據2019年年報,中公教育委託理財合計發生額125.8億元,其中約52億元投入了信託理財產品,其投資收益和利息收入2.6億元,佔當期歸母淨利潤的14.5%。
資料顯示,2019年-2020年,中公教育的理財類資產佔資產總額始終在20%以上。
靠着率先推出協議班帶來的現金流,使中公教育迅猛發展,成了教培領域少有的、在融資前就將培訓機構開遍全國的行業龍頭。目前,中公教育在全國31個省份、319個地市,有1508家直營分部和學習中心,員工超過5.3萬名。教培“航母”,赫然在目。
只是建立在空轉資金上的航母,任意一個環節的微小變動,都可導致其駛向深淵。而波譎雲詭的市場上,風暴隨時可能來臨。
【現金“奶牛”不再產奶】
2020年疫情的爆發,讓社會上掀起一股考研、考公、考事業編的熱潮。不過,中公教育的業績並未如市場預期般堅挺,在短暫的增長後陡然下降。
中公教育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收入69.1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38.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3.70億元,去年為23.04億元,同比下降 202.83%。
疫情反覆下,往年相對穩定統一的開考時間被打亂,且考試時間呈現出不確定性。部分地區考試推前,而部分地區考試延後,中公教育的正常教學計劃被打亂,部分批次的考生退款時間集中,此外多科考試時間衝突,致使中公教育往常的二次轉化難以開展。
管控下,各地補習機構長時間的關門,一直重點發展線下的中公教育受損頗重,其在黑龍江、江蘇、陝西、吉林、河南等 20 餘個省份的直營網點和學習中心階段性關停。
更重要的是,公考熱的同時,消費意願普遍緊縮下,與中公教育動輒上萬的協議班相比,不少考生轉向價格相對實惠的中小培訓機構。
此外,培訓貸火熱時,中公教育還曾推出過“理享學”項目。而比起其他培訓機構由考生按月償還的貸款的模式,中公教育的“理享學”更為激進,0元入學,不通過則由中公教育承擔貸款。貸款期間的利息則全部由中公教育承擔。
“理享學”使得考生選擇成本變得極為低廉,這也造就了部分考生對考試重視程度的下降,使用貸款的學員通過率明顯低於公司正常通過率,影響退費增長。
資料顯示,2019至2021年,正常退費率分別為44.14%、46.54%、68.46%。但貸款模式下的退費率分別為68.46%、73.06%、82.94%。這使得2021年,中公教育在總收款約204.34億元的情況下,總退費達153億元。
中公教育的現金“奶牛”不再產奶。更為嚴重的是,中公教育在投資端也頻頻受挫。
【投資受挫,加速墜落】
2018年11月,中公教育借殼上市,自此以後,其頻頻出手投資地產行業。其在湖南、山東、遼寧、陝西等地花費購地置辦樓,大興土木。其中,2020年底,中公教育以30.05億取得昌平一地塊。11月,中公教育發佈定增預案,擬募資60億元,其中42億元募資額用於懷柔學習基地建設項目。
其在地產領域的頻頻出手也引來了監管機構的注意。發佈增預案後,證監會問詢:作為一家以職業培訓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斥巨資在北京懷柔集中購買大面積房屋開展培訓服務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變相用於房地產開發的情形,是否存在違反國家有關加強房地產調控的政策精神和證監會再融資蛇房審核要求的情形?
中公教育則回應稱,公司早期的封閉班以租賃酒店場地授課為主,然而以租賃場地為主的封閉班存在場地面積受限、不穩定、硬件軟件設施受限、成本高、公司管控力弱等一系列問題,不利於公司整體產品升級戰略,使學員的學習環境、學習效果受限於租賃的場地。
此外,其還指出,相比租賃房產,自建房產的財務成本更低,“公司出具不會將募投項目購置的房產用於對外出售的承諾,該等承諾具有可執行性。”但該項定增發行,在申請通過兩月後,因中介機構被調查而中止。
而其投入大量流動資金的地產項目,工程進度緩慢,諸多重大項目仍未完工。除懷柔基地與昌平基地無消息外,中公教育在長沙投資的 “南湖巷項目”,原定用於湖南區域公司總部,當期已支付土地整理款2億元,但之後進展未果。在遼寧撫順投資預算達3.3億的撫順中宮大樓,自2018年修建至今,仍未傳出完工消息。
中公教育在答覆函中承認,“上市後,用於購置土地、購置培訓場所等長期性資產的支出大幅增長,佔用了大量流動資金。”但地產行業監管從嚴,市場下行的當下,資金壓力劇增的中公教育,面對那些仍未完工的地產項目,又是否需要進一步投入。投入之後,何時又能有所產出。目前,仍沒有答案。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李永新再捐100億的承諾,不會在短期內兑現。而各大社交媒體平台上,催促中公教育退款的投訴,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出現。
九派財經記者 李益文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