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道 7月30日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中國應加快形成“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以加快國內生產、吸引外資和穩定貿易,引發境外媒體關注。
據俄羅斯《專家》週刊網站7月31日報道,中國經濟在疫情後的短期恢復情況令中國領導層滿意。但長期來看,中國遇到了一系列問題。其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很可能是與美國不斷加劇的對抗。
報道指出,“雙循環”是北京相對較新的經濟戰略,它顯然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後製定的。麥格理銀行(香港)中國經濟研究主管胡偉俊表示,其主旨言簡意賅:內需高於一切。
報道認為,這種模式也不能説是全新的,因為它是幾年前開始的中國經濟模式結構性調整的固有內容:從外向型經濟轉向依靠國內市場和強大內需驅動的經濟。胡偉俊説:“現階段我們還不太清楚它將如何落實,但總體思想是明確的,即加強供應鏈,降低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報道稱,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在10月舉行。這次會議將討論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下一個五年規劃,研究2035年的遠景發展目標。發展國內市場、加快新城市化和經濟開放的政策也將出台。
據報道,中國在疫情後實現平穩復甦。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7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上月的50.9升至51.1。在國家大規模投資和全球需求增長的基礎上,中國經濟下半年有望繼續恢復。經濟學家調高了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測。
香港《明報》8月2日發表社論稱,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於10月召開,主要議題就是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制定“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方針部分,政治局會議罕見地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概念,這也為北京近期頻頻提及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了註腳。可以預料,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更加註重“安全”二字,而以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態勢,既是形勢使然,亦是發展方向。
社論稱,今次政治局會議依然認為,中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期,惟與過往不同的是,“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包括“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故須“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因此,會議在制定“十四五”規劃的指導方針中,於以往“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的用語中,加入了“更為安全”;於以往“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的用語中,加入了“安全”。可見,中央高層對於經濟發展的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社論指出,這個安全,既是因新冠疫情衝擊引起重視的人民生命安全,也是因中美全面博弈角力引起關注的國家政經安全。而這種安全的發展,促使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社論稱,中國改革開放之初,曾滿懷熱情地投入“國際經濟大循環”,大力發展“兩頭(原料和市場)在外”的對外加工業,主要是因缺乏工業基礎和技術,人民貧窮,內需市場小,需要以加工業賺取外匯。近年,隨着國內民眾消費力提升,內需市場日趨暢旺;同時,國際間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逐年遞減,因此,內需消費也成為中國經濟的關注焦點。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導致國際市場需求低迷,中美角力亦造成中國部分商品出口受阻,更突顯了內需消費的重要。疫情之下,中國經濟體現出較強韌性,第二季經濟增速由負轉正至3.2%。
社論指出,今年第二季度,華為超過三星成為全球智能手機銷售第一名,其中70%以上的華為手機是在內地銷售的。特斯拉上半年在內地市場的收入佔其營業總收入兩成左右,並在內地第二季度的營收同比大增103%。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內需消費潛力之大,於此可見一斑。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