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兩會雲訪談】李書福:提高產業跨界融合水平 打造產業鏈新優勢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財經

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央廣網北京3月9日消息(記者夏倩 魏煒 謝夢潔)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

記者:您這次提交了《關於修訂行業標準適應電動汽車鐵路運輸的建議》和《關於解決貨車電動化法規障礙的建議》兩項議案。您提交這兩項議案背後的原因都有哪些?

李書福:目前實行的鐵路運輸行業標準是基於數十年前的市場環境而制定,對於鋰電池運輸嚴加禁止,大大增加了新能源汽車的運輸成本和運輸中產生的碳排放,影響了各大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含包括鋰電池在內的散件)出口。

中國新能源車出口主要通過海運方式,其成本高、週期長,且面臨相當程度的不確定性(氣候、線路安全性、海運環境惡劣帶來的腐蝕),在運輸過程中也帶來了大量碳排放。相較海運和陸運,鐵路運輸有巨大的優勢,尤其在長距離運輸方面,以及在經濟性、穩定性和碳排放方面全面超越海運與陸運。得益於歐盟對於電動汽車進行鐵路運輸無限制的友好法規環境,諸多歐洲車企已經開始選擇使用鐵路進行長距離的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汽車產品運輸。

原標準《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 1589-2016)基於傳統發動機動力車型制訂,未完全考慮新能源汽車裝備電池系統及換電模式新技術的產品特點,尤其是貨車最大總質量及整車長度的限制已不能適應貨車電動化及換電模式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

記者:當前,在智能電動車浪潮的席捲下,傳統車企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車企開始與其他產業進行跨界合作,這些“動作”的背後都有哪些含義?

李書福:當今世界已進入科技自由探索、產業跨界融合的時代,傳統思維、單領域思維、單向思維已經不適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們必須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氣,自我超越的能力,不斷提升科技自由探索、產業跨界融合的水平,打造產業鏈新優勢,擴大生態圈新朋友。孤軍奮戰,單槍匹馬很難贏得這場戰爭。

記者:2月20日,您以“守正出奇 實事求是”為主題在集團內部對未來世界及汽車行業的發展進行了分享交流。結合您這次兩會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後的感想,有沒有對“汽車行業變革”這個命題產生一些新的思考和理解?

李書福:汽車行業變革已開啓了產業鏈調整、生態圈擴大的時間窗口,新的賽道開始搭建,一場新的馬拉松賽跑已經出發。傳統汽車產業鏈是以機電一體化為核心的產業鏈,新型汽車產業鏈是信息、通訊技術加機電一體化,形成了生態圈產業鏈。

我們既要保持傳統核心能力的優勢,比如傳統機電能力優勢、傳統品質控制優勢、成本控制優勢等;又要開創新的革命性優勢,比如人機交互、無人駕駛、中央計算、換電充電基礎設施、能源管理、智能出行、工業互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