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石恩澤 編輯:梁勵
當地時間1月5日,世界銀行(簡稱世行)發佈了今年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該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4.0%,較上次(去年6月)的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
造成全球經濟預期下調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全球範圍新冠疫情長期持續。雖然疫苗已經被研發出來,但世行認為可能存在疫苗普及遇阻、感染持續蔓延的悲觀情形,這將會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萎縮至1.6%。而在樂觀的情況下,疫情若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種過程加快,全球經濟增長則有望接近5%。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戴維·馬爾帕斯指出,儘管全球經濟似乎已進入緩慢復甦,但決策者在努力確保依然脆弱的全球復甦獲得動力併為強勁增長奠定基礎之際,在公共衞生、債務管理、預算政策、中央銀行業務和結構性改革等多領域面臨嚴峻挑戰。“為了克服疫情的影響並抵禦投資逆風,需要大力推動改善營商環境,增加勞動力和產品市場的靈活性,並加強透明度和治理。”
根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中國GDP增長排名第一。(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中國2021年GDP增長排名第一
縱觀世行對全球2021年經濟預測的數據,中國依舊是增速最快的國家,達7.9%,並帶動東亞太平洋地區總體回升至7.4%,屆時該地區將排在全球經濟區域增速的第一名。
根據世界銀行預測,東亞太平洋地區各國在2021年增長情況。(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但實現這一增長的大前提是,2021年一季度主要經濟體、較小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需先後開展有效的疫苗接種。若疫苗延遲上市,在悲觀情景下,全球復甦乏力,就有可能導致該地區2021年的增速拖慢至5.4%。
除中國之外,東亞太平洋地區還有另外兩大提振經濟的主力軍,分別是越南和馬來西亞,預計2021年這兩個東盟兩國的經濟增長均可達6.7%。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作為另一位在2020年表現優異的選手,以有限的人力和經濟成本成功控制了疫情,世行預計該國2020年的GDP增長將僅次中國,達2.8%。
不僅如此,與中國一樣,越南同樣拿出了一大筆資金用於財政刺激方案,此舉促使中越兩國的經濟活動均得到了生產和出口恢復的支撐,對外國直接投資(FDI)吸引力只增不減,具備強大韌性。
在馬來西亞方面,雖然世行預計其2021年經濟增長可達6.7%,但該國的感染率近期呈上升之勢,國內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東亞太平洋地區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的嚴重程度並不均衡。下滑幅度最大的經濟體主要是延長封鎖期限且國內出現大規模疫情暴發的國家(菲律賓)、國內政策存在不確定性的國家(馬來西亞、泰國、東帝汶),以及部分嚴重依賴旅遊業的國家(斐濟、泰國、帕勞、瓦努阿圖)。
總體來説,東亞太平洋地區經濟恢復得還算不錯,再加上東盟與中國在2020年簽署了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有望持續利好出口。
美歐實現正增長但仍有後遺症
在2020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活動的下降幅度較為驚人,比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降幅的峯值還要多近三倍。
這也導致了美國2020年全年經濟增長萎縮3.6%,並且由於勞動市場的滯後以及其對潛在產出的傷害,世行最新預計結果顯示,2021年美國GDP增長依舊乏力。
雖然美國經濟增幅因基數效應轉正至3.5%,但因疫情再度暴發,仍較世行此前的預測下調了0.5個百分點。
再來看歐元區的經濟狀況。歐元區繼2020年GDP下滑7.4%之後,預計將温和復甦,2021年增長3.6%、2022年為4.0%。
然而,對歐元區經濟至關重要的幾個服務部門預計在2021年仍然萎靡,尤其是旅遊業。儘管新冠疫情仍在不斷惡化,但歐洲製造業將繼續復甦,並得到外國在需求方面的支持。
圖C顯示,歐元區旅遊業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圖片來源:世界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製造業的復甦,未來還有望得到中國方面的加持。從2019年的統計數據上看,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最大出口市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
此外,談了7年的中歐投資協議,在歐盟輪值國德國的督促下,終於趕上了2020年的末班車。
若該投資協議順利簽署,將消除歐盟國家在中國投資部分的障礙,包括在新能源汽車、雲計算服務、金融服務和健康等行業的投資,不僅如此,中國還將向歐盟企業進一步開放製造、建築、廣告、航空運輸和電信業。同時,在互惠的基礎上,中國要求進入歐盟能源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