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救得了中概股嗎?

回購救得了中概股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盒飯財經,作者 | 邢思遠,編輯 | 彥飛

過去一年多,中概股陷入寒冬,股價腰斬者比比皆是,跌去90%以上的也不鮮見。上市公司為了挽救股價,又祭出了大筆回購股票這個壓箱底招數。

3月22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追加10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回購規模由150億美元擴大至250億美元,回購將持續至2024年3月底。

回購救得了中概股嗎?

本次回購是阿里兩年前啓動的股票回購計劃的延續。早在2020年12月28日,阿里董事會授權回購100億美元的美國存托股(ADS);2021年8月3日,阿里宣佈將回購規模擴大至150億美元。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今年3月18日,阿里已經回購5620萬股ADS,總價值約92億美元。以250億美元計算,阿里本輪迴購相當於從二級市場贖回了約1/10市值。這是中概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回購。

持續下滑的股價,是阿里大規模回購的主要原因。2020年底以來,阿里美股股價從319.32美元的高點一路下行,一度逼近100美元關口,跌幅約2/3。

回購消息公佈後,阿里消息應聲上漲。週二美股交易中,阿里大漲11%,報於114.99美元。

除了阿里,騰訊、小米等公司也把回購視為股價救贖手段。

今年以來,騰訊已有多次回購動作,累計回購價值21.96億港元的股票。騰訊股價也在近期復甦,從297港元的52周低點迅速回升至389港元。

據《巴倫週刊》報道,小米則在過去三個月裏進行了9次回購,總回購金額約2676萬港元。3月22日晚間,小米集團在發佈財報後宣佈,董事會正式決議行使股份購回授權,以不定期按最高總額100億港元於公開市場購回股份。

但這些回購尚未發揮神奇作用。今日港股交易中,小米漲幅一度接近10%,最終報於14.78港元,上漲逾4%;與30.45港元的52周高點相比,仍然相當於腰斬。

其他體量較小的中概股也先後宣佈了股票回購計劃。

3月2日,網易完成年內首次回購。3月10日,BOSS直聘宣佈將在未來12個月內最多回購1.5億美元的股票。3月22日,騰訊音樂發佈財報時提到,去年公佈的1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已執行超50%,剩餘部分將在2022年推進完成。

以往每年都會有上市公司回購股票,但今年格外多。根據同花順統計,今年以來港股市場上已經有100餘家公司回購,合計金額為85.2億港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回購救得了中概股嗎?

圖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公司回購股票,理論上能夠給資本市場起到“定心丸”作用,有利於在熊市中穩定投資者信心和預期。證監會也在鼓勵這種選擇。

3月16日,證監會在傳達學習國務院金融委專題會議精神時表示,要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可以預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出手回購。

面對低迷的股價,除了上市公司自己回購以外,一些投資人也試圖抄底。3月14日、15日,知名投資人段永平連續表態,計劃賣出伯克希爾B股以及蘋果,用來抄底騰訊。

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銀回購,表達長期信心,目的是防止各類投資者的恐慌踩踏。但現實層面,回購能否在中概股寒冬中帶來足夠的暖意,仍然是未知數。

01

面對資本市場的股價波動,公司回購“護盤”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2010年的3Q大戰,騰訊股價受此影響大跌,騰訊連續4天在市場回購了262.4萬股。

2018年3月,騰訊第一大股東Naspers大舉減持騰訊控股股份,彼時騰訊股價跌幅直接跌回十年前,騰訊果斷耗資10億港元,進行24次回購股票。

騰訊早期的這些回購,隨着經濟形勢和公司業績好轉,日後股價紛紛觸底反彈,算是精準抄底。

自2018年上市以來,小米也頻頻進行大手筆回購,力圖提振股價。

2019年9月3日,眼見上市後股價一路走低,小米集團公告稱將以最高總價120億港元購回股份。經不完全統計,從上市截至2020年6月,小米集團已回購41次。

偏好回購股票的,除了互聯網企業,還有一些傳統行業公司。

比如有A股“回購之王”之稱的美的集團。2015年,美的集團股價大跌後,美的首次出手回購,嚐到甜頭後,2019年開始連續三年進行大規模回購計劃,用於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

去年2月末,美的集團公佈一項百億元回購計劃,原本計劃一年內完成。僅用一個月,美的就提前完成任務,並在5月再度宣佈斥資50億元回購。

回購救得了中概股嗎?

同為家電行業巨頭,格力也不甘落後,去年拋出最高150億元的回購計劃。數據顯示,格力電器自2020年以來,就完成了三輪迴購計劃,耗資270億元。

此外,從去年開始,受到股市震盪等因素影響,美國企業不斷創下股票回購紀錄。

根據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的數據,五大科技巨頭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Meta、甲骨文和微軟,在2021年三季度的回購股票總額高達667億美元。美股所有企業的回購總額,更是超過了2018年第四季度創下的2230億美元歷史記錄。

02

華南某券商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向券商中國表示,“通常來看,公司回購股票的原因之一,是可以通過減少市面上的流通股來推高股價,並提高每股收益。此外,回購也能反映出管理層對公司前景的樂觀態度和對財務狀況的信心,可以穩定並提振投資者信心。”。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上市公司可以用於股權激勵或者用於債券轉換等,這將減少公司的流通股數量,提高公司每股收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盤和林認為,註銷回購股份會減少流通股,增加單股的價值,能夠增加投資者權益,等同於分紅。

上市公司在完成股票回購後,由於回購股份不可以再次賣出,一些公司將這些股票是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另一些公司則選擇對部分回購股份予以註銷。比如伊利在2020年發佈公告,對回購的11.63萬股予以註銷;格力電器累計註銷金額更是高達200億元,還創下“A股史上最大規模註銷記錄”。

除了回購,一些公司的高管、股東等也會通過增持方式,釋放對公司未來看好信號。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就有3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重要股東增持計劃。

港交所披露信息顯示,年初至今,李嘉誠已累計增持長實集團約97.3萬股,增持均價在48.4港元至51.74港元之間不等。

美的集團控股股東何享健也曾多次增持美的股票。去年11月,美的集團公告稱,何享健於2021年6月3日至9月22日增持公司股份約1431萬股,完成了相關的增持計劃。

不過,這些公司雖然有回購、高管增持等行為,甚至創紀錄式回購股票,但依然沒能改變股價持續下跌的走勢,甚至“越買越跌”。

比如阿里,截至3月22日美股收盤,阿里報114.9美元/股,股價較最高點腰斬;美的雖然多次宣佈回購,從去年3月至今,股價依然持續下跌,與不斷增加的股份回購規模形成對比。

總的來説,2022年對上市企業而言是異常艱難的一年,諸多公司股價不斷創造新低,在今年3月中旬更是遭遇“滑鐵盧”,從市場重建信心到扭轉股價頹勢,顯然還需要時間。

參考資料:

  • 《阿里賭了把大的,用250億美元回購證明自己被低估》,巴倫週刊;
  • 《回購潮疊起,2800億巨頭下場了》,東方財富網;
  • 《小米上市以來已回購41次:再度回購能否改變股價頹勢》,證券時報網;
  • 《市場見大底了嗎?歷史一幕再現:上市公司掀“回購潮”!還有公司通過私募產品抄底!》,每日經濟新聞;
  • 《繼阿里之後,小米也官宣回購股份,中概股回購潮開啓?》,和訊網;
  • 《騰訊、移動持續大手筆回購,港股龍頭“帶動”市場反彈?》,港股研究社
  • 《騰訊抄底騰訊,騰訊賣出“騰訊”》,澎湃新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69 字。

轉載請註明: 回購救得了中概股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