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交易顯露玄機 食品醫藥行業引機構“攬籌”
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9月以來兩市共計發生3128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52.13億股,成交總金額達785.31億元。這一數據和7、8月相比,均有不小幅度的增長。
觀察發現,機構專用席位大手筆買入的大宗交易標的,密集分佈在醫藥、食品、半導體等行業。對此,基金經理也表示,下一階段需要以長期邏輯指導投資,醫藥消費等仍然是核心配置。
大宗交易放量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9月以來兩市共計發生3128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52.13億股,成交總金額達785.31億元。這一數據相比此前的7月和8月均有不小幅度的增長。即便是剔除10月唯一一個交易日73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174.02萬股和12.22億元的總成交額,9月份的大宗交易還是呈現相對活躍的態勢。
具體來看,在大宗交易成交筆數上,9月以來相比8月份增長11.20%;大宗交易成交數量則增長35.23%;大宗交易的成交金額相比8月份增長14.62%。由此可見,在A股市場單日交易量連續破萬億元的大背景下,大宗交易這類大手筆買賣的成交同樣活躍起來。
此外,數據顯示,在折溢價率方面,7月大宗交易的平均折溢價率(相比當日收盤價)為-6.29%;8月這一數據為-5.74%;9月以來,這一數據則為-6.83%。可以看到,大宗交易的折價率在8月有所收窄,但是9月以來,折價率進一步走闊。在大宗交易供需兩旺的背景下,買賣雙方給出的“折扣”正在變大。
那麼,機構在大宗交易中,又在買賣什麼?
Wind數據顯示,9月以來,機構專用席位共計出現在467筆大宗交易的買方席位,累計成交6.30億股,合計成交金額為131.39億元。上述467筆大宗交易的平均折價率(相對當日收盤價)為6.94%。與此同時,9月以來,機構專用席位共計出現在221筆大宗交易的賣方席位,累計成交8.41億股,合計成交金額為125.00億元。這221筆大宗交易的平均折價率(相對當日收盤價)為2.60%。
食品醫藥進入機構視野
觀察發現,機構大宗交易買賣的個股標的的行業分佈,大有玄機。
分析9月以來的大宗交易,可以發現,在機構專用席位作為買方的大宗交易中,食品、醫藥等行業公司成為機構大手筆“買買買”的熱門對象。而在機構專用席位大手筆賣出的個股中,食品、醫藥類個股也有不少,與此同時房地產、材料等行業公司成為機構專用席位大宗交易“拋貨”的對象。
那麼,這些機構專用席位大手筆攬貨的公司,給機構帶來了怎樣的回報?以醫藥行業上市公司九洲藥業為例,9月機構專用席位共計出現在5筆公司大宗交易的買方席位,累計成交135萬股,成交金額為6318萬元。5筆大宗交易相比當日收盤價的折溢價平均值為7.98%。
Wind數據顯示,九洲藥業自9月以來,截至10月8日,累計上漲37.10%。大宗交易攬籌的“折扣”加上拿貨後的股價上漲,機構大概率在其中有不少斬獲。當然,機構大宗交易買入的部分個股也有在9月以來遭遇不小幅度下跌的情況出現。
近期機構大宗交易重點買入的食品、醫藥等行業個股,或有望引領下一階段市場。浦銀安盛基金基金經理褚豔輝認為,未來市場仍然維持震盪格局,短期看不到格局改變的跡象。在此背景下,市場熱點比較活躍,板塊切換也比較頻繁。在投資上,以長期邏輯指導投資,堅持“醫藥+消費+新能源”的核心配置,適度匹配一些其他板塊的個股,以平衡組合風險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