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國務院印發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的通知。至此,中國的自貿區數量增至21個。
雖然同為新晉自貿區,但3個自貿區彼此戰略定位各不相同。北京自貿區將助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務業擴大開放先行區、數字經濟試驗區,着力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
不難看出,北京自貿區功能設計有別於傳統。相比以貨物貿易為主,北京自貿區將更加突出服務貿易。以服貿為窗口,進一步擴大北京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在人才流通、貨幣和資本流通、信息流通等方面,比傳統自貿區有大幅提升和拔高。
服務業與科技創新是北京的金字招牌,也是實現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法寶。5年前,北京成為全國唯一的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此後大批量突破性政策和制度創新帶動下,北京的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了83.5%,遠高於全國,北京服務貿易規模佔全國20%左右。
隨着北京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主體新業態落地北京,為北京優化經濟結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樣,科技創新成為助力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北京集結了優勢的人才與智庫資源,吸引了大批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形成人才與企業資源的強強聯合。
借自貿區東風,北京將在開放之路上大有可為。下一步要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步伐,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而設立北京自貿區,本質上也是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重要佈局。從空間擴圍來看,經過多年的自貿試驗區建設,我國已經設立了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等超過20個各有側重、各負使命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了以點到線、由線到面的新開放格局。
從制度設計看,上海自貿區開創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倡導“非禁止即開放”的管理模式,激發企業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北京也將通過自身的制度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以服務業和科技創新為推手,開創出對標國際水準的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在特殊的國際大環境中,探索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
以開放為契機,將是對新一輪改革的期待。無論是此前獲批的自貿區,還是本輪增設的3個自貿區,其制度設計中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行政體制的改革,政府職能轉型。作為全球重要的商品出口國,優化貿易管理機制促進貿易便利化,將在金融自由化、醫藥健康、文化等領域留給公眾更大的期待。
北京商報評論員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