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還缺一個夏天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AI財經社】(ID:aicjnews)
文/邵藍潔
渠道為王的時代結束了 娃哈哈還在吃老本兒夏天是所有飲料品牌的旺季,除了娃哈哈。
張利軍在山東濰坊某縣城批發酒水飲料。進入夏季,他每天要發十幾條朋友圈來更新剛接收的新貨。“茶飲料裏,現在賣的比較好的是1L裝的康師傅,娃哈哈賣得不太好,像梨汁之類的受歡迎程度不高,倒是娃哈哈的八寶粥賣得不錯。”
經銷商最喜歡的是快進快出,壓貨是會壓死人的,所以他們是對市場風向最敏感的羣體。
圖/視覺中國
“娃哈哈還在賣老品,AD鈣奶,營養快線、八寶粥,沒有太多新品。”某華北地區一級飲料代理商王玲直言。
雖然7月30日晚上,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在直播中展示過新品——pH9.0蘇打水、九種堅果植物蛋白飲品、藜麥牛奶粥等,但王玲並沒有心動,“娃哈哈的老品消費者都知道,所以從我手裏進貨的小超市、夫妻店都會傾向於選擇老品,不敢賣新品,怕壓貨。新品也沉不下去。”
根據王玲的觀察,新品難以下沉的一個原因是銷售人員不夠,比如她所在的城市,一個區,娃哈哈只派三四個人維護市場,費用投入也不多,而同期康師傅推廣一款新品水,在同一個區域派了十多個人。
“娃哈哈純淨水跟最暢銷的品牌相比,銷售比例可能是1:10。”王玲解釋,娃哈哈售價不到2元,往上有農夫山泉和怡寶,都是專門做水的品牌,打不過;往下是1元的康師傅,還有各地不知名的幾毛錢的品牌,也打不過。AD鈣奶和營養快線則因為濃度高,在夏天不太受歡迎,秋冬可能好賣。
根據快消品大數據平台貨圈全數據監測,2019年6月-2020年6月,娃哈哈走量最好的依然是純淨水、AD鈣奶、營養快線、爽歪歪等早年推出的大單品,並未發現有新品特別受到渠道追捧。
在王玲看來,娃哈哈的市場敏感度不高,始終慢一步,跟着別人走。“拿0添加為例,這種產品就是個概念,娃哈哈做不出來嗎?”説到這裏,王玲甚至有點恨鐵不成鋼,“網紅誰都看到了,難道你看不到嗎?別人賣得很火,你就是不出,等你的產品出來了,所有的品牌都在做了。”
王玲甚至猜測,也許是娃哈哈的老品現在還能賺錢,所以重心不在新品上。娃哈哈系大單品中,最年輕的爽歪歪是2006年推出來的,也已經賣了14年。
要求娃哈哈一直站在消費潮頭有點難,因為產品從來不是它的核心優勢。娃哈哈走的是“跟進式創新”路線,根據市場上已經有的產品和概念,再次研發,但是又不能領先太多,否則一時間無法被市場接受,容易夭折。
最經典的AD鈣奶也是模仿了當時的樂百氏鈣奶。樂百氏被達能收購後銷聲匿跡,娃哈哈則“剩者為王”。此後,可樂、紅茶、綠茶、涼茶、奶茶、功能飲料、格瓦斯,飲料的每一個細分領域,娃哈哈可能會慢,但從來不會放過。
可惜的是,其再也沒能創造出AD鈣奶這樣的經典大單品。因為市場變了,產品多了,跟進式創新這個策略也不那麼好用了。
一位飲料業資深人士回憶,大約從2013年開始,線上渠道的效應顯現出來,一些創新品牌開始嶄露頭角。如果説傳統品牌如娃哈哈、農夫山泉,走的是大眾需求路線,創新品牌切的就是小眾細分需求,這些品牌並不走線下傳統的經銷渠道和零售渠道,而是通過淘寶、天貓、京東、小紅書等平台營銷。
娃哈哈崛起於賣方市場——只要有渠道,什麼產品都不愁賣;但如今是買方市場,沒有受到消費者認可的產品,渠道再好也難破局。傳統以渠道為王的時代結束了。
宗慶後也感知到了這種變化,他在接受採訪時吐露過現在的困境,“現在要做個大產品,不是一下子就能做成功的,像我們以前,幾個月就可以變成大產品,廣告狂轟亂炸一下,渠道上一鋪,肯定就打開市場了,現在肯定做不到了,要有耐心。”
但娃哈哈內部老員工並不這麼看。研發人員王陽直言,“我們的產品有一個弊端,老闆的拍板,基本決定了產品定位,而不是市場調研。但老闆是老人家了嘛,所以喜歡偏甜一點的、好喝一點的口味。其實很早之前銷售經理就跟我們反饋過產品太甜了。”據王剛透露,娃哈哈的每一款新品都會做出不同的糖度,讓宗慶後品嚐、拍板。如果決策有10分,那老闆的意見就佔了5分。
“老闆當然也會聽我們的建議,前提是你能説服他。”據他透露,娃哈哈很快就會推出0糖飲品。
娃哈哈“進城”娃哈哈創立33年以來,宗慶後一直是站在台前的大家長。
圖/視覺中國
憑藉他親手打造的一套“聯銷”經銷體系,娃哈哈之前很少擔心銷售的問題。這套體系跳出了傳統的發貨—銷售—回款的路徑,通過“先打款後發貨”,“賣不掉的貨我負責”以及“年終返利”,將企業和經銷商深度綁定為利益共同體。
由此娃哈哈滲透到了中國的每個角落。曾經有個段子形容2003年的西藏那曲,“地上除了牛糞就是娃哈哈的瓶子。”前首富網易丁磊也曾向宗慶後討教,“如何把娃哈哈賣的全國都是。”
這多少有些誇張。比如娃哈哈在一二線城市的滲透並沒有那麼強。宗慶後當時的想法是,“農村人口比城市人口多,鄉鎮的銷售量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也沒在乎城市的市場。”
不過他親手設計的路線,到今天開始出現掣肘的跡象。“現在開始要反過來了,人口向城市集中,產品在城市接受了之後才會滲透到農村。我們要在一二線市場做一點動作。”很明顯,宗慶後想要進攻一二線城市。
貨圈全數據監測,2020年5-6月份,娃哈哈通過B2B渠道在不同城市鋪貨數量對比,合肥、濟南、石家莊等位居前三,在鋪貨量前十位城市中,上海位居第四,北京位居第十,其他均為非一線城市。
對於在一二線城市的市場規劃和進展,娃哈哈並沒有回覆AI財經社。
不過變化確實在進行。以往娃哈哈只管把貨發到經銷商,然後是自然流通,往下滲透到各個層級,“只要銷售掉就行,不管是在什麼渠道,有沒有‘排面兒’。”但是從去年開始,王玲就接到了娃哈哈新的要求,要求經銷商拓展超市渠道,並按照超市級別,安排不同等級的排面兒。
簡單來説,A類門店,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超,單品至少要兩三個排面兒,即一個單品在貨架上至少擺放兩三瓶;B類門店,1500平米左右的商超,要兩個排面兒;C類門店,一個排面兒。
爭“排面兒”意味着要支付商超一定的合作費用,但讓王玲尷尬的是,娃哈哈給的費用特別特別低。老人家都擅長精打細算,一二線城市渠道費用多了,產品的價格優勢也就沒那麼突出了。
對於娃哈哈的另一重挑戰是,必須有匹配的產品,才能打入競爭更激烈的一二線城市。
“娃哈哈的研發團隊有幾百人,實力還是很強的。你看現在流行的燕麥奶,我們2013年就做出來了,應該是國內首創。但當年沒有推成功,2014年又推了一下,還是不成功。”對此,王陽挺不甘心的,他解釋説,當時新品在一二線城市反饋不錯,可在娃哈哈的主渠道——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接受不了,“沒辦法。好多產品都是這樣,研發高端,但是與銷售渠道不匹配。”
相比宗慶後,他的女兒宗馥莉對一二線城市看得似乎更清楚,行動也更迅速。今年7月,以往只在線上渠道銷售的KellyOne無糖茶飲“一茶”,在北京永輝超市等全國性連鎖超市上架。2020年上半年,“一茶”以城市合夥人的方式完成了全國一二線城市的銷售渠道佈局。
由宗馥莉主導的“一茶”在產品和包裝上的賣點更清晰,無糖,鋁罐包裝,“凝芳奇蘭”烏龍茶和“歲時皆春”烏龍茶一黑一白,顏值頗高,當然價格也高,每瓶300ml,單價9.8元。
毫無疑問,這是一款針對年輕人的產品。但銷量如何,接下來還有待數據反饋。
誰的娃哈哈?在娃哈哈,宗慶後、宗馥莉父女兩代人的觀念對立,是繞不開的話題。包括前不久娃哈哈傳出IPO消息,隨後又被明確否認,都被外界解讀為內部的路線鬥爭。
圖/視覺中國
有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在品牌公關條線之外,今年又挑起了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的核心職位,家族接班人的角色日漸清晰。
該知情人士解釋,宗慶後本人極為看重銷售。這兩年,娃哈哈的銷售高管、區域負責人走馬燈似的換人,有的上崗都不到半年。“老闆太急了。”
娃哈哈確實需要新氣象了。2013年時,娃哈哈的營收曾達到了783億元。當年宗慶後以116億美元的身家,獲評福布斯華人富豪榜首富。他給娃哈哈2014年定的小目標是衝擊千億元銷售額。
誰也沒想到,2013年已經是娃哈哈近年來的頂峯。到了2017年,其營收一路下滑到450億元;2018年營收468.9億元,首次結束多年下滑態勢,但與高峯比,已經縮水300多億元。2019年營收,據此前有媒體估算有500多億元。
宗慶後當然有着急的理由。作為娃哈哈的大家長,他習慣事無鉅細。一直到2016年才提拔了三位副總經理。此前近30年,宗慶後既是董事長也是總經理,他不配秘書、不配副總,娃哈哈的員工也習慣一切聽指揮。
“你説我是獨裁,是不太切合實際的,我認為我是實行民主集中制。”宗慶後在採訪中認為,企業沒有“獨裁”也不行,一盤散沙。但他也意識到,要慢慢放權。
“這麼多年下來,他們都依靠我,我怎麼説他們怎麼做而已,但是現在大了以後呢,不可能照顧到方方面面的,要獨立的工作,創造性的工作,逐步放權,如果永遠不叫他們做的話,永遠我自己做,那我不可能做到頭吧。”
於是他的女兒宗馥莉走上台前。在2004年回國以來的16年間,宗馥莉在娃哈哈的職位也越來越多——一路從蕭山二號基地管委會、宏勝飲料集團、進出口公司、品牌公關部歷練,到如今接下更多核心業務。王陽甚至相信,研發部門很快也會轉到“大小姐”治下。
單是從一肩挑這麼多工作來看,宗馥莉絕對有宗慶後親力親為的“工作狂”影子。作為海歸,宗馥莉習慣別人稱她kelly。
早年間,宗馥莉流傳最多的內容大概是關於她如何不適應國內的環境,不喜歡跟政府打交道;而現在,出現在娃哈哈直播中帶貨的是75歲的宗慶後,出現在頒獎典禮、簽約儀式、慈善活動現場比較多的反倒是宗馥莉——她越來越像父親。
不同之處在於,宗慶後依然保持着多年的習慣,在打印出來的彙報材料上批示,然後傳真給各個部門,而宗馥莉則是秒回郵件。
已經進入娃哈哈核心部門的宗馥莉,還保持着直爽的性格,在諸多公開場合有“驚人”之語,比如,“我比較喜歡農夫山泉”,“王力宏太老了”之類。宗馥莉想讓“娃哈哈”更年輕一點,嘗試了很多策略,換代言人、換產品包裝,贊助電競比賽,但是效果似乎並不如意。
前述飲料業內人士認為,娃哈哈的品牌形象很難扭轉,和品牌策略有很大關係,“娃哈哈除了營養快線,基本都複用了娃哈哈這個母品牌,這難免讓消費者審美疲勞。統一做出了“海之言”、“小茗同學”這類更年輕化的品牌,農夫山泉作出了“茶π”、“NFC”、“尖叫”這種更細分的品牌。”反觀娃哈哈,該人士發現,還在打下沉市場的非常可樂,產品包裝快20年都沒有更新過了。
宗馥莉主導下的娃哈哈能實現2014年定下的千億目標嗎?沒人知道。但是至少在上市層面,可能會有明顯的變化。外界猜測,宗馥莉比她的父親更樂於擁抱資本市場。
其實娃哈哈很早就着手操作過上市。但前後折騰了五年,經歷了各種波折。1997年證監會對娃哈哈上市材料提出反饋意見,一共七大類53個問題,包括擅自擴大內部職工股的認購範圍、主業不清楚等等。
1998年3月,證監會正式否決了申請主體娃哈哈美食城的上市申請。結論是——其上市材料違反了相關證券法規條例。作為懲戒,娃哈哈美食城3年內不準再次申請上市。
也許是第一次上市帶來的打擊太大,宗慶後日後“不上市”的態度異常堅定。
宗馥莉打破了這種局面,多次在公開場合談及上市。2017年11月,在娃哈哈30週年慶典上,宗慶後首度對上市改口表態:“上市以後能加快企業發展,在適當時候娃哈哈也會考慮上市。”
作為內部員工,王陽記得在2018年內部曾瘋傳過公司要上市。他記得當時公司持股員工有2萬多人。他們被告知,按照相關規定上市主體不能超過200個股東。當時公司與員工協商,後者自願放棄出資證明和持股權益,公司會給出2.6倍的補償。大家都對着攝像頭留證,“説來都是淚。”
但此後IPO傳聞沒有下文。前述飲料業內人士認為,娃哈哈上市是一個靠譜的事,但未來發展或許沒那麼樂觀:一方面,上市意味着在營銷策略上更加保守,因為稍有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股價動盪,這是投資人不願意看到的。
另一方面,整體消費品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娃哈哈會遇到越來越多的跨界競爭,比如在細分品類和喜茶這樣的新式茶飲對壘,市場份額必然會下降。就連美團創始人王興,不久前都為新品牌元氣森林“站台”,稱其與農夫山泉會有一戰。
事實上娃哈哈也開始侵入新式茶飲的領地。7月底,宗慶後還去廣州為娃哈哈奶茶店開業站台,娃哈哈奶茶店已經在全國各地開出約370家加盟店,主要以三四線城市為主。但這並不是娃哈哈的直營業務,而是授權他人經營。
最近,這家33歲的老牌企業還開始“養生”,對外講一個“大健康”的新故事。而保健品、大健康恰是宗慶後起家的業務。
這個故事能撐起娃哈哈的下一個30年嗎?答案要看宗馥莉了。
7月31日,同在杭州的農夫山泉獲得證監會的批准,即將在香港上市。在王陽看來,農夫山泉的創始人眼界要更開闊、格局更大。而娃哈哈,雖然每年仍有幾百億的營收,但是已經淪落到了二線品牌,“老闆年紀大了,女兒能不能接班,如何能順利接班?其實我們作為員工都是提心吊膽的,就看大小姐如何施展魔術。”
(應採訪對象要求,張利軍、王玲、王陽為化名)